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向好,PMI重回荣枯线以上
2019-04-01倪浩卢戈
本报记者 倪浩 ●卢戈
中国国家统计局3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重回荣枯线以上。外媒报道时普遍认为,这表明中国实体经济状况正在改善。
路透社3月31日报道称,3月中国制造业PMI回升至50.5%,较上月回升1.3个百分点,时隔4个月重新回到扩张区间。同时,非制造业PMI也有所回升,显示经济回暖,生产和内需状况持续改善。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3月31日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分析说,3月制造业PMI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季节性回升,春节过后企业逐步恢复生产。但高于过去6年同期的涨幅说明,在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下实体需求有所改善,经济运行出现一些积极变化。
路透社援引产业专家的观点称,中国制造业PMI指数回升,生产和新订单指数反弹尤其强劲。这一定程度上受到春节后企业恢复生产的季节性因素影响,同时也反映出,政府去年实施的稳增长政策正在发挥效果。
《日本经济新闻》称,虽然中国经济数据出现好转,但内外需仍相对疲软,在全球经济放缓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进出口形势仍然不乐观。多家机构的报告坦承,中国经济所承受的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并预期今年前两个季度经济增长为6.2%-6.3%。这些情况正考验政府手腕。
美国《华尔街日报》称,在外部经济风险下,中国政府适度降低了经济增长的目标期待,将重心放在防范风险和推进结构改革上。但各种担忧声音中也有一些好消息:工厂正重启生产并扩大投资,金融市场的乐观情绪正在增加。路透社称,业界人士认为,中国政府稳定经济的措施正发挥效果,投资者和经营业主的信心因此也在复苏。在结构改革推进与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经营与进出口仍面临挑战。不过,考虑到政策效果持续显现,以及中美贸易谈判处于良好进展,对未来经济回暖前景仍可相对乐观。
刘学智表示,3月PMI好于预期意味着经济运行有所好转,但未来仍然需要逆周期宏观政策进一步释放效力,在扩大内需上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