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炭对沼渣堆肥理化性状及微生物种群变化的影响

2019-04-01张海滨孟海波沈玉君赵立欣周海宾丁京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腐殖质沼渣放线菌

张海滨,孟海波,沈玉君,赵立欣*,周海宾,丁京涛

(1 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天津 300457;2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所/农业部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与模式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25)

在厌氧环境下,有机废弃物在微生物作用下经过发酵产生沉积物,即沼渣。沼渣营养物质丰富,是优质的农田填料,但不合理的处理会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至2015年期间我国沼气工程由1.2万处猛增至11.09万处,沼渣数以千万计[1]。沼渣制肥是解决沼渣资源化利用、防止二次污染的有效途径。沼渣以难降解有机物为主,例如纤维素类物质[2],不适合单独好氧发酵,通过添加污泥、畜禽粪便[3-4]、微生物菌剂[5-6]等方法,可以提高沼渣堆肥腐熟效果,达到有机肥标准。

生物炭富含有机质,具有微孔结构[7-11],是堆肥过程中理想的添加材料,有利于改变堆肥环境并提高堆肥产品的品质。有研究表明,猪粪堆肥中添加9%的竹炭可以提高约65%的总氮含量[12-13];同时,向畜禽粪便中添加生物炭可以促进堆肥腐熟,加速有机物降解,提高腐殖酸含量[10,13];生物炭的添加还可以促进微生物繁殖,提高微生物数量,进而改善堆肥条件[14]。

然而,生物炭对沼渣堆肥理化特性的影响缺乏研究,生物炭如何影响微生物数量还未见报道。本研究以生物炭为添加剂,研究生物炭对沼渣堆肥过程中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及堆肥腐熟的影响,以期为生物炭基沼渣肥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堆肥原料

沼渣取自北京大兴区留民营鸡粪沼气工程 (干发酵,沼渣经固液分离处理),猪粪取自大兴青云店,玉米秸秆取自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镇孝义村周边农田;生物炭购于河南商丘三利公司,由果木于550℃高温热解2 h制得。供试材料理化性质详见表1。

1.2 堆肥设备

堆肥设备采用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自主研发发酵罐,为双层圆筒状结构,由不锈钢制成,顶部密封,为密闭式堆肥反应器。堆肥设备外径45 cm,高46 cm,管壁厚5 cm,容积为60 L。试验过程中通过鼓风机曝气,提高氧气浓度,曝气风速0.1 m3/(m3·min),每个堆肥设备布设三个专用温度传感器,分别连续监测上、中、下三个不同高度堆体温度。根据经验值设计堆肥设备自动化曝气时长5 min、间隔40 min,采用时间反馈控制好氧发酵 (图1)。

表1 堆肥原料理化性质Table 1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mpost materials

图1 强制通风静态垛堆肥反应器示意图Fig. 1 Sketch map of static pile composting reactor with mandatory ventilation

1.3 试验设计

以沼渣为主要堆肥原料,添加猪粪调节氮含量,以1 cm左右玉米秸秆为调理剂,控制物料C/N为25∶1,含水率控制在65%~70%,在室温25℃下堆置30 d。试验共设4个处理,F1、F2、F3分别添加2%、5%、10%比例的生物炭,以CK为对照,生物炭添加量按物质干重比计算,具体见表2。

表2 不同原料配比 (kg)Table 2 Different raw material ratios

1.4 样品采集

堆制过程中,利用温度反馈自动控制系统每30 min自动记录堆体温度,并在堆肥不同阶段分别监测堆体电导率、pH值、腐殖质的变化,堆肥结束后测定有机肥产品行业指标及种子发芽指数。堆肥过程中分别在1、2、4、8、12、16、20、30 d采集堆肥样品300 g,每次样品分成2份,一份保存在-80℃微生物保存冰箱中待用,一份用于检测各理化指标。各指标做3次平行。

1.5 测定方法

1) 堆肥温度:用温度反馈自动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并记录。

2) pH值、电导率 (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称取过Φ1 mm筛的风干样5.0 g于100 mL烧杯中,加50 mL水 (经煮沸驱除二氧化碳),搅动15 min,静置30 min,用pH计测定pH,用电导率仪测定EC。

3) 种子发芽率指数 (germination index,GI):取堆肥浸提液20 mL,倒入垫有滤纸的培养皿中 (对照取20 mL清水),取30粒油菜种子于 (20±1)℃恒温恒湿培养箱中培养48 h测定发芽率[15]。

