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生活的宝藏

2019-04-01罗群英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凡尘一盏盏真善美

罗群英

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套用这句话来说作文:生活中不是缺少可写的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眼睛和心灵。生活中有丰富的写作宝藏,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不仅给我们提供海量的写作材料,还带给我们无穷的人生感悟。大家不要“身在宝山不识宝”,而要睁大眼睛,敞开心门,去寻找,去思索,去提炼。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要关心生活、热爱生活、深入生活,就一定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写出内容充实、情真意切的佳作。

小欢喜

喜欢这样一种状态:太阳很好地照着,我在走,行人在走,微笑,我们对面相见不相识。心里却萌生出浅浅的欢喜,就像相遇一棵树,相逢一朵花。

路边的热闹,一日一日不间断。上午八九点的时候,主妇们买菜回家了,她们蹲在家门口择菜,隔着一条巷道,与对面人家拉家常。阳光在巷道的水泥地上跳跃,小鱼一样的。我仿佛闻到饭菜的香,这样凡尘的幸福,不遥远。

也总要路过一个翠竹园。是街边劈开的一块地,里面栽了数根竹,盖了两间小亭子,放了几张石凳石椅,便成了园。我很爱那些竹,它们的叶子,总是饱满地绿着,生机勃勃,冬也不败。某日晚上路过,我透过竹叶的缝隙,看到一个亮透了的月亮,像一枚晶莹的果子,挂在竹枝上。天空澄清。那样的画面,经久在我的脑海里,每当我想起时,总要笑上一笑。

还是这个小园子,不知从哪天起,它成了周围老人们的天下。老人们早也聚在那里,晚也聚在那里,吹拉弹唱,声音洪亮。他们在唱京剧。风吹,丝竹飘摇,衬了老人们的身影,鹤发童颜,我常常看得痴过去。京剧我不喜欢听,我吃不消它的拖拉和铿锵。但老人們的唱我却是喜欢的,我喜欢看他们兴高采烈的样子,那是最好的生活态度。等我老了,我也要学他们,天天放声歌唱,我不唱京剧,我唱越剧。

路走久了,路边的一些陌生便成熟悉。譬如,拐角处那个卖报的女人,我下班的时候,会问她买一份报,看看当天的新闻。五月,她身旁的石榴树,全开了花,一盏盏小红灯笼似的,点缀在绿叶间,分外妖娆。我说,你瞧,这些花都是你的呀。她扭头看一眼,笑了。再遇见我,她会主动跟我打招呼,送上暖人的笑。有时我们也会聊几句,我甚至知道了,她有一个女儿,在读高中,成绩不错。

我曾经想过一个问题:这凡尘到底有什么可留恋的?原来,都是这些小欢喜啊。它们在我的生命里,唱着歌,跳着舞。活着,也就成了一件特别让人不舍的事情。

(作者丁立梅,选自《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有删节)

亮点借鉴

1.多看。想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真善美的写作素材,就要睁大眼睛看生活,看人看物看景,看天上看地下,看近处看远处,看整体看局部,看概貌看细微。本文的作者看头顶的天空、月亮,也看地面的花草树木;看各色的景,也看各样的人;看整个的园子,也看细小的叶子。当然,除了看之外,听、嗅也是发现素材的重要途径。

2.精描。描写是作文语言的营养液,是作文的生命力。看到的东西只有通过精美的语言描绘出来,才能形成生动的画面。最精美的描写莫过于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如文中“阳光在巷道的水泥地上跳跃,小鱼一样的”“看到一个亮透了的月亮,像一枚晶莹的果子,挂在竹枝上”“全开了花,一盏盏小红灯笼似的”等,都妙不可言。

3.深悟。生活不只带给我们视听的享受,也给予我们心灵的享受。对生活中蕴藏的情理智慧,感得越真,悟得越深,作文也就越能打动人心,越能引发读者的共鸣。没有感悟,再美的语言也会像没有放盐的菜肴,色美而味不足。本文无疑是这方面的典范,作者几乎在每一处的所见所闻中都加入了自己的所感。特别是开头与结尾的直抒胸臆,更是启人心智,让人心生“欢喜”。

猜你喜欢

凡尘一盏盏真善美
真善美伴我同行
寻找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黄锦铁
十里灯火璀璨
凡尘多少事,都付一梦中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习惯了真善美才能拒绝假恶丑
柿子红了
燃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