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019-04-01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生动性物候表现力

《大自然的语言》虽然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但是竺可桢先生却能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把有关物候的科普知识写得通俗易懂。作者主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并结合描写的表达方式来说明事物,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例如: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文章开篇用“沉睡”“苏醒”将大地拟人化,抓住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时的状态与特点,给人以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用“冰雪融化”“草木萌发”“次第开放”,具体描写出大地“苏醒”后扑面而来的生机勃发的春色。“翩然归来”,将活泼伶俐的燕子的形象一下子就展现在读者眼前。作者的用词形象典雅,富有表现力,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2.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作者以生动形象的笔触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秋季风景画。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簌簌”下落,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表达简练且富有表现力,紧紧抓住了季节的特征。

3.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作者列举了三个例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中,形象地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中却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传语”“暗示”“唱歌”这几个词语把大自然中的物候现象写活了,它们似乎都有了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唯恐人们误了农事。这样的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活学活用

1.下面的選段与《大自然的语言》的第一段在语言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试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赏析。

仿佛为了响应这一富有“革命”意味的节气,连阴数日的天况,今天豁然晴朗了(不是由于雨霁或风后)。整面天空像一个深隐林中的蓝色湖泊或池塘,从中央到岸边,依其深浅,水体色彩逐渐减淡。小麦已经返青,在朝阳的映照下,望着满眼清晰伸展的绒绒新绿,你会感到,不光婴儿般的麦苗,绿色自身也有生命。而在沟壑和道路两旁,青草破土而出,连片的草色已似报纸头条一样醒目。柳树伸出了鸟舌状的叶芽,杨树拱出的花蕾则让你想到幼鹿初萌的角。在田里,我注意到有十几只集群无规则地疾飞鸣叫的小鸟(疑为百灵),它们如精灵,敏感、多动,忽上忽下,它们的羽色近似泥土,落下来便会无影无踪。我曾试图用望远镜搜寻过几次,但始终未能看清它们。可爱的稚态、新生的活力、知前的欢乐、上升的气息以及地平线的栅栏,此时整个田野很像一座太阳照看下的幼儿园。

——苇岸《惊蛰》

2.指出下面片段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作简要赏析。

天气暖起来了,蜘蛛又出来在檐前织网。这使我记起幼时曾猜过一个谜,谜语是: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此后我就留心这八条脚的“诸葛亮”怎样捉拿飞将,并且看出,它有各种各样捉拿的方法。

猜你喜欢

生动性物候表现力
气候变化对民和杏发育期影响分析
使学生作文语言生动起来之我见
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动性浅谈
让朗读点亮语文课堂
纤变墨画
古代物候知识和物候历
插上翱翔的翅膀
山东省冬小麦2001—2010年生长季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