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古诗词群文阅读的议题设计

2019-04-01刘进婵

关键词:群文阅读古诗词小学语文

刘进婵

摘   要:小学开展古诗词群文阅读,弥补了单篇古诗词教学的局限性,增强了古诗词学习的系统性、探究性、趣味性,在“一课一得”的同时,将学生阅读古诗词的视野引向更为广阔的天地,为教师实现群文阅读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04-0015-02

古诗词群文阅读,是教师围绕一个议题,把一组古诗词整合在一起,在一定时间内,师生围绕着议题进行诵读、积累、感悟和比较,进而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阅读思考能力的过程。议题是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以供师生展开议论的话题,议题的设计是群文阅读的起点,也是群文阅读的核心。那么,如何结合古诗词的特点设计议题呢?

一、议题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聚焦性原则

古诗词群文教学的议题就是群文的教学目标,那么这样的目标也必须是聚焦的,是具有明确指向性的,老师想教的、实际教的和学生学的是一致的。教师强调“一课一得”,古诗词群文教学的议题不能太多,一两个足矣,能清晰地体现教学目标,让学生清楚地明白要“学什么”。例如“一样童年趣不同——儿童生活古诗词”一组,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宿新市徐公店》《稚子弄冰》《所见》《观游鱼》《池上》《村居》这六首诗组成一组进行群文学习。六首古诗所描写的儿童玩乐的内容可谓丰富多彩。教师的议题就可以设计为:走进古诗中的儿童生活,看看古代的儿童都在玩什么,他们的乐趣在哪里?这一议题就很“聚焦”,使学生明确地知道本节课要“学什么”。

(二)延展性原则

于泽元教授等人在《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一文中指出 “议题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可议论性和开放性”。古诗词群文阅读的议题也必须是可议的、开放的,有空间的延展性。确定议题的时候,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想想:议题是否会产生不同的见解,是否会形成思维的碰撞?如果已经给了结论,或者答案唯一,就没有议论的价值了。如“豪放清丽——辛弃疾词”一组,笔者将具有豪放风格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具有恬淡清丽风格的《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三首词组成一组进行群文学习,分别展现他“沙场”与“田园”两种不同的生活,不同的心境,不同的词风特点。笔者将议题设计为:辛弃疾是忙在“沙场”,还是闲在“田园”?他的词风是“豪放”还是“婉约清丽”?其体现出的“延展性”,一定会产生思维的碰撞,最终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生活经历对辛弃疾词风的影响。

(三)激趣性原则

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的议题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的,不能脱离学生的年龄与学习基础。如“想象超人——李白诗词群文阅读”,笔者将李白具有想象力的《古朗月行》《静夜思》《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这四首诗组成一组进行学习,如果将议题设计为:你认同李白是想象超人吗?为什么?这个议题就离小学生的学情很近,不显得虚空,也容易引起学生参与积极性。因此,在议题设计时,要想一想,把议题抛给学生后能否得到积极的响应,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是否能被调动起来。

只有当一个群文议题同时具备了“聚焦性”“延展性”“激趣性”, 这样的议题才可以进行实践,这个议题就才是有效的、可操作的。

二、议题设计的表达形式

当一组诗词的议题基本选定以后,作为议题设计整体思路之一,还少不了一个环节,那便是对古诗词群文阅读议题表达形式的雕琢。那么,究竟何为群文教学议题的表达形式呢?

四川师范大学王琳在《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议题设计研究》中指出:关于议题的表达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教学指向;第二,教学内容;第三,教学凭借。所谓“教学指向”,是指议题的表述中有清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定位,明确了这堂课教师“教什么”;所谓“教学内容”,是指这堂课主要呈现的教学的知识点;所谓“教学凭借”是指在这堂课中教师使用的有意义的文本材料。因此,一个优质的议题需要在表达方式上具备以上三个要求。小学古诗词群文教学的议题设计也一样,要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基础,有明确的教学指向、教学内容和教学凭借,让学生能够围绕议题去阅读、去思考、去表达。

以“故园情深深几许——思乡诗词”一组为例。表达思乡情绪的诗词在小学阶段有很多,我们可以以“乡愁、乡思”这一亘古弥新的文化主题做为主线将李白的《静夜思》、张籍的《秋思》、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一组诗词关联起来组成一组。议题可以设计为:对比品读四首思乡诗词,看看作者分别是如何在诗词中“举意像”“造意境”“诉乡情”的?四首诗词表达了怎样共同的文化主题?

细细考究这一“议题”,不难发现,其中有明确的教学凭借:对比品读四首思乡诗词;有明确的教学指向:体会作者是如何在诗词中“举意像”“造意境”“诉乡情”的,四首诗词表达了怎样共同的文化主题;有明确的教学知识点内容:鉴赏思乡诗词的方法——“举意像”“造意境”“诉乡情”。围绕议题,学生在对比品读中,一步步发现《静夜思》举“明月”之像,造“静夜”之境,明白如话,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秋思》举“秋风”“开封”之像,造“萧瑟”“匆匆”之境,用一个“又开封”的细节表达出一个游子说不尽、诉不完的思乡情;《泊船瓜洲》举“一水、重山、春风又绿”之像,造“近在咫尺,偏不能还”之境,用一声“明月何时照我还?”表达出“思乡不能还”的感慨;《长相思》举“山水风雪、征途漫漫”之像,造“夜宿边关、寒风朔雪”之境,用“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身心分离诉“梦不成”的心碎之情。学生在这样的议题引领下一步步达成教学目标,议题成为贯穿整个教学的一条清晰的线索。

综上所述,议题是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之魂,議题有效,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才有效。教者要根据古诗词的特点,对“议题”精心设计、仔细斟酌,力求从主题、内容、作者、写法、意象等多种角度找到议题的切入点,并从“为了学生好学”的角度,将“议题”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围绕议题阅读、思考、表达,最终达成共识,在诗词群文的学习中提升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古诗词小学语文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猜诗词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