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继古开今

2019-04-01徐云飞

设计 2019年5期
关键词:文化传统重构教学

摘要:近年,我国国产动画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动漫产业总产值增长迅速,但纵观我们的动画作品,仍不乏大量的模仿美日欧国家的动画片,虽然大家都意识到要探寻属于我们自己的本土化、民族化的动画发展道路,但只停留在表面浅层的元素罗列,为了使我国国产动画走出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我们的动画人才培养具有文化传统特色。本文从文化传统缺失的原因谈及对传统重构的迫切性,论述当代审美的变化,以及认识审美变迁对文化传统重构的重要意义。最后,结合我国高校动画专业发展情况,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提出改良建议。

关键词:国产动画 教学 文化传统 重构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9)03-0079-03

引言

中国动画自走上产业发展道路以来,在国家及省市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及政策推动下,大批的投资者、经营者及创作者投入到动画创作中来,各地方高校也纷纷开设动画专业,但这大多是在量的积累上,每年走出校园的毕业生很多而真正的动画人才屈指可数。另外,近些年的动画作品层出不穷,除了如《大圣归来》等为数不多的动画作品被观众称赞外,更多的则是照搬、抄袭等低质的作品。为此,不少学者提出要振兴我国的动画产业,提倡创作出具有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特色的动漫作品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如何能够真正地走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动画之路,是我们高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基于目前我国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关于传统特色培养现状,文中梳理了我们目前对文化传统深入不足的原因,诠释了当代审美变迁对重构文化传统的重要意义,最后结合我国高校动画培养课程设计提出改良建议。

一、文化传统重构的迫切性

谈到文化传统,很多人就会想到中国古典名著,戏曲,民间传统工艺等具有民族文化题材、精神及造型元素的艺术形式,我国动画制作在探寻民族文化传统的过程中,也在不断通过借鉴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形式语言、符号元素等创作出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动画作品,例如《大闹天宫》、享誉世界的水墨动画《小州抖找妈妈》。外国的动画作品也在使用我们的文化传统元素进行创作,例如《功夫熊猫》。我国国产动画由50年前的“中国学派”走到顶峰,随着科学技术及经济实力的不断进步,而我国国产动画并没有多少出色的作品问世,归其根源还是我们的动画作品原创性差,动画人才培养唯技术论,动画题材内容说教性强,动画人的使命感低等因素造成的(如图1)。

(一)关于原创性

虽然我们不断在号召原创,充其量只能称之为伪原创。我国动画制作水平在技术上进步显著,但从创作理念、叙事结构、造型风格,甚至是语言表达上都不难看出美、日、欧国家动画的影子,例如功夫传奇题材的《兔侠传奇》,在创意上明显有《功夫熊猫》的身影,《秦时明月》在造型上有日式动画的符号等,虽然这些动画片获得的点评褒贬各异,但这就犹如没有根基的小树,在文化跨界的洪流中,即使移植种上树苗,也会在其成长过程中天折,归其根源便是对本土文化内涵的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如图2、3)所示。

(二)动画人才培养的唯技术论

随着动画产业的扩大我国各高校纷纷开办动画专业,由于开办时间短,发展速度快,导致内力不足。很多高校的动画专业办学理念落后,师资力量不足及缺乏行业经验,课程更新慢等主观因素,导致高校动画人才培养重点放在电脑特效和数字技术的灌输,将“技”和“艺”本末倒置。系列动画《喜洋洋和灰太狼》从网络简笔画发展起来,曾风靡电视、电影媒体和靠巨资打造的科幻技术大片《魔比斯环》形成讽刺性对比,这是我们文化主体的倒置甚至是缺失导致。

(三)理性大于娱乐性

动画题材内容说教性强,使命感低。国产动画一直打着教育的名义侵蚀着本是属于文化艺术范畴的动画产业,由本应该是自由、开放、愉悦的动画作品套上了反映国家意识形态的沉重枷锁,动画制作人担负起家长的责任,看动画片成了家长教育孩子的一部分。这直接导致我们的动画作品总是带有道德、孝义、廉耻等政治文化色彩,总是遵从传统故事情节、传统文化美德等进行创作,给观者一种无趣、木讷,犹如八股文般的文化形象,这是文化的割裂。而这种说教的动画片大多是做给儿童观看的,也从格局上放低了国产动画的站位,具有明确的教育功能,这样使得动画形象严重缺乏想象力,更谈不上创新,这样的动画片过于理性,缺乏娱乐性,不但不能对儿童起到教育启蒙作用,反而限制了儿童的天马行空的天性。而从寻求真理、发现问题、关注自然等问题上缺乏,降低了国产动画的使命感,这是文化的失足。

