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产优质抗病杂交油菜新品种南油646的选育

2019-04-01杨玉恒邓武明田露申赵昌斌余青青代兵兵黄成云

贵州农业科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芥酸冬油菜抗逆性

杨玉恒, 邓武明, 田露申, 赵昌斌, 余青青, 宋 稀, 代兵兵, 黄成云

(南充市农业科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油菜是集油用、菜用、饲用、能源用和休闲观光用于一体的作物,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我国油菜种植面积、总产均居世界第一,作为油菜主产国占据重要位置[2]。近年来由于环境恶化,油菜生产常遇各种病害和逆境,选择高产、优质、多抗品种是今后油菜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1]。品种革新是实现生产变革的根本措施和手段。在我国油菜生产的发展中,品种改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育种工作的重大突破均是油菜生产质的跨越。我国油菜未来的品种改良在前60 a的基础上除提质增产外,还需具有较全面的综合抗逆性[3]。为此,以当前本地油菜产业发展对油菜品种的要求为方向,以选育优质三高[3](高产、高抗和高效)杂交油菜新品种为目标,按照“杂优+优质”[4]的技术路线,杂种优势育种与优质育种相结合[5],利用波里马细胞质不育材料南A6为母本,恢复系46R为父本,配组选育出双低杂交油菜组合13杂646,该杂交组合经过一系列的品种鉴选试验表现出高产、优质、抗(耐)病、抗逆性强等特点,实现了优质与高产、稳产、抗逆性的统一[6],并于2016年通过四川省审定,命名为南油646,并于2018年通过农业农村部登记。现就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进行阐述,以期给品种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选育

1.1 亲本来源

不育系南A6是1992年在云南用自育细胞质不育系南A2(湘矮A与85-3杂交并用85-3连续回交多代转育而成)与低芥酸、低硫苷、抗(耐)病、丰产性较好、农艺性状优良的品系92-2选系测交;并以92-2为父本连续回交7代,结合田间选择、室内品质测试和配合力测定于1998年定型的低芥酸、低硫苷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南B6同步选育而成。恢复系46R是2004年以中双4号为母本、自育恢复系6R(来源于(南A2×B 94076)×中双5号)为父本杂交,后代连续定向选优良可育单株自交,结合品质测试、恢复性能和配合力测定于2011年定型的双低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

1.2 选育过程

南油646(区试代号13杂646)是2012年用不育系南A6和恢复系46R配制杂交组合,在2013-2017年经品比试验、四川省油菜新品种预备试验、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四川省油菜新品种生产试验及全国冬油菜长江上游比较试验(图1),在各级试验中产量、品质及抗逆性等性状表现均优异;已于2016年1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审油2016007)、2018年8月通过农业农村部登记[GPD油菜(2018)510270]。

图1 油菜品种南油646(13杂646)的选育过程Fig.1 The breeding process of Nanyou 646

2 产量

2.1 四川省油菜新品种试验

从表1可知,以德油6号为对照,13杂646在2014年四川省油菜新品种预备试验(对照为德油6号) 6个试点中均表现增产,平均产量3 153.15 kg/hm2,比对照增产15.42%,居第2位。在2015-2016年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18点次试验中有17点次增产,平均产量2 522.10 kg/hm2,比对照(2 243.55 kg/hm2)增产12.42%。2016年四川省油菜新品种生产试验6个试点均增产,平均产量2 312.70 kg/hm2,比对照增产14.74%,居第1位。

2.2 全国冬油菜长江上游比较试验

13杂646在2016年全国冬油菜长江上游比较试验(对照为蓉油18)11点试验中有10点增产,平均产量2 772.45 kg/hm2,比对照增产9.06%,居B组第4位;2017年11点试验有10点增产,平均产量2 576.10 kg/hm2,比对照增产7.70%,居C组第1位。综合平均产量为2 674.35 kg/hm2,比对照(2 467.03 kg/hm2)增产8.40%(表1)。

表1 2014-2017年各试验13杂646(南油646)的产量Table 1 Yield of Nanyou 646 in different tests during 2014-2017

3 特征特性

3.1 形态与经济性状

南油646的子叶肾形,幼茎微紫色,心叶紫色,刺毛多;幼苗半直立,苗期叶色暗绿,叶片厚,蜡粉多,叶片较大,叶柄较长,裂片2~3对,顶裂近圆形,叶缘波状。薹茎叶呈狭长三角形,半抱茎,薹茎绿色。花冠大,花色黄色,花瓣平展、侧叠、球拍形。匀生分枝,株型扇形。角果斜生,长度长,黄绿色;种子种皮褐色。在2016-2017年全国冬油菜长江上游比较试验的株高为191.33 cm,一次有效分枝7.0个,单株有效果318.2果、角果19.3粒、千粒重3.13 g;生育期208 d。

