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师视域下提高幼儿课程游戏化质量的探究

2019-04-01徐翠翠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幼儿教师幼儿

徐翠翠

摘  要:课程的游戏化教育模式是对幼儿日常活动的分析,换言之,教师需要根据孩子们的日常活动安排课程游戏,以确保教学活动更贴近幼儿的生活。教师应该提高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了解不同年龄儿童的发展规律与特点,努力实现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家庭学校协作的课程游戏化。

关键词:幼儿  课程游戏化  幼儿教师  质量  教育

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是以游戏为主,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中国幼儿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对推动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学前教育体系中,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其履行职责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甚至决定了幼儿教育的整体发展。因此,基于幼儿园游戏化的重要性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幼儿园教师应积极探究教育实践中的课程游戏化与个人专业成长协同发展的措施,为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一、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必要性分析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强调了游戏在幼儿园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的作用,说明了游戏的地位,教师要把游戏作为课程教学的基本活动,并能够在游戏中完成幼儿教育的目标,用游戏的多样性和有趣性吸引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程教学中,使教师在和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轻松地完成课程教学。教师应该带领幼儿参加不一样的游戏,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有趣性,从而达到愿意参加各种游戏活动的目标。

素质教育是一种用来提升受教育者各个方面素质的教育模式,它重点关注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行为能力和心理素质。它的目的是提升受教育者的素质。幼儿的素质教育是依据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使幼儿的天赋和后天的社会因素结合起来,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要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对幼儿管教过多,通过课程游戏化满足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需求,为他们各个方面素质的培养拓宽渠道,从而推进素质教育。

二、开展游戏化教学的措施

由于应用了课程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幼儿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课程游戏化教育理念,且必须注重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儿童的成长需求探索相应的教学措施,然后借助游戏课程设计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幼儿园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

(一)深入研究教材,探索幼儿课程与幼儿游戏活动的联合点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希望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相关基础知识,因此,幼儿教师设计的游戏活动必须与幼儿的教育目标相关,才可以促进游戏教育作用的发挥。教师可以在设计课程游戏过程中有意识地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也就是说在探索游戏设计过程中深入分析教材的内容,挖掘教材内容与相关游戏活动之间的契合点,最后探索将教科书内容与游戏活动相结合的措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结合什么游戏,如何结合等。设计的课程游戏能够让幼儿感受到其中的有趣,实现游戏的教学价值,保证课程游戏化的应用效果。如游戏《蝴蝶从哪里来》,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和表演实现对物品的探索,并得到情感的满足,让幼儿充分利用多种感官感知,感受蝴蝶的美及蝴蝶的生长过程,并在各种绘画游戏中形象的理解自然界的奥秘,使幼儿的认知情感和创造欲望得到满足。

(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推进课程游戏化

首先,加强专项课程的游戏化建设。幼稚园应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并在一日活动中设立特色的课程。在活动过程中,课程的游戏化精神被渗透,是幼儿园更加有自己的特色。如在以“自然资源”为特色的课程活动中,孩子们应该被引入大自然中寻找相关材料,这样孩子们就可以设计自己的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乐趣。在“水文化”课程研究中,幼儿从不同地方取水,研究水的颜色,成分,味道和微生物含量并找出差异。在对“家蚕生长”主题的研究中,儿童观察并记录了家蚕从蚕卵到蚕破茧的生长过程。经过观察,幼儿不仅可以充分了解蚕的生长规律和变化特征,还可以培养爱心和观察力。可以看出,利用幼儿园本身的特色资源,使課程实现游戏化,孩子们可以享受游戏过程并获得一定的经验。其次,深入挖掘家庭和社区课程的游戏化资源。幼儿的发展也应该家庭与社会的关注,学校应深入的挖掘家庭和社区课程的游戏化资源,以更好地完成课程的游戏化。例如,学校可以设置“父母进入校园”活动,让不同职业的家长,如警察,糕点师,银行职员等进入校园与孩子互动,参与角色扮演活动等,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

(三)积极创新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加强游戏活动能力

在幼儿教育体系中,课程教学内容以游戏活动的形式呈现,不仅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僵化和落后状态,还要鼓励幼儿培养游戏综合素质的学习和探索,为未来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在教师指导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的表现渗透相应的教育内容,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课堂,避免课堂过于游戏化的现象,还可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教育水平,能够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例如,让孩子用竹竿模仿成人骑马的游戏,马的特征就会转移到竹竿上,竹竿变成了马的替代物,让幼儿在与环境接触中主动的发现和探索;再如,创建一个富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生活环境,来满足孩子各方面发展的需求,深入开展主题活动,利用家乡特有的竹子,木头等安排周围的环境,结合废品利用,激发幼儿的创造的欲望,来表达自己对美的感悟,从而获得多方面的能力。

结语

简而言之,教师不仅要准确把握课程游戏化,还要把握幼儿游戏形式上的生活性,不管哪种形式的游戏,都必须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前提,注重幼儿的活动体验和自主探索,并对游戏活动进行及时调整和修改。课程游戏化的发展始终在路上,教师只要从幼儿出发,给幼儿足够的空间让他们独立地探索,幼儿就会体验到游戏的有趣,从而获得经验和提高创造力。教师要密切关注幼儿,注意幼儿日常活动的各个方面,并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和开展新的活动,在课程中实施游戏化需要教师不断实践和探索,不断总结和反思,才可以继续优化课程,使孩子们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沙迎迎.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研究[J].亚太教育,2015(24).

[2]刘晓慧.课程游戏化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J].文理导航(中旬),2016(7):93.

[3]孙海燕.课程游戏化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J].新课程,2016(10):222.

[4]杜春娟.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异化”与“回归”[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8).

猜你喜欢

课程游戏化幼儿教师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思考
一日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反思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