文化傳统即是传统的文化价值体系,其核心部分是民族的现实文化价值体系。核心部分的不足、缺失、甚至失足,会使我们的原创作品没有生命力,即使拥有再高超的技术水平,没有核心的价值体系和灵魂的作品也不会走得太远,而没有使命感和充满说教的动画作品也必定不会达到我们的预期。

二、当代审美文化的变迁

目前,国内高校都在呼呈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民族文化题材的选择、民族精神的再现、民族传统设计元素的运用,都试图在动画设计教育中融入民族又化元素,探寻适合动画专业的教学万法,但如上文所述。文化传统的再创作绝不仅仅是形式风格和传统元素的再现,唯有结合时代审美文化心理,分析总结出适合我国当代国产动画教育的发展道路才是重点及难点问题。

近年来,随着资本不断涌入“二次元”市场,“二次元”经济、“二次元”文化频繁受到关注,并开始以各种姿态进入大众视野并影响社会生活。从形式风格看。二次元文化通过二维空间创作形成一种独特 “画风”。即独有的题材、原创的风格。回顾近几年动画电影中获得最高评价的《大圣归来》,片中的孙唐空形象完全颠覆了我们对传统大圣的认识,那个古灵精怪的神猴形象一跃变成了有些“丑”的怪物,而这正是二次元文化所欣赏的新奇效果;再从叙事角度看,二次元观众追求新异、喜欢不拘一格的娱乐风格。他们更倾向于从王流文化的颠覆中获得快感(如图4)所示。再如《大圣归来》,片中着重突出了情感关系,构建了孙悟空和江流儿情感z间的微妙故事情节,与原著中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完全不同。将观者的情感带入其中,也巧妙地缝合了当下观众与原著之间的文化代沟。影片对白设计引入的当代元素,也使得观者从传统西游的固化印象中跳出,新鲜活跃的气息深深感染了观众;从美学角度看,唯美王义、娱乐至上是二次元文化的审美趋势,二次元用户喜欢中性风、喜欢又傻又萌的造型。可见中性审美引领了大众审美的主流,从选秀节目《超级女声》的冠军李宇春,到韩国电视剧《冬日恋歌》的裴勇俊,《王的男人》中的李准基,《花样男子》中的李敏镐,再到美国动画片《超能陆战队》中的大白等大众媒体上的主流角色造型,都以男性中带有女性倾城美丽的基调,女性中带有男性灰色干练的潇洒气质呈现,他们颠覆了传统审美中对男性的认知,将精致玲珑的五官、细致白哲的皮肤、含蓄羞涩的神情代替了男性强健的体魄外形、气质的沉稳干练、行为的勇敢果断等男子汉的特点(如图5、6)所示。而审美的中性化也必然导致视觉产品的中性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到建筑设计,小到手机屏保的设计无不体现出中性审美的蔓延,例如苹果和微软公司的手机图标设计,以简洁的、扁平化的设计将产品的信息和功能表现出来,这样的设计形式也适应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节奏,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更加喜欢简单而实用的治愈系设计。另外,随着“二次元”经济开发的深入,“泛二次元”现象逐渐形成。大众审美的变迁必然会蔓延开来,动画设计从角色造型、场景、分镜等设计形式也将在大众审美的影响下产生巨大的变革。

三、文化传统重构的课程设计

(一)培养兴趣是动画学习的首要目标

近日,朋友圈流传这样一篇文章,中国教育和外国教育的比较。文章中以提问的方式讲述了中国的试卷题目设计和外国的区别,例如高中历史课,国内的题目设计是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公元哪一年死?最远打到哪里?而美国世界史的题目设计为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美国学生的答案是开放式的,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也正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而我们这种死记硬背的教育方式,对于一大堆枯燥无味的数字,即使背得滚瓜烂熟,又有何意义。结合上述美国教育的开放性启示,它要求我们既要有开放的空间、开放的环境、开放的课程、又要有开放的态度、开放的资源运用,我国教育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大学,基本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高考前的教育为了升学不得以记忆了很多概念性的,标准化的问题及答案,但这些对于进入大学后的动画专业而言,标准化的问题,书本定义的答案,这些看似没问题的问题恰恰不应是我们看到的虚幻的、美好的动画片所呈现的。所以,在动画教育过程中,如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是第一教学任务,正所谓兴趣才是第一重要的老师。能够让学生热爱动画,喜欢做动画才是第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二)解构经典,重构现代

