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于审美心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观
2019-04-01陈小容
陈小容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渠道。以问题为导向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不利于为大学生建立起积极的心理健康观。笔者通过对审美心理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梳理认为,应构建起基于审美心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观,将审美心理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程
审美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观
习近平在2018年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中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在2018年教师节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美育大师仇春霖认为,21世纪是审美的时代。这个时代比历史任何时期更需要美育,更需要提高人的审美境界。“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成为21世纪的人才培养目标,其中“做具有审美生存能力的人”是重要的培養目标。笔者从大学生心理现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人手,提出构建基于审美心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观。
一、构建基于审美心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观的现实必要性
((2017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中有关数据显示,73.6%城镇居民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16.1%城镇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专业心理机构发布了《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白皮书》,我国大学生在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四个方面显著高于全国常模。据教育部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因心理疾病而造成休学、退学的大学生占休学、退学人数的一半,大学生因精神问题自杀的比例逐年上升。适应性困难、人际交往障碍、网络依赖、就业压力等是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在一项关于大学生生活体验的主要状态的全国性调查中发现,排在前五位的状态按高低顺序依次是“衣食无忧”、“平平常常”、“丰富多彩”、“空虚无聊”和“衣食困难”。这些数据无疑表明了,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青年一代再也不会为基本的衣食而感到担忧,然而经济上优越并没有给大学生带来精神文化的丰富体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是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养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各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师以问题为导向,将重点放在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上,关注的是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这无形中给大学生造成心理健康课程就是讲心理问题的,也就是说只有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才需要上心理健康课程,这就背离了心理健康课程的最终目标。
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要大学生知晓心理问题的表现症状、成因、调整方法,还应该从积极心理学角度让学生有审美体验,享受快乐生活的奥秘,即将审美心理纳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
二、构建基于审美心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观的理论可行性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志包括身体、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幸福感;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杰出精神科医师奖获得者许又新提出心理健康可以用体验、操作和发展三个标准进行衡量,其中体验标准主要包括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也有人认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对生活充满热爱,充满向往,觉得生活充满乐趣。不难看出,这些心理健康标准里包含了幸福感、体验、乐趣等审美的典型特征。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水平与审美心理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那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就不能忽视掉审美心理的发展,不仅要将审美心理的发展也纳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中,同时也将审美心理的发展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
美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好,健康,愉悦等等正面的理解。审美的意义在于,发现美的东西,完善事物以向美的方向发展。审美是一种感情,是一种喜悦和愉快的感情。审美是人类独特的情感活动,它使个体保持一种平衡、和谐的心态,甚至能够避免个体在特定条件下产生恶的冲动。审美心理结构(正确的审美观、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完善可以抒发情感,转移能量,陶冶性情,高尚情操,发展自我,丰富个性,锻炼右脑,开发智力,发展直觉、想象,培养创新能力。这与心理健康(情感高尚、智力良好、人格完善、行为文明、体魄健美)的目标有着一致性。
有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有显著性相关。有研究对70名音乐活动小组成员采用SCL-90自评量表进行测试,结果显示,音乐活动小组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不参加音乐活动的学生。又有研究表明,生活体验与价值取向呈显著正相关,审美表象水平(尤其是对表象体验的“流畅性”、“深刻性”、“丰富性”)与德性水平显著高相关。
从上述研究中不难看出审美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审美心理的发展是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心理健康的内容,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手段。
三、构建基于审美心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观的理解
构建基于审美心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观是指以提升审美心理为抓手,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环节中融人审美心理,即将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纳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涉及感受美、分享美、创造美,教学生通过欣赏或创作音乐、绘画、诗歌、戏剧等方式调节不良情绪,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简而言之,通过塑造审美人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效,以弥补在问题导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消极心理健康教育观所造成的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错误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