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的时代内涵
2019-04-01李妍雪
李妍雪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立足于当前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了一些新思想、新论断,特别是对青年教育工作作出了深刻的论述。文章从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出发,对如何更好地引领青年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新时代青年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习近平;青年教育;内涵
一、立德树人:青年教育的根本任务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从许多民谚、对联和历史故事中都可以看出中国人对教育的重视。从2012年习近平同志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对青年的教育一直被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进校园、频繁挥笔疾书,与青年学生群体谈理想、谈人生,殷切期待广大青年可以将“青春梦”融入到“中国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奉献智慧和力量、实现自身价值。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立德树人”明确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落实“立德树人”。因此,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刻理解当代道德的基本内涵,努力发掘当代道德的精华,引导中国青年树立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道德观。“立德树人”应以德为先,“德”不仅指个人的德,更指国家和社会的大德;“立德树人”要求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修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青年学子日常学习生活的基本遵循。“立德树人”更要求各大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把为人民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作为办学根本,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广大教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坚决纠正科研导向和论文研究导向,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
二、四有青年:青年教育的现实目标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欧洲学院发表重要演讲时曾说:“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中国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当代中国青年出生在国家经济腾飞和教育蓬勃发展的年代,新一代青年有着更好的教育、更高的素质、更强的自信、更多的人生选择、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值得被寄予厚望。新时期,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批又一批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有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有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的青年。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是要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勇于面对各种挫折和困难,自觉规范一言一行;有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就是要有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认真学习、艰苦奋斗,大胆实践探索,走在创新创业前列;有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就是要不畏艰辛、不辞辛劳,切忌眼高手低和好高骛远;有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就是要有足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国家和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在关键时刻能够毫不犹豫地肩负起国家使命。“四有青年”是青年教育的现实目标,为了使我们国家能够源源不断的涌现一批又一批的“四有青年”,广大青年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刻苦学习,积极实践,实现新时代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三、均衡发展:青年教育的努力方向
教育是青年获得知识、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的均衡发展几乎年年成为两会热议焦点,是我国教育的努力方向。一方面,是青年个体的均衡发展,要求广大青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我国人口多、面积大,现阶段存在着地区、城乡教育水平的差异:一般来说,东部的教育水平要高于中西部,城市的教育水平高于农村。这种差异究其背后原因,影射出我国地区间、城乡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消除地区和城乡差距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小康、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没有公平的教育,就不会有大量的人才;没有人才,民族复兴难以实现。我们不能再忽视中西部和廣袤农村的教育,要让中西部和农村的广大青年都能公平享有教育资源,第一,必须要解决好农村和贫困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保证农村和贫困家庭孩子都能够接受义务教育,努力为他们创造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第二,必须使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地区、民族地区等倾斜,健全资助体系,设法解决部分地区青年的上学问题;第三,必须积极推进高考改革,努力做到高考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努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让人民享有更好的教育,使每个孩子都不输在起跑线上、每个青年都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 04-02.
[2] 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N].人民日报,2018年5月3日,第2版.
[3] 王学俭,阿剑波: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教育思想及其价值旨归[J].思想教育研究,2018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