APP下载

对提高大学生自律能力的思考

2019-04-01李印福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提高途径大学生

摘 要:自律能力是衡量大学生思想道德境界高低的重要标准,面对新时代部分大学生自律能力缺失的现象,深入调查分析原因,探究提高大学生自律能力的途径与方法,对于贯彻落实我国高等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提高 大学生 自律能力 途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实现立德树人这一任务首先要尊重大学生成长规律,积极探索由外在灌输走向内化、由内化走向外显,引导青年大学生的道德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服务育人面临的新課题。

一、大学生自律能力的现状

自律能力是指个体在复杂的情况下,排除不良因素刺激的干扰,运用理智控制感情的能力。进入新时代,就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实际来看,多为独生子女,其特点是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易冲动普遍缺乏自律能力和自控能力,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律能力较差

由于独生子女的因素,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自律能力表现比较差。尤其是心理素质较差,缺乏一定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

(二)缺乏恒心与毅力

由于学习动力不足,缺少成功的欲望,缺乏恒心与毅力。不能合理预测困难与结果,过多或过少估计成功路上的困难。

(三)不良环境的影响,缺乏耐心和判断力

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自私与任性心理较强,做事情只顾自己,不愿意考虑他人,有时采取比较冲动行为。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缺乏判断力,往往表现为盲从或效仿别人。

(四)集体荣誉感不强,缺乏热心与凝聚力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仅从个人出发,惟我独尊,以各人为中心,缺乏集体荣誉感。特别是安排参加学校活动时以种种理由寻找借口,对集体缺乏热心,游离于集体。

二、大学生自律能力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

伴随着改革开放思想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模式早已普遍被国人所接受,宽容开放,兼收并蓄,自由民主的思想已深入中国人的骨髓里,更新着我们的观念解放着我们的思想,对我国的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二)当前教育理念仍不成熟

我国的教育体制存在着一些弊端,教师注重讲授书本知识,重视经验的总结而忽视学生自主分析创造能力的培养,忽略培养学生自身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三)享乐思想击退了奋斗精神

习惯了高中高压、强迫,目的性极强的生活,初入大学,没有了升学的压力,有些同学就丧失了生活的目标;还有的同学认为大学就是用来放松的,把高中时没时间玩的东西都彻底补回来。

(四)自主独立意识的欠缺

在较长的学习时间内,都是以“老师教,学生学”的填鸭式的方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我交流能力缺失,纵然有自我的一套学习方法,但多半是建立在老师辅导的基础之上的。

三、提高大学生自律能力的途径

任何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都不是天生就有的,都需要经过来自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的熏陶、教育、培养来形成。严格的自律精神和高尚的自律能力的养成都离不开长期的教育和引导。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如何有意识的构筑起大学生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较高的自律能力,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尊重德育发展规律,加强遵守道德规范的理性教育

大学生德育总是要经过一个从他律到自律、从服从到自觉的过程。这其中,缺乏道德规范的理性阐明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一大缺陷,我们知道,道德规范是告诉大学生应当怎样去做(知其然),道德规范的理性阐明则是让大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知其所以然)。

(二)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自律计划

不同类型的高校应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实证考察,设计能反映真实情况的调查问卷,切实组织学生在最自然的状态下答卷,通过问卷深入分析学生自律行为的基本走向,并结合自律工作实际,在集思广益的前提下制定学校构筑大学生自律能力的工作计划,包括行动计划的步骤、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在制定计划时要正确分析实现计划的主客观条件,采取各种手段的有效性与合理性,要考虑如何用最省力、最有效的方法获取最佳效益,努力寻求事半功倍的途径,只有理智的分析各种因素,权衡利弊,才能制定出既能达到教育目的又适合学校实际的构筑大学生自律能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可行性计划。

(三)优化校园环境,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优美、干净、整洁、开阔的校园环境,对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常常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与此同时,对大学生自律能力的构筑,还需要认真务实地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消除学生当中存在的种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通过这种心心沟通,心灵互动,使广大学生能拥有一种安静自由的绿色心理状态,也只有在这种状态下,大学生才能自主地根据自己的认知判断选择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原则,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道德实践,以获得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逐步形成自律道德。

(四)广泛提倡“慎独”,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慎独”就是在个人独处且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信守道德,自觉地按照道德原则办事。因此,构筑大学生自律能力就需要在大学生中广泛提倡“慎独”,并制定相应的奖优罚劣的具体举措,使大学生们能用高度的思想觉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自觉地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明辨是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促成学生整体道德水平和道德层次的不断提高。

(五)建立自律机制,提高大学生自我评价的原动力

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应从自律素质的要求出发,建立自律管理机制,形成自律氛围,来增强大学生的自律素质,并通过建立学生干部岗位责任制、考评制、奖惩制等来监督、检查和推进各项工作,学生工作者应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而更多地发挥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J].求实,1995(11):2-7.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347-348.

作者简介

李印福(1968.03—),男,教授,籍贯:辽宁抚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猜你喜欢

提高途径大学生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大学生之歌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