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可行性分析
2019-04-01张莉娜
张莉娜
摘要:西安自2013年开始申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6年8月终于尘埃落定。西安一路走来,饱受非议。本文着重从西安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国外自由贸易园区和国内自由贸易区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西安自身条件及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分析,探讨西安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可行性。
关键词:国外和国内自由贸易园区 对比分析 西安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3-0077-02
2013年9月29日,中国首个自由贸易园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2015年5月,广东、天津、福建作为第二批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挂牌。2016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第三批的自贸区,西安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心片区和国际港务区)包括在内,西安从2013年开始申请自贸区,至此尘埃落定。有人问这是不是西安头脑发热,跟风之举?本文将着重从西安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国外自由贸易园区和国内自由贸易区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西安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可行性。
一、西安综合保税区与国外自由贸易园区的对比分析
西安2个综合保税区及1个出口加工区和国外的自由贸易园区在区域隔离、区内自由、优惠政策方面都有相同和相似性。但以下几个方面有不同:(1)设立目的:西安综合保税区利用地区天然优势,完善投资环境,最大限度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自由贸易园区则通过提升便利性,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2)海关监管:西安综合保税区一线二线监管,海关依法对区内货物人员等监管。自由贸易园区则是一线开放,二线管住,区内有强大的贸易自由度。(3)管理立法:西安综合保税区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复杂,没有权威性,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自由贸易园区国家管理,具有权威性,强调政企分开,国际立法。对比两者之间在这三个方面的差异性分别表现在:(1)自由易区只是提供贸易便利化设施及政策,实现区域内货物、人员、金融、投资的自由流动,提高区域内的经济竞争力。保税区则叠加资本集聚区、区域经济带动区、国际惯倒试验区等多重身份,相关制度和政策难以协调。(2)保税区海关干预过多,企业自由度不够。(3)保税区有中央、地方保税区三个管理层次,各自为政,协调困难。
综上,西安综合保税区在设立目的、海关监管、管理模式、法律保障等方面和国外都有一定的差距,但也有自己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国内自由贸易园区现状对比分析
上海、天津、福建、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獲批挂牌之后,各级政府都把自贸区的发展当成本地区工作的重点。上海自贸区的建设目标是面向世界、服务全国,转变贸易方式,进行“负面清单”探索,进一步开放金融领域,使区域内投融资更加便利,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天津在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的基础上,以金融创新为先导,以外贸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把融资租赁等优势产业重点发展,其中将外汇兑换、离岸金融、交易支付将作为探索的重点;广东一直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服务业发达,在高端金融服务,新型国际贸易方式发展方面有独到之处,因此进行现代金融服务创新区建设,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就成为其重中之重;福建自贸区定位于对台经贸合作,着力于对台经济一体化,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载体,其采取“一区三片”的管理模式,在原特区建设的基础上,将全方位开放发展模式,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新型内容作为探索重点。
西安作为新一批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依托“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也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其中心片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打造基于“一带一路”的高端产业和人文交流高地;西安国际港务区片区则重点打造开放创新型金融产业、亚欧贸易和人文交流合作新平台,“一带一路”国际中转内陆枢纽港。
三、西安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SWOT分析
在以上分析基础上,笔者还将进一步用SWOT分析的方法,对西安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评估西安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的可行性。
1.优势分析
(1)地理位置优势。西安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中国版图的中心,从古至今都是连接东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同时也是陆上联通欧洲,通往大西洋的龙头,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信息、物流等方面都比较完善。
(2)特色产业优势。西安在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产业方面产业基础好,能很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丰富的能源资源、生态产业互补,在产业互补交融发展方面前景广阔。
(3)科研教育优势。西安有科研院所3000多家,高等院校63所,近百万在校大学生,60位两院院士,还有专业科技人员40多万名,是名副其实的科教大市。这为建设自贸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了充足的人力和科技支撑。
(4)口岸管理优势。西安设立自贸区的又一大优势是口岸平台齐备。西安地处内陆,不靠海不沿边,但因有2个功能齐全的综合保税区、1个出口加工区及全国最大的内陆港,故在政策创新及海关特殊监管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能够提供便捷高效的口岸物流服务。
(5)文化传承优势。西安在古丝绸之路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具有重要的国际地位和世界影响力。
2.劣势分析
(1)经济总量小。西安地处西北,再加上政策原因,经济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西安市国内生产总值为6257.18亿元,全国城市排名为第26位。和其他有意申报自由贸易区的城市相比,例如重庆、宁波、青岛,西安存在明显劣势,这也是西安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限制因素。
(2)制度阻碍。制度也是设立西安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弱势。从目前来看,无论是海关监管模式、法律、行政管理等制度,都存在与西安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方向不和谐的方面。比如,海关的监管干预过多,便利性不够、法律的适用对象和范围模糊等问题;行政机构仍未走出改革的新道路,冗杂低效现象严重,政府制度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3.机会分析
(1)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设想的提出。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亚之行时,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中亚国家和中国共同创新合作模式,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从点到面,由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经济带。该经济带惠及30亿人口,市场规模和潜力巨大,合作范围广,多边合作涉及金融、投资、贸易、经济等多方面。尤其在打通自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逐渐形成连接南亚、西亚、东亚的交通运输网络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浪潮到来。继世界金融危机后,各国虽还没有完全从危机阴影中走出来,但全球化依然是未来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2016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60亿美元,同比增长4.1%;中国境内投资者全年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701.1亿美元,同比增长44.1%。这显现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将取决于全球化产业布局、跨国合作等新的战略举措,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世界市场。同样,西安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也是为西安搭建一个与世界合作的平台,让西安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更加开放自由。
4.挑战分析
自西安申报自贸区后,周边的邻省也跃跃欲试,同处内陆的重庆、四川、河南也相继申报成功,这都是西安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威胁。
综上,西安无论根据自身条件,还是国家战略需要都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至于自身的劣势和面临的威胁都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善的,故笔者认为西安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可行的,是战略性选择,并非简单的跟风。
参考文献:
[1]宁帆.国内自贸区发展现状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6(28).
[2]何力.南美沿海型和内陆型自贸区实践与我国自贸区建设[J].国际商务研究,2014(2).
[3]陈晖.世界自由贸易园区制度经验及其启示[J].竞争情报,2016(1).
责任编辑: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