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朗读教学方略谈
2019-04-01徐艳
徐艳
内容摘要:本文围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进行深入的论述和分析,对于什么是语文朗读教学进行具体的论述,同时也客观分析在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研究基础,对于新时期提升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效果,优化朗读教学方式给予科学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语文 朗读教学 教学对策
新课改背景下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提出,对于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朗读教学一直都是语文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语文课程所学内容。但是纵观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朗读教学方式的运用,对于很多朗读技巧还有待提升,如何客观了解语文课程朗读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优化朗读教学方法,对于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课程教学具有重要影响。
所谓朗读教学其主要是朗读和语文课程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朗读的本质是语言的学习,通过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朗读课程内容,增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对于课程内容有所感悟,从而在情感的层面上真正理解课程所表达的思想。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和不足
1.学生朗读缺乏感染力。现阶段通过对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朗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显示,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有限,对于很多课程内容都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在朗读过程中能做到识字全面、顺畅都很不容易,更无法切实理解作者的主观情感,对于语文课程内容的领悟程度不同,感情的投入也不一样,这种差异的存在会使在课文的朗读过程中缺乏一定的感染力。无法让学生走近语文课程所阐述的意境。不仅如此,学生朗读感染力的匮乏和小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有很大关系,同时也与语文教师阅读技巧的传达以及实际的教学水平有很大关系。
2.教学内容缺乏重点的梳理。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课程内容日益丰富,但是随着而来的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内容也越来越宽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把握教学重点。一篇文章的出现除了具有作者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同时也具有其他相关的教育理论。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把握主次,分清教学重点。这对于学生语文课程在理解过程中带来很大难度。不仅如此,随着我国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为了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会采用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开展教学,让语文课程的教学过度的依赖多媒体,从而丢失了语文的课本,这对于小学生来说,会极大的影响其对课程内容本身意义的理解。无法在根本上起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考
1.运用情感因素,提升朗读感染力。在学生朗读之前,教师要帮助小学生深入的了解作者、了解文章的背景环境。不仅仅要了解文章的字面含义,也要引导小学生深入挖掘背后所潜在的教育意义。例如:《少年王冕》文章的学习要深入挖掘王冕内在的优秀品质,通过对王冕刻苦练习的学习,让学生联想到自身的学习,形成榜样作用,提升文章内容学习的感染力。有效的运用情感因素,让学生进行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学生朗读过程中的感染力,提升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
2.在课堂利用听读,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现阶段很多小学生多数都将朗读理解成为大声的阅读。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什么是朗读,教师可以在语文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听读教育,首先,教师可以搜集有利的课程资源,例如:寻找朗读录音以及朗读视频等进行课堂播放。让学生在欣赏或观摩的过程中进行效仿,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其次,教师也可以开展一定的朗读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语文朗读过程中的音准以及重音的标准化程度。通过教师的专业化指导是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最有效办法。同时,也是提升学生朗读标准化的最快捷的方式。
综上的阐述和分析,面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语文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如何针对性的提升小学生的实际朗读水平和语文学习能力。笔者通过梳理语文课程朗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我国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对于新形势下,我国语文课程教学中朗读技巧的实施给予合理化建议。这无论是对于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朗讀能力的培养还是我国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袁欣伦;诗歌朗读的教学艺术[J].文学教育(下);2011年02期
[2]韩丛一;朗读教学的四个方法[J].中国民族教育;2011年03期
[3]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J].王瑶.情感读本.2018年26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中央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