4) 腐殖质含量:重铬酸钾—硫酸法。

5) 微生物数量:荧光定量PCR (绝对定量),由北京美吉桑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定。

1.6 数据处理

采用Origin10.0软件进行作图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19.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堆肥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图2显示,四组处理温度均经历了“上升—下降—稳定”的变化过程。这是因为升温期,微生物快速分解利用堆体中易降解有机物,大量繁殖并产生大量热能,堆肥温度迅速上升;进入高温期温度达到55℃以上,导致大量微生物失活,并在曝气作用下水蒸气带走大量的热能,堆肥温度开始下降;微生物复苏以后,堆肥开始腐熟,发酵过程结束[16]。随着生物炭添加比例的增加,各堆肥处理最高温度分别达到57.28℃、59.54℃、61.02℃、57.2℃;处理F1、F2不仅可达到55℃以上,而且高温持续时间在6天左右,堆肥可达无害化标准;但处理F3、CK维持时间仅3天,达不到无害化标准 (好氧堆肥无害化工艺条件:堆层温度55℃以上需维持3天以上[17])。

添加生物炭沼渣堆肥与普通堆肥对比,可以更快的达到高温期,延长高温期时间。F3处理与F1、F2、CK相比较,最高温度可以达到61.02℃,但高温期维持时间短,达不到无害化要求。这主要是因为生物炭的微孔结构可以增加持水性,较高的含水率有利于保温;而过高的生物炭添加比例会增加堆体孔隙率,在高温曝气的情况下,会加速水分的流失,不利于保温,从而导致温度高而时间短[18]。

图2 堆肥过程中温度的变化Fig. 2 Changes in temperature during the composting

2.2 堆肥过程中pH、EC的变化

图3 显示,堆肥初期各处理的pH值在8.55~8.80之间,且后期变化趋势相同,均呈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平缓趋势。堆肥过程中,F1处理pH值始终大于其它三组处理,处于较高水平(>8.7),且升温期达到pH最大值9.03,这说明F1有机质分解较快,产生大量NH3,NH4·OH的存在导致pH值的升高;CK处理pH值始终处于低水平,堆肥后期达到最小值8.34。

图3 堆肥过程中pH和电导率的变化Fig. 3 Variation of pH and EC during composting

堆肥重要因素之一是可溶性盐的浓度 (EC),主要以离子态存在于浸提液中,且对作物具有毒害作用。研究显示,堆肥腐熟的指标之一是不超过电导率限值4.0 mS/cm[19]。由不同处理电导率变化(图3)可知,沼渣经过二次发酵,所有处理电导率均低于1 mS/cm (沼渣经过初次厌氧发酵,大量可溶性盐进入沼液),变化趋势与pH相似,表现为升温期上升,高温期达到最大值,降温期下降趋于平缓;四组处理电导率均在降温期达到最小值,依次为F3>CK>F2>F1,F1处理电导率最低,在0.6 mS/cm左右。

图3显示,生物炭对pH、EC具有显著影响。CK处理pH始终处于低水平,生物炭的添加促进了微生物的繁殖,分解有机物产生大量NH3和小分子有机酸,碱化作用大于酸化作用,引起pH上升;进入高温期以后,微生物活性降低,小分子有机酸酸化作用凸显,pH降低;降温期温度下降以后,小分子有机酸被逐渐矿化降解,堆体的pH值稍有升高并趋于稳定。堆肥过程中EC变化趋势与pH变化趋势类似,但是EC下降速率较快,主要原因是生物炭对盐基离子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减少水溶性盐含量;同时,微生物对盐基离子具有降解作用[4]。因此,适当地添加生物炭可以延长高温期,降低EC值。