3.2 品质

从表2可知,13杂646在2015-2016年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均未检出芥酸含量,硫苷平均含量为20.92 μmol/g·饼,平均含油量为43.90%。在全国冬油菜长江上游比较试验中也均未检出芥酸含量,2016年和2017年的硫苷含量分别为21.32 μmol/g·饼和24.26 μmol/g·饼,含油量分别为41.12%和44.14%;平均硫苷含量和含油量分别为22.79 μmol/g·饼和42.63%。

表2 2015-2017年各试验13杂646(南油646)的品质Table 2 Quality of Nanyou 646 in different tests during 2015-2017

3.3 抗病性与抗逆性

3.3.1 四川省油菜新品种试验

1) 预备试验。在2014年四川省油菜新品种预备试验中,成熟期病毒病和菌核病发病率分别为0.52%和7.85%,均比对照低;病毒病和菌核病病指分别为0.13和5.80,分别比对照低0.20和高0.30(表3);花期未发生倒伏。

2) 区域试验。2015年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表3)成熟期病毒病和菌核病发病率分别为0.06%和5.36%,均低于对照;病毒病和菌核病病指分别为0.03和3.67,也均低于对照;花期未发生倒伏;表现为中抗病毒病、抗菌核病。2016年的病毒病发生情况也均低于对照,花期未发生倒伏,但菌核病发病率及病指较对照分别高5.20百分点和3.41,表现为中抗病毒病和中抗菌核病。综合表现为中抗病毒病和抗-中抗菌核病;花期未发生倒伏。

3) 生产试验。在四川省油菜新品种生产试验中,2016年成熟期病毒病和菌核病发病率分别为0.16%和13.95%,分别比对照低0.01百分点和2.05百分点;病毒病和菌核病病指分别为0.10和8.06,分别比对照低0.01和1.24;花期未发生倒伏。

3.3.2 全国冬油菜长江上游比较试验 全国冬油菜长江上游比较试验2016年菌核病田间发病率25.08%,病情指数18.69,病圃诱发鉴定结果为低感;抗倒性中-。2017年菌核病田间发病率9.63%,病情指数5.54,病圃诱发鉴定结果为低感;抗倒性强-(表3)。综合为低感、抗倒性中。2017年全国冬油菜长江上游比较试验未统计病毒病发病率及病指。

表3 2014-2017年各试验13杂646(南油646)的抗病性Table 3 Disease resistance of Nanyou 646 in different tests during 2014-2017

3.4 适应性

13杂646(南油646)在2014年四川省油菜新品种预备试验的增产点率达100%;在2015年、2016年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的增产点率为94.44%;在2016年四川省油菜新品种生产试验的增产点率达100%;在2016年、2017年全国冬油菜长江上游比较试验的增产点率为90.91%。4 a 累计52点次试验中增产49点次,增产点占试点的94.23%,其抗病性和抗倒伏能力强,抗逆性较好,表现出广泛的适应性。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期播种

育苗移栽的一般以9月上、中旬播种,苗龄30~35 d为宜;苗床与本田比例为1∶(5~6);直播的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及时间苗与定苗。

4.2 合理密植

一般移栽密度90 000~120 000株/hm2,直播密度150 000~180 000株/hm2,具体视播期和土壤肥力而定。

4.3 合理肥料运筹

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氮、磷、钾及硼配合施用。一般施纯N 165~195 kg/hm2、P2O5105~150 kg/hm2、K2O 120~150 kg/hm2、硼砂11.25~15 kg/hm2左右。磷、钾和硼作基肥施用,氮肥则基肥、腊肥的比例以5∶5为宜。

4.4 适时收获

当有70%~80%左右的角果成熟时及时收割,脱粒、晾晒后入仓。

5 应用前景

南油646高产、稳产性好,双低品质优异,抗(耐)病、抗逆性强、熟期适中,适合多功能开发利用。双低菜籽油具备最佳脂肪酸组成,为当前最有益人类健康的食用油之一,菜籽油在食品工业中也有重要用途,用低芥酸菜籽油制造奶油,因其不含胆固醇,且价格低廉,深受消费者欢迎[7];双低油菜菜薹富含维生素 C、B和微量元素,鲜嫩可口,卖相好。可以预期该品种的推广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当地及类似生态区油菜生产对品种的需求,生产优质双低菜籽油和优质菜薹等,实现一菜多用。

猜你喜欢

芥酸冬油菜抗逆性
江西省不同品种油菜籽中芥酸含量的调查研究
冬油菜返青后这样管
重庆拟增种冬油菜40万亩
甘蓝型油菜种质群体芥酸和硫苷含量变异及相关性分析
2018年贵州省玉米区域试验L组六枝点总结
欧盟修订部分食品中芥酸和氢氰酸的最高含量
鲁花推出芥酸浓香菜籽油
西藏白菜型冬油菜科学施肥技术研究
体育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资本干预研究
甲壳素对蔬菜抗逆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