重构一词来源于科技领域,指在不改变现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软件代码使其程序更接近合理化。用到文化领域,则是指对已有文化资源再认识、再利用,再创作,是从一种成熟状态到另一种成熟状态的进化。谈到动画教学中对传统题材重构问题,课堂上不乏关于民族传统文化再设计的训练,基本上局限于对借鉴传统图形元素而进行的再创造,例如抽象化、精简几何化、动态化、表现维度的变化练习等等,这样的重构设计只是形式上的元素和符号的重组并没有使学生真正深入思考传统是什么,要如何再设计。所以说在进行动画创作课程初期,应先对我国传统经典动画进行解构,剖析传统文化的内涵,指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形式背后的文化价值及发展历史,正所谓只有真正研究过传统才能了解它并改变它。接下来在课程中增加改良课题设计,根据上文提到目前的审美文化导向的大众审美的前提下,结合时代审美对以往经典动画作品进行改编设计,包括视听语言、叙事结构、剧本,甚至音乐的改编再创作。例如剧本课程,可以从原有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入手,对原有情节进行扩充或改编、删减,可以根据当今审美,观众群体的变化而扭转甚至是反转剧情的因果,使得故事情节、角色特点更符合动画的艺术审美体征。“中国传统题材在创意改编中,既要保留多年传承下来的情节精华和精神魅力,又要进行审美趣味的融合创新,要努力以新颖表达,趋同于当代观众艺术欣赏和文化消费观。”如《大圣归来》的剧本中,一改名著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对其内容进行删减,增加了符合时代精神的叙事表现。将孙悟空的形象更贴近“大圣”这个具有现代英雄主义符号的表达,使得影片角色与观众自身的情感经历相吻合,找到自我求赎的情感映射,更符合观众希望的成仁取义、视死如归的临场效应。大圣归来在剧本创作中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了很好的演绎与诠释,更体现了传统文化精神,并融合了现代审美,使得影片更具时代感和民族文化气质。所以说只有我们真正深入思考了传统文化元素,并结合现代审美意识进行的训练,才能真正进行动画高级设计。

(三)改良课题设计中内容和形式的重构

1.内容重构。保护童心,去除成人的说教和道德束缚是动画内容重构的核心。动画之所以能够吸引着儿童的同时也让无数大人们喜爱,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它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对儿童想象力的无限满足,对成人儿时梦想的再现。在想象力丰富的基础上仍然保留着最真的部分,我们看动画片中的形象,无论是神仙、怪兽,还是机器人,都有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例如《冰河世纪》里的小松鼠,面对艰难险阻却依然对松果有着不懈的追逐。所以在進行内容重构时,引导学生从当代价值观入手,以大众审美为依据,重新审视传统剧本题材,提炼传统素材中与当代理念相吻合的部分,消除掉说教与道德伦理的束缚,增加反传统、出人意料的剧情反转,增加奇遇、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在人物塑造上增加对比,突出异常,重构剧本的当代意义和审美趣味。

2.形式重构。对传统视觉符号进行挪用、并置、转换等艺术手法进行重构是我们设计教育过程中正在进行的教学设计部分,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重新思考传统国产动画片中哪些部分是需要改进和可以用另一种元素替换,来尝试不同风格的拼贴,如波普艺术。探索出适合当代审美的更多艺术形式。我们利用碎片化的、拼贴式的锻炼方式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制作出既身专统文化内涵又具有当代审美趣味的实验短片。

结语

法国学者多夫尔曾经写道,“艺术丧失神话的、仪式的和诗的特征是一个必经阶段,它使艺术得到了下一个我们文明所特有的新的技术维度。然而,在下一阶段,人们将会为了新的艺术目标而利用神话的和诗的因素”。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文化的积淀,传统动画的发展空间必定要进行巨大的变革,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抛弃传统,而是结合当代审美文化进行解构与重构的开发,才能使我们的国产动画走向更广阔的领域。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将民族文化与动画设计课程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传统的价值、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精髓,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改变并发展我国动画设计教育。

参考文献

[1]徐云飞.当代大众审美趋势及成因解读—当代设计审美与批评研究[J].设计,2015.218(6):88-89.

[2]特伟.创造民族的美术电影[J].美术,1960.(3):50-52.

[3]雷蔚真,郑满宁.WEB2.0语境下虚拟社区意识(SOV)与用户生产内容(UOC)的关系探讨[J].现代传播,2010.(4):117.

[4]李朝阳.中国动画的民族性研究——基于传统文化表达的视角[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185-189.

[5]陈晓萌,陈一愚.国产动画电影对传统文化的二次元重构[J].电影艺术,2016.(11):22-25.

[6]王艳.论国产动画片之题材创意[J].当代电影,2010.(7):134-136.

[7]王哲.交互动画在高校校园导视系统中的应用[J].设计,2016,29(10):138-139.

猜你喜欢

文化传统重构教学
长城叙事的重构
重构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设计艺术史中产品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文明体转型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继承和发扬根植于民族血液里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