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体现生活化的探讨

2019-04-01郝爱香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探讨生活化

郝爱香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品德和个性特点的重要塑造时期,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很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一个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良好的思想品德。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能够让学生养成优秀的品质,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本篇文章主要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合理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  思想品德教育  生活化  探讨

随着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小学教育也加大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新课改颁布以后,明确提出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在教学中注入更多的生活元素,展现更多的生活气息,使教学活动更具活力,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热情,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目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落后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多数学校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比较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灌溉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上一味的为学生讲述大量的思想道德方面的理论知识,不注意和学生的互动,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消化和理解情况适当的调整讲课进度,课堂教学氛围十分沉闷。小学生的特点是对一些比较新鲜的事物感兴趣,枯燥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很低,甚至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肆意的扰乱课堂秩序,给教师的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而且,老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没有将思想道德教育和生活实际联合起来,小学生难以明确学习思想道德知识的真正意义,功利性较强,使得我国的思想教育教学价值不能很好的发挥出来。

(二)教学氛围缺乏活力

一直以来,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都是以课堂教学的方式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教师对小学思想品德课堂良好教学环境的创设,使得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的生活氛围淡化。另外这种以课堂为主的教学形式,也变相减少了学生的实践机会,削弱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趣味性,降低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和好感。

(三)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往往都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教师的关注点多集中在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熟悉程度上,过分倾向对学生的目标评价,没有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科学教学理念,忽略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有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过于简单粗暴,既不利于教师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的提升,阻碍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质量和效果的提升。

二、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体现生活化的策略

(一)教师要积极的创新教学形式

目前,传统的灌溉式的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的思想道德教育需求,因此教师必须要积极转变和创新自身的教學形式。为了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更好地开展生活化教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来设计不同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将知识用于自己的生活,让学生们合理地进行体验式学习。例如:在老师对某专题内容进行教学讲解时,可以将学生们分为5-6人小组,引导学生们去发散思维,将课本知识和老师讲授的知识和自己的生活产生联想,通过课堂讨论将书本知识迁移到生活中,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做得不正确的行为和举止,结合学习到的知识去探索正确的处理方式,真正将知识用于指导自己的生活。

(二)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想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教师就需要将教学与实际的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应用到所学知识,提高个人素质。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中《我的角色与责任》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关系图谱,将学生在生活中的角色都画到关系图谱中,并将关系图中的角色以及每个角色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一一讲解给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联系实际生活,注意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状况,以便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导入故事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要想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让教育更加的贴近生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导入故事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喜欢学习,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例如在教学《伟大的先人》这一节的知识中,首先给学生讲名人的故事,比如司马迁先生、孔子、毛泽东等名人的故事,可以简要的说一下他的主要事迹,让学生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当讲完这些名人的事迹时,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想要成为怎样的人,并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课堂上引入故事教学有利于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并且能够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

(四)丰富教材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

在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来源就是课堂教学,但也仅仅是局限于教材中的知识,课本上的知识远远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除了让学生学习课本的知识之外,还得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在平时多收集一些生活新闻,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比如在学习《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这节课的知识之后,教师可以找一些最新的新闻,把新闻结合到教材内容中来,通过课外延伸来丰富教材内容,能够有效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改进教学评价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要改进教学评价,不能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要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对学生付出关心和爱护,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发现学生在心理或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时,要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中,思想品德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非常的紧密,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生活化的教育,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郑伟.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99-101.

[2]韩海英.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途径[J].新课程学习(上),2013(10):44-46.

[3]王爱萍.浅谈小学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6):12-14.

[4]戚伟.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初探[J].考试周刊,2012(10):67-68.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育探讨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从《论语》中汲取文明礼仪养成的营养探析
粤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中“阅读与感悟”的特征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