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创客型”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19-04-01周李洪王融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培养路径创客工匠

周李洪 王融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职业院校“创客型”工匠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创客型”工匠人才培养内涵,剖析了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探讨了“创客型”工匠人才培养操作性思路、方法和路径等,以期为职业院校“创客型”工匠人才的培养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职业院校 创客 工匠 培养路径

当今世界各国均把创新创业教育放到了国家战略性发展的高度。李克强总理在2015~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连续4年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2016~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连续3年提到工匠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常态,是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历史使命,是主动适应产业链和人才供需链升级需求的重要手段。

一、概念释疑

“创客”,“创”指创造,“客”指从事某种活动的人,“创客”本指勇于创新,努力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的人,在中国,“创客”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联系在了一起,特指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人。“工匠”,古代“工匠”俗称手艺人,指熟练掌握一门技艺并赖以谋生的人,如铁匠、木匠、钟表匠等,其内涵包括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现指在生产、服务一线具体操作或依靠自身技能提供服务的工人、技师、工程师。“创客”型工匠则是指具有“匠人精神、精湛技艺、创新本领”等特质,热衷于创意、设计、制作,理论联系实际,行知合一,体现“做中学”实践精神的人群,这与职业院校主要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具有技术服务及技能应用改革与创新基本素养的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是基本一致的。

二、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虽然各职业院校既关注了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也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行为实践,但是创新创业教育共生演进关系、影响因子的分析、教育主体的选配、体制机制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较少,因而在理论上难以揭示创新创业教育过程实施机理和路径,在实践上缺乏创新创业教育过程操作性思路与步骤。

(一)创业和创新相割裂的教育观念

很多职业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停留在解决就业的层面上,将创新创业与就业关联一体,但如果把创业当成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部则是十分狭隘的,将创客教育作为“万能处方”,不假思索、盲目热情、一拥而上,则会造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局面,也是不可取的。这也就导致了当前的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不够系统、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性、系统性差,校内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不浓,教师动力不足,培养质量不高。

(二)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环境缺失

职业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角色职能定位不清晰,政府、企业、行业和职业院校联动少,是一种内向型的教育,很少关注创客工匠人才培养与具体学科、专业课程、任课老师、校园文化等有机整合研究,过于注重技术的应用,过分关注技术的炫酷,缺乏科学的教育系统设计,使得创客教育变成学校的秀场,出现了泡沫化苗头,导致创新成果转化率不高,未建立有效协同学生、学校和社会多赢的局面。与此同时,部分职业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只针对个别“精英”分子,创客教育的受益面比较小。

(三)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滞后

从内涵来看,“创客型”工匠人才是基于专业属性的有“创新创业”特质的专门人才,既有创新创业本领,更有专业背景支撑。但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的“创客型”工匠人才培养还未能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现两者是割裂和不相容的,这也就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包括实训场地、设备、师资、管理制度、学分认定等条件不完善、不系统。创新创业除了理论教育外,还有实践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案例的讲解和创业大赛的指导,还必须借助实践平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演练,很多高校相应实训基地建设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

三、职业院校“创客型”工匠人才培养的路径

“创客型”工匠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校企等各個要素之间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资源互补,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循环性、持续性和整体性等特征的生态系统。基于市场导向和价值导向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职业院校的“创客型”工匠人才培养要迈出学校教育机构本身,协同各方各资源、要素,发挥系统性作用,进而掌握并指导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一)优化“创客型”工匠人才培养顶层设计

教学系统是师生共同参与,旨在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体系。各职业院校要把“创客型”工匠人才培养全方位、长周期、立体式融入学校各项战略发展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因此,一是要制定科学、协调的“创客型”工匠人才培养发展战略,以部分推动整体、以整体带动部分,坚持短期目标、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确保教育生态系统的长远性、可持续性。二是要立足政府部门、创新型中小企业、职业院校等,开展各个行业和领域之间的共生演进关系,以及各个行业和领域中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个体之间的共生演进关系研究,构建一种共生共荣、协同进化的“创客型”工匠人才培养体系。三是要打破思想的藩篱和学科壁垒阻碍,卸下传统、狭隘与封闭的教育观,鼓励学科跨界,为创新创业生态发展夯实土壤,释放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活力。

(二)选配“创客型”工匠人才培养教育要素

教学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教学媒体和物理环境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载体,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构建的“创客型”工匠人才培养体系才具备稳定性。一是要依据我国国情,分析宏观政策因子,中观协同多维因子,微观学校和个人因子,从政策颁布和优惠措施、学校的教学环节、实践机制、课程设置,个体的创业意识、创业兴趣和个人的社会资本各方面进行分析,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标准。二是要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师、社团、空间、文化、学习”六要素为核心,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组织结构变革,创新创业文化培育,以科技创新→创业训练→创业实践三步走方法,通过有形的资本和无形的知识、技术的流动,突破单一局限性,实现资源的共享与整合,发挥协同优势,推动职业院校“创客型”工匠人才培养。

(三)创新“创客型”工匠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机制是系统的概念,机制的建立,一是靠体制,二是靠制度,只有协调好各个部分之间关系,才能以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一是要构建校地联动机制,要从整体协调理论、动态适应等理论出发,在法律、政策、市场需求驱动下,基于政企校会多维协同,探索校地联动合作机制、资源获取与分配机制、激励机制、协调机制、评价机制等。二是构建分工协作机制,打破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教务处、校团委、科研处、就业处、学工部等机构相对独立的现状,加强信息互通与合作,各司其职,各谋其位,引导建立外向型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平台。三是打造人才流动机制,通过校企交流与合作发现人才,制度保障引进人才,教师下企业培养人才的策略,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素养,壮大教师队伍,形成创新型人才的良性互动。

(四)加强“创客型”工匠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坚持以“精神意识→知识结构→技能技巧→能力素养”为主线,构建全员化、全程化的“创客型”工匠人才培养育成体系,打造由“孵化器→转化器→加速器→产业区”为载体,构建全链条、渐进式的实践孵化体系。一是以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为主线,将创新创业知识融入专业课程项目之中,以“双创”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专业能力训练、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培育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心理、品质、意识、精神。二是推行“以做为主”的教学改革,建设实践导向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创客空间和大学生创业园,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创业实践,获奖成果纳入学分管理,在制作中学习,提高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制作中体验与感受创作的乐趣。三是在推行“制作中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通过制作主动参与到课程的学习,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创业素质,精益求精、严谨专注、专业敬业的作风,以作品的优劣来评价课程学习成果的好坏。

參考文献

[1]刘小珍.高职院校创客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8):82-86.

[2]黄萧萧.基于效果导向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45-49.

[3]徐小洲,倪好.面向2050: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愿景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8(1):53-56.

[4]郭丽芳,王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7,1(1):32-35.

[5]刘海滨.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7(2):42-47.

作者简介

周李洪(1981.09—),男,籍贯:湖南茶陵,本科,副教授,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副处长、高职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培养路径创客工匠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工匠赞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