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地理学理论特点刍议

2019-04-01赵一振

现代交际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空间

赵一振

摘要:现代地理学研究内容丰富,理论建设也十分丰富,特点较为复杂,尤其是其学科发展表现出强烈的在实际应用背景下的不断与新技术相结合的相关特点。论文从目前的研究现状出发,对文章中涉及的部分理论出现的时间及其原因做了简要的界定与分析,进而指出了他们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确了他们的方向与地位。最后,论文指明了现代地理学理论的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关键词:现代地理学 地理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地理学

中图分类号:K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3-0254-02

地理学理论一直以来都是地理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他的进展有时甚至关乎到整个地理学的发展程度。无论如何,克服对地理学发展的理论、地理学发展方向关注的薄弱局面是必要的。[1]而现代地理学更是注重其理论的不可替代之作用,一直积极开展现代地理学理论的研究,并且也获得了很多的成绩。同时,相比于过去的地理学理论,现代地理学理论具有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地理环境研究的空间发展,二是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三是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及其中国化等。

一、地理環境研究的空间拓展

20世纪60年代,现代地理学首先在美国诞生,之后逐渐传播开来,并且,一直发展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研究同样也是21世纪地理科学的重要前沿领域。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地理学这门学科研究的相关地理环境也在不断地延伸开来,而现代地理学所研究的地理环境则更加注重多层面空间上的变化。一般认为,现代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已经从沉积岩石圈一直到对流层的顶部,并且当代有关全球变化的探索是未来的趋势与热门方向,尤其关于全球环境的变化,更是人类密切关注的重中之重。

地球系统科学理论研究的空间范围则是从地心一直到地球外层空间,真可谓一门顶天立地的科学,从而为全球环境变化的预测建立了科学基础;地球表层系统的变化和预测是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2],也是“未来地球”研究计划的核心[3]。近些年来,城市地理学的快速发展也拓展了地理环境研究的空间,并从空间的观点对城市进行多方面研究;还有,区位理论主要强调地理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具体的说,就是经济地理区位、自然地理区位和交通地理区位在(人类行为)空间地域上的有机结合,如农业区位理论、工业区位理论和城市利用结构理论,等等。

以地球表层空间系统为研究对象,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研究核心的地理学[4-5],其地理环境的研究不仅追求宏观尺度上的发展,而且又要从微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即自然地理注重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的变化机理,人文地理更加侧重于经济—社会—文化系统的成因动态。

二、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随着高科技的广泛应用与地理科学的深入研究,现代的地理学思想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特别是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各种生态问题日益严重。在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通过对杀虫剂所产生诸多环境危害的潜心研究之后,于1962年出版了一本名为《寂静的春天》的环境保护类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的问世,成为了后来出现的环境运动的前奏,由此,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同时,现代地理学的核心问题也就变成了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生态足迹分析理论就是一种能对可持续发展的程度进行度量的方法,并且,他能够对空间和时间这二维的可持续发展程度作出比较客观的量度甚至对比,从而使人们便于监测可持续方案的实施效果;而可持续发展理论则是一种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理念,主张人与地理环境实现和谐,即“人地和谐”,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进而实现世界或区域的科学可持续性发展;不可忽视的是,理论地理学作为研究各种地理现象和过程统一规律的一门学科,人与环境的相关内容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他也为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增添了很多理论基础。此外,还有一些关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理论,如温室效应、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与低碳经济理论,等等,这些也能够为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更为重要的是,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不仅是现代地理学的核心,而且同样是未来地理学的方向所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理学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计划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已经成为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础。[6]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我们已经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地理学的理论内容,与此同时,他理所应当地成为了现代乃至未来地理学理论的重要特征。

三、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及其中国化

19世纪60年代晚期与19世纪70年代早期,马克思主义对地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且在理论方面的创新也是十分显著的。激进地理学则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发展,其中,又形成了以哈维为代表的激进学派,尤其是哈维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一系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研究著作,更是说明了地理学中(新)马克思主义流派的进程。而马克思主义地理学涉及了城乡经济、农村发展、规划决策和区位分析等诸多内容,从而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理论内容。

资本城市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他把社会制度下的一个人造环境看作城市的本质,这里的城市可以说是资本积累和循环的空间结点;城市土地利用理论则是把土地作为一种资本,并受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与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反映出城市之间差异的一种理论;近些年来,空间生产理论备受热捧,随之带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关注度的提高,这种理论将城市空间当成生产和消费的产物,并以此作为核心进行构建,而且其适用性非常广泛,甚至扩展到了人文社科领域。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实践指向非常显著,而且要追溯到实践问题的社会、经济、政治层面,揭示深层的原因和寻求根本的解决之道。[7]城市革命理论、城市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与城市组织理论等很多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理论内容,同时也成为了现代地理学理论特点的重要表现。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同样也与人文主义地理学密不可分。以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中国化为主题的“跨国、跨界、跨代”知识行动引起了学界的重视。[8]不仅如此,为了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中国化,就必须加强对城市问题的研究,同时更需要有多学科与跨学科的知识交流。因此,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中国化具有不可替代的实践和现实意义,如今,我们就应该秉承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批判性特点,并去积极创建属于人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地理学理论。

现代地理学理论发展迅速,其特点也是比较多样的。现代地理学理论不仅具有地理环境研究的空间拓展的特点,也具有围绕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特点,同时具有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及其中国化等重要的特点。并且,我们应该提高对现代地理学理论特点的关注度,也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经验,未来尽可能多地发展出与时俱进又合情合理的地理学理论,从而进一步改善“地理学长于事实而短于理论”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陆大道.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J].地理学报,2003(1):3-8.

[2]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Understanding the Changing Planet:Strategic Directions for the Geographical Sciences[M].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10.

[3]傅伯杰.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途径与方法:格局与过程耦合[J].地理学报,2014(8):1052-1059.

[4]潘玉君.地理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2.

[5]吴传钧.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J].经济地理,1991,15(3):1-9.

[6]傅伯杰,冷疏影,宋长青.新时期地理学的特征与任务[J].地理科学,2015(8):939-945.

[7]蔡运龙等.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及其中国化:规划与实践反思[J].地理研究,2016(8):1399-1419.

[8]蔡运龙等.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及其中国化:“跨国、跨界、跨代”知识行动[J].地理研究,2016,35(7):1205-1229.

致谢:感谢硕士研究生导师胡志良副教授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悉心指导。

责任编辑:赵慧敏

猜你喜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HIP –HOP AGANDA?
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问题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专家笔谈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