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林中》的不可靠叙述

2019-04-01郭潇颖

北方文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竹林中

郭潇颖

摘要: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具有独特的文学审美价值,本文结合叙事学中的多重式叙述视角理论分析其叙述的不可靠性,提出读者伦理阅读模型,以此来分析小说产生的真相不可知和读者层面的多重解释,解读其艺术价值的形成机制。由于其叙述的不可靠性,与读者伦理阅读相互作用,造成了《竹林中》真相之不可知。

关键词:多重视角;伦理阅读;不可靠叙述

一、引言

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竹林中》讲述了一个竹林中的命案。探求真相的过程扑朔迷离,谁是真凶终究未有定论。故事围绕一起命案展开。武士武弘与妻子真砂途经竹林时被强盗多襄丸骗至竹林深处,多襄丸凌辱了真砂后武弘死亡、真砂失踪、多襄丸被捕。然而事件的三个当事人的供词中却都说自己是真凶。

出场的各位证人各执一词,客观的“真相”却不得而知,一个谜团般的案件创造出了极高的艺术价值。本文将通过细读文本,立足文本中人物的观点,分析利己主义对于真相难解的影响,进而结合叙事学中的多重式叙述视角理论及读者阅读模型分析其叙述的不可靠性,解读其艺术价值的形成机制,在事件的团团迷雾中探知《竹林中》真相不可知之缘由。

二、利己主义与真相不可知

《竹林中》由旁观者和当事人共七人分别从自己的角度提供线索,每个人叙述都是隐瞒部分事实的“主观叙述”且彼此矛盾。

他们为自己辩护的过程正是应和了黑泽明的解释:“人对于自己的事不会实话实说,谈自己的事的时候不可能不加虚饰。甚至可以这样说,人就算死了也不会放弃虚饰,可见人的罪孽如何之深。这是一幅描绘人与生俱来的罪孽和人难以更改的本性、展示人的利己心的奇妙画卷。”每一个人看待世界都有自我视角,任一描述都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主观性。趋利避害的本能让他们找各种谎言来捏造事实,以寻求自我认同和他人的认同。正是在这样利己主义的作用下才导致真相更加扑朔迷离。

小说《竹林中》揭露出人性中的利己主义,讽刺了人性的丑恶一面。小说中揭示出的趋利避害的利己主义意识正是真相难解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成为本篇小说艺术价值构成的重要一环。

三、多重式叙述视角与不可靠叙述

传统文学中,作者是“全知视角”,读者是“上帝视角”,文中人物是“多点视角”。而芥川龙之介却采用“罗生门”式的历史阐述方法,从“多重视角”来叙述“局部”真理性。

由于每个人的视角都有着诸多差异,我们对于真相的了解也被拘囿于第一人称的角度,使小说叙述了一个“局部”真理。在这个层面上,多重式叙述视角已然在一定程度上實现了不可靠叙述。

韦恩·布斯曾经提到,“言语或行动与作品常规相一致的叙述者是可靠叙述者,否则是不可靠的叙述者”,将叙述者的声音与作者的声音区别开来[1]。而在本篇小说中,芥川龙之介通篇隐去了作者的声音,留下的是叙述者的描述,加深了叙述的不可靠性。发生在叙事轴上的叙述视点游移不定和回避作者声音极大地增强了叙述的不可靠性。

小说采用不可靠叙述,展示出叙述不稳定性的同时增强了小说的张力,是艺术价值形成的重要机制,独特叙述视角也增强了其文学审美的可感性。

四、伦理阅读与真相的多重解释

韦恩·布斯的理论中,伦理阅读思索读者的价值观是如何介入阅读过程、文本在读者身上唤起的欲望的伦理维度,以及介入活动会导致什么样的伦理后果。阅读伦理维度涉及我们的价值观和判断、认知、情感以及欲望错综交织[2]。作品的价值由作者和读者的阅读两方面因素同时决定。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一个读者伦理阅读模型,以此来分析小说产生的真相之不可知和读者层面的多重解释。

读者伦理阅读模型是说作者围绕一个中心或事实进行阐述,根据作者选择的叙述方法与文化视域,加上作者对事实的理解,描述会在一个以中心事实为圆心的范围内进行,而读者的理解则是以中心事实为球心进行自己的理解。读者所在社会的意识形态、个人的思想倾向、读者的历史眼光与知识构架或者审美旨趣上的不同,往往导致解读的视角、深度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读者的理解千差万别。

小说中作者分别站在不同立场重构事件的经过,有时用到情感性倾向较强的词唤起读者伦理阅读的介入。这些描述影响读者的判断,读者的价值观也作用于读者对于文本的理解。由此,在读者的伦理阅读下出现对真相的多重解释也就不足为奇了。

五、结语

《竹林中》具有十分独特的文学审美价值。作者采用了不完全叙述,摆脱了传统的“全知视角”之禁锢而采用多重式叙述视角,实现了叙述的不可靠性。这几点作用于读者的伦理阅读过程与判断,最终实现真相的不可知性。独特叙述视角及不可靠叙述展现了表达技巧之美,成为本篇小说艺术价值构成的重要一环,使小说具有了深厚的意蕴。

参考文献:

[1]张晓勇.多重不可靠叙述的伦理反应——《孔乙己》文本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5):45-46.

[2]陈志华.不可靠叙述与阅读伦理——鲁迅《狂人日记》文本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32-36.

猜你喜欢

竹林中
赤竹参天
浅析芥川龙之介《竹林中》的叙事技巧
简评《竹林中》
《竹林中》的叙述者及叙事
论《竹林中》对《携妻同赴丹波国的丈夫在大江山被缚的故事》的借鉴和创新
态度
论《罗生门》原作中的人间不信到影视中的人间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