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公众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调查分析

2019-04-01仇尚媛毕超群

防灾减灾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防震宣传教育减灾

仇尚媛,刘 菲,毕超群

(黑龙江省地震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0 引言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是党和国家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国家防震减灾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黑龙江省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在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公众的普及程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随着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逐年加快,人民群众的生活物质丰富、信息发达、社会安定,已成为公众习惯的生活状态。公众对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有强烈需求,参与防震避险应急演练、参与志愿者工作、组织民间救援团体等防震减灾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1]。以人为本顺应民众的防震减灾需求,是黑龙江省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

1 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活动

2012年7月以来,黑龙江省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中心着重开展了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省教育培训课程体系、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进党校、“平安中国”防灾宣导系列公益活动、防震减灾少数民族校园宣传大使、建设防震减灾科普馆等活动,通过开展以上活动和到市地进行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调研的机会,组织编印了防震减灾科普调查问卷,请公众参与防震减灾科普调查,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实情、想出实招,真正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2]。

2 调查分析及现状

通过以上一系列活动,共发放调查问卷2048份。主要就掌握的防震避险知识、居住环境、及希望掌握的知识渠道和内容等开展调查。根据目前收回的有效问卷,分析讨论了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宣教工作特别是宣传载体和形式的需求。

2.1 受访者年龄

由于此次问卷发放主要针对的是中小学校教师及学生,所以20岁以下及20到40岁年龄人员偏多,并且许多学生和40岁以下教师愿意回答主观题,此部分受访者主观题回答率约为78%(图1)。同时此年龄段绝大多数人表示愿意成为防震减灾志愿队伍的一员,显示我省公众特别是师生在防震减灾公益活动上的积极热情。

图1 受访者年龄结构分布图Fig.1 Age structure of the respondents graph

2.2 受访者学历

在受访者学历情况调查中也可以显示出,此次问卷的受访者多为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图2),调查结果显示出防震减灾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公众的学历成正比;与接受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多少成正比;这是由于学历较高人员具备良好的知识汲取能力,能够从电视、网络、报刊等渠道获得防震减灾知识。同时在其他学历受访者也就是中小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我省中小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防震减灾知识,这一比例远高于工人、农民和自由职业者。可以看出我省经过多年广泛开展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科普示范校建设、示范社区的建设是取得一定实效的,继续加强防震减灾“六进”工作,特别是进学校的工作思路是正确的。

图2 受访者学历统计图Fig.2 Education statistics of the respondents graph

2.3 调查分析

在对黑龙江省地震背景环境的调查中,选择黑龙江不会发生大地震和我不清楚的人最多,大约占受访者的75%左右,而选择黑龙江历史上发生过较大地震,未来还可能发生的人不足10%。这反映出我们的宣传教育工作还没有十分客观全面的展开,应该从科学角度出发,将我省的地震背景环境和历史情况进行主动稳妥、科学有效的宣传。

在对关于地震科普知识,您最想了解哪些方面的调查中,80%以上的人选择了逃生自救知识方法和居住房屋的抗震性,而对地震发生原理和地震如何监测的选项选择则不足15%,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公众对居住和个人安全越来越高,同时也要求我们应该更加有针对性的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调查希望了解地震科普知识渠道,50%的以上的受访者选择了参观科普教育基地、展馆和新媒体等,近三分之一的人选择了讲座,而手机短信的选择率不足5%(图3),并且在最后不愿意留下姓名及联系方式(此项由个人选择填或不填)体现了公众对隐私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要求我们应该在传统发传单手册、开展讲座的基础上,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和新媒体建设,加强与影响力大的媒体合作。

图3 了解地震科普知识的渠道图Fig.3 Seismological knowledge sources graph

从图4可以看出,37%多的受访者仅参加过一或两次地震应急演练,从身份和年龄上看多为中小学生,有近五成的受访者从未参加过地震应急演练活动,这部分受访者在意见和建议中多提出希望将地震应急演练规范化、强制化、常态化。近年来,利用将防震减灾专题知识纳入省教育课程培训体系和防震减灾 “千场讲座”等契机,将地震应急演练模板发放给中小学校,指导他们制定各自的地震应急演练方案,开展日常应急演练工作。

图4 参加地震应急演练的次数分布图Fig.4 The number of taking part in earthquake emergency rehearsals graph

3 解决办法及对策

综上所述,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应该延续以往的工作思路打牢基础,还应针对当前存在的不足,采取相应对策,有的放矢的做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3.1 重视对中小学生群体的宣教投入

中小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有如下特点利于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如果充分发挥其优势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数量多,绝大多数处于6~18岁的求知欲旺盛、接受知识能力强的阶段;二是对教师的依赖性强,组织纪律性好,易服从教师和学校教学管理;三是政府逐渐重视中小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并加强经费和政策支持;四是多数为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在家庭地位很高,影响力很大,很容易带动家庭开展学习和参与活动。近年来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纳入全省教育课程培训体系就是利用中小学教师这个平台,开展好中小学校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此项工作应该重视投入、长期坚持、落实到位,经过一段时间发展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环,宣传效果不言而喻。

3.2 加强同新媒体等优质平台的合作

防震减灾宣教工作的对象是广大社会公众,通过与社会力量合作,尤其是与影响力强的新媒体合作来拓展宣传广度和深度,将极大的提升宣传效果。目前我省防震减灾宣教工作不够深入了解民众需求,没有坚实的合作渠道,在此次调查问卷中公众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关注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媒体。无论是从现行民众需求、网民数量上还是从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特点考虑,新媒体都是我们防震减灾宣教工作不容忽视的“阵地”。加强与新媒体等优质平台合作,必须注重认真研究学习新媒体行业规律、特点,提供机会让对方充分了解防震减灾工作,建立起常态化的良好的话语沟通机制和应急工作机制[3]。

3.3 提高宣教作品的可读性、趣味性

广大民众防震减灾知识缺乏,与现有防震减灾宣传作品缺乏可读性、趣味性有一定关系,目前,创新性强,传播范围广,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产品不多,除经费不足等原因外,与缺乏自有专业创作团队和创作水平不高有关。一方面可以通过与设计公司、品牌制作栏目、出版社等联合创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招聘、培训等方式提高从业人员创作能力。要在作品创作中真正体现服务公众,采取微视频、长图解、立体书等形式创作;针对中小学生的防震减灾作品创作,需从长计议,与其灌输知识,不如先培养兴趣。这是黑龙江省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3.4 建立防震减灾宣教工作评价体系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已经通过“5.12”、“7.28”等重要时段、各类示范学校和社区建设、主流媒体合作等方式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基础上需要对各种宣传方式的实际效果进行科学评估,以指导日后宣传工作真正落实。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专业手段,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对不同阶段的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结果进行量化评价进而建立科学权威的评价体系。参考评价结果调整经费投入、调整宣传工作思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推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改革和完善,提高满足社会公众地震安全需要的能力,提高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4]。

4 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是防震减灾事业的重要支撑,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不断丰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内涵,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打造宣传教育精品,不断提升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服务能力,促进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与防震减灾现代化事业相协调,与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相适应。

猜你喜欢

防震宣传教育减灾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防震演练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单导线防震锤复位装置方案设计
家庭防震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