2.3 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

2.3.1 细菌 图4显示,堆肥过程中细菌总量在升温期与降温期分别达到最大值,产生两次波峰,高温期细菌总量降低,这是由于堆肥初期微生物利用易降解有机物,如可溶性单糖、粗蛋白大量繁殖;高温期温度达到55℃以上;高温阶段大量细菌失活,导致微生物数量急剧减少;降温阶段温度下降,周围环境再次适宜微生物的生长,细菌复壮;但堆肥后期有机物较难降解,无法满足细菌的生长需要从而导致细菌总量再次减少。微生物数量表现出升温期急剧增长,高温期减少,后期再增长的趋势;堆肥前期 (0~8 d) F1 > CK > F2 > F3,堆肥后期(9~30 d) F1 > F2 > F3 > CK;其中,F1 处理细菌数量远多于其它三组处理,CK处理在堆肥前期 (0~8 d) 细菌数量要高于F2、F3处理,但堆肥后期 (9~30 d) F2、F3处理反而超过CK处理,说明生物炭特有的微孔结构给细菌提供了有利于细菌生长的微环境[20-21]。2.3.2 放线菌 整个堆肥过程中,放线菌变化趋势与细菌类似,呈“上升—下降—再上升”趋势,但在数量上比细菌低两个数量级;堆肥过程中,放线菌微生物量 F1 > F3 > CK > F2,F1 处理放线菌数量显著多于其它处理,F2处理始终处于低水平,F3处理处于中间水平 (图4)。这可能是由于生物炭不但具有保护微生物、提供微环境的优势,同时具有相对减少碳源的劣势,影响微生物生存;当优势大于劣势,对微生物产生正作用,反之,产生负作用。

图4 堆肥过程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Fig. 4 Changes of microbial quantity during composting

2.3.3 真菌 由图4可知,在数量上,真菌远比细菌、放线菌要少,且真菌对堆肥环境的变化更加敏感,因此,堆肥过程中真菌的变化较为明显。堆肥过程中,真菌的数量 F3 > F2 > F1 > CK,CK 处理真菌数量最低,真菌数量与生物炭添加比例成正比,生物炭对真菌具有保护作用,提供了适宜的微环境。

2.3.4 微生物总量 四组处理变化趋势相同,堆肥微生物中,细菌占比较大,细菌比放线菌要高2个数量级,比真菌要高6个数量级,因此微生物总量的变化趋势与细菌类似,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而F1处理生物量远高于其它处理,升温期 (1天) 达到最大值5.14×1011cfu/g,高温期 (8天) 达到最小值0.8×1011cfu/g。堆肥过程中,堆肥初期主要降解一些易降解有机物,微生物增殖迅速,温度在1天内达到50℃,pH、EC等理化指标同时呈上升趋势;达到高温期 (55℃以上) 以后,严重影响微生物生理活性,微生物数量减少,随着降解活动的减少,pH、EC等理化指标开始下降,温度达到顶峰以后也开始下降;随着温度的降低,堆肥环境逐渐适宜微生物生长,微生物开始繁殖,堆肥达到腐熟阶段,温度、pH、EC变化趋势趋于平缓。

微生物是堆肥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与堆肥环境之间具有相互作用[22-25],与有机物的降解、腐熟息息相关。堆肥温度与微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势必会引起堆肥温度的变化,且适宜的堆肥温度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而高温会产生抑制作用。由图2可知,堆体在第4天达到55℃,第11天温度下降到55℃以下;微生物总量在第4天达到谷值,第11天开始回升;微生物增长出现两次峰值,一次出现在升温期,一次出现在降温期,变化趋势与温度相反,体现了温度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

细菌作为沼渣堆肥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相比于真菌、放线菌,大的比表面积可以提高细菌对可溶性底物的利用效率,加快细菌繁殖[26],在数量上远高于真菌、放线菌;细菌量堆肥前期 (0~8 d) F1 >CK > F2 > F3,堆肥后期 (9~30 d) F1 > F2 > F3 >CK,说明细菌与生物炭添加量之间呈负相关,过量的生物炭并不利于细菌的生长,生物炭具有较低的生物有效性[27],难以被细菌降解利用,同时存在于生物炭中的有毒挥发性物质对细菌具有毒害作用[28-29],从而对细菌生长产生负作用。

放线菌具有发达的菌丝和细胞壁,很少利用纤维素,但它们可以容易地利用半纤维素,并在一定程度上分解木质素,放线菌还可以耐受高温和碱性环境[30-31]。沼渣堆肥过程中,放线菌数量F1 > F3 >CK >F2,说明生物炭对放线菌的影响呈上凹型,适量生物炭对放线菌有最高的抑制作用。这是因为生物炭除了直接提供微生物生长场所以外,还可能引起沼渣堆肥理化性质的改变、养分含量与有效性的增减等[32-33],这些改变会导致放线菌发生不同的生长代谢反馈,改变生长分布状况,最终导致放线菌数量不同的变化趋势[34-35]。

真菌对于沼渣堆肥物料的腐熟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研究表明,真菌的生长繁殖受堆肥温度的影响显著,绝大部分的真菌是嗜温性菌,其最适温度为25~30℃。对于真菌微生物量,堆肥过程中F3 >F2 > F1 > CK,说明生物炭对真菌的影响呈正相关,添加生物炭有利于真菌生长,主要原因是生物炭的高芳香化表面、孔隙结构及对水肥吸附作用使其为真菌栖息提供良好的“微环境”[36-37],有利于真菌生长,从而提高真菌数量。综合试验结果表明,F1对沼渣堆肥微生物总量具有最大正相关性,显著促进堆肥腐熟。

2.4 堆肥过程中腐熟度的变化

图5显示,腐殖质含量总体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呈“V”字型,第11天达到最低值,F1始终处于较高水平,远高于其它三组处理 (F1 > F2 >CK > F3),最高值达到24.08%,最低为17.92%,F3处于最低水平;与CK对比,F1、F2、F3处理腐殖质含量分别提高了8.12%、7.23%、7.43%。

图5 堆肥过程中腐殖质的变化Fig. 5 Changes in humus during the composting

沼渣堆肥过程中,腐殖质同时存在分解与合成的反应,堆肥初期微生物活性高、数量多,腐殖质中的一些小分子物质 (以富里酸为主) 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大分子的腐殖质 (以胡敏酸为主) 累积,合成与分解处于一个大的动态平衡之中。图5表明,腐殖质的含量变化呈“V”字型,腐殖质的积累主要发生在堆肥后期,说明沼渣堆肥后期对于有机肥的腐熟、稳定是不可或缺的阶段,与孙向平[38]的研究一致。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表3)表明,生物炭的添加显著影响腐殖质的形成 (P<0.05),与CK对比,F1、F2、F3处理腐殖质含量分别提高了8.12%、7.23%、7.43%。关于堆肥中腐殖质的形成,有研究认为存在两种途径:一是在微生物作用下,木质素的侧链氧化生成木质素类衍生物,构成了腐殖质的核心和骨架,这是腐殖质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39],二是由微生物代谢后的单聚体聚合而成[40]。两种途径均突出了微生物的作用,猜测生物炭通过影响沼渣堆肥微生物进而影响腐殖质的合成。

2.5 有机肥品质

由上可知,本试验中四组不同处理均达到高温期 (55℃以上),F1、F2可满足无害化标准 (55℃以上维持3 d以上) ;与CK相比,F1、F2、F3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12.96%、9.26%、7.41%,总养分含量分别提高了6.5%、4.3%、2.2%,且有机质含量均大于45%;四组处理pH值始终处于8.0以上,电导率低于1 mS/cm,由图6种子发芽指数变化可以看出,所有处理种子发芽指数均在85%以上,依次为F1 > F2 > F3 > CK,无毒害作用;除含水率外,总养分、粪大肠菌群数、蛔虫卵死亡率等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525-2012有机肥料》[41]。堆肥结束后可以适当晾晒,调节含水率,达到有机肥标准(表4)。

表3 单因素方差分析Table 3 Variance analysis of single factor

图6 种子发芽指数Fig. 6 Germination index

3 结论

1) 生物炭能够延长高温期,提高有机质和总养分含量。

2) 添加生物炭可以有效降低细菌菌群数量,促进真菌生长,进而加快沼渣肥的腐熟,且提高沼渣堆肥腐殖质含量。

3) 综合试验结果,添加2%生物炭 (干基) 对促进堆肥腐熟、提高养分含量效果最显著。添加过多生物炭将不利于堆肥的腐熟。

表4 有机肥产品相关指标测定值及有机肥行业标准值 (干基)Table 4 Values of quality items of the produced organic fertilizers and the standards value by the organic fertilizer industry standard (Dry base)

猜你喜欢

腐殖质沼渣放线菌
青藏高原土壤放线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腐殖质和生物肥料对植物发育和微生物活性的协同作用
湿垃圾沼渣对草本植物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干式厌氧消化沼渣管理的研究进展综述
泥土的清香来自哪儿
沼渣生产商品化有机肥料的可行性研究
沼渣在葡萄园施用肥效试验初报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水稻土有机碳及腐殖质结构特征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