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代建筑设计受包豪斯设计理念的影响研究

2019-03-31姜修宜

设计 2019年23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借鉴人文关怀

姜修宜

关键词:包豪斯设计理念 中国近代建筑设计 借鉴 人文关怀 中国特色

引言

包豪斯是20世纪最为著名、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学院,它改变了现代设计理念的格局,对于中国建筑设计的影响也是十分深刻的。作为现代设计的摇篮,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真正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校,它很好地解决了艺术与设计的关系问题,为后来的工业发展以及建筑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近代建筑受近代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变化的影响下,呈现出多样的形式,包豪斯理念在中国的风行给中国近代建筑史留下了别样的风采,而包豪斯传达出的设计理念也对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将时间限定在十九世纪后期的洋务运动时期、1902年到清末的新政时期、南京政府成立之前的民国初期以及成立之后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时期,从中国传统建筑入手认识中国近代建筑设计,分析包豪斯理念对于中国近代建筑设计的启发和影响。

一、包豪斯设计理念

(一)包豪斯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历程

包豪斯于1919年成立,1933年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最终解散,可以说政治、经济、社会对包豪斯的影响深远。由于生存在动荡的年代,包豪斯的改革理想产生了多样的变化,同時内忧外患使得它不断变迁地址,理念上也不断地跟着发生改变。

1.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由格罗皮乌斯任校长提出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崇高理想,包豪斯在此阶段开始了一段理性的、带有构成主义色彩的科学探索。

2.第二阶段(1925-1932年)德绍时期:迫于财政压力,包豪斯在德国德绍得以重建,并进行教学调整,以适应工业界的需求。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了包豪斯校长的职务,由瑞士建筑师汉内斯.梅耶(HANNSMEYER)继任。包豪斯在这位马克思主义者建筑师的带领下,将包豪斯原本的艺术激进逐渐扩大到了政治方面。最后梅耶也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密斯.凡.德.罗继任。密斯.凡.德.罗虽然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但是由于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终于包豪斯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德绍后被迫关闭了。

3.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密斯.凡.德.罗将学校迁移至柏林的一座废弃的电话制造厂中,试图将学院作为一所私人机构维持下午去,但是随着希特勒的纳粹政府上台,包豪斯的理念无法与之融合共存,密斯终于于该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性关闭。1933年的11月包豪斯被封闭,历时14年的包豪斯宣告瓦解。

(二)包豪斯的设计教育观念

1.包豪斯的原则:艺术虽然超越3"--切方法,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它自身是不能被传授的,但是技术可以被人传授而掌握,所以要坚持艺术和技术的统一。

其次设计的目的应该是人,而不是单纯的产品,艺术设计应该以人为本,而不是一味强调工艺的作用。最后设计的进行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客观原则,否则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设计。

2.包豪斯的核心观点的内容及含义:艺术与技术的统一是包豪斯的核心观点,有第三个基本要点:一是要把艺术家和传统手工艺工匠结合在一起;二是要把美术和工业化大生产结合在一起;三是要让设计变得更加大众化,为广大人民服务,而不是单纯地为少数贵族服务。包豪斯提倡简洁,这样更便于工业化流水线的生产。

(三)对于包豪斯的定位、局限性和评价

包豪斯不是一种风格,也不是一种流派.这一点在格罗皮乌斯的文章《新建筑与包豪斯》中有明确说明。总的来说,包豪斯应该是一种观念,一种关于现代社会如何发展的艺术设计的观念,当然这种观念需要继续发展,继续完善。

包豪斯对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巨大贡献是不可估量的,包豪斯风格是一种国际主义的风格,是一种工业发展的产物,是对于传统工艺的一种颠覆。但是由于他没能很好地注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他过分讲究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以及产品的经济效益,以至于导致了工具理性主义在建筑领域的泛滥。一些地方特色的文化传统建筑遭到破坏,一些极具特色的人文建筑逐步被瓦解,到处都是包豪斯建筑样式的几何方块。可以说包豪斯带给人们方便和经济效益,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摧毁了一些本应该存在并发展下去的城市地方特色主义。西学为体,中学为用,中国在吸收包豪斯理念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放弃了本国的建筑特色,国家意识形态和文化艺术思想也受着功能主义泛滥的影响在悄悄改变。我们应该要深刻思考这个问题.

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国情的关系以及中国艺术设计界对于包豪斯研究的不足,势必存在中国对于包豪斯的负面评论,但是大多负面评论都是针对包豪斯理念中的国际主义风格的。田自秉先生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对包豪斯国际主义风格中缺乏人性化与情感设计的机械主义风格作为包豪斯的主要缺陷而单独列出。在如今日星月异的单位产品的复制年代,建筑的复制必然导致文化和思想的单一性,阻碍了民族多样性的发展,更限制了艺术多样性的延伸。

二、中国近代建筑设计

(一)中国近代建筑史分期问题及发展过程

1840年作为近代建筑史的起点,对于终点,为了更好地了解包豪斯与中国近代建筑的关系,将近代史的终点截止到1977年。从1864年的洋务运动开始到1900年清廷改革(建筑事业肇始)到1928年南京政府成立(建筑界第一次实践期开始)最后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筑界第二次实践期开始)。

1840年-1863年,共24年,称之为肇始期j

1864年-1899年,共36年,称之为工业发展时期;

1900年-1927年,共28年,称之为组织建立时期;

1928年-1948年,共20年,称之为第一实践期;

1949年-1977年,共29年,称之为第二实践期。

(二)中国近代重要建筑作品

根据建筑作品来说,中国近代建筑大致有两种类型:延续型和影响型。一种是承袭中国传统建筑的模型,如图1、2,而另外一种是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如图3、4。西方外来建筑对本土建筑的冲击、融合与交叉使中国现代建筑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依据创作主体的不同,中国现代建筑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近代国外建筑师在中国创作的作品,另一类是近代中国建筑师的创作作品。目前,国内外学者根据各自国家的需要,对建筑的研究重点也有所不同,较突出的有日本学者西泽泰彦对日本建筑在中国建筑的研究以及华纳对德国建筑在中国的研究。在中国方面较突出的是张复合对北京许多重要建筑的研究以及刘凡对南京中山陵的设计竞赛和建造过程的研究。

(三)Artdeco风格在中国的兴起

Art Deco风潮在上海的兴起充分体现了西方建筑对中国建筑的深刻影响。1923年的汇丰银行大、1929年的沙逊大厦如图5是上海最早的ArtDeco风格的高层建筑,这些建筑用几何图形代替了繁复的装饰,线条开始变得简练,但是也有类似古典建筑的一些特征。上海的沙逊大厦、国际饭店、锦江饭店以及衡山路上的很多高级公寓就是“ArtDeco”的典型代表。这种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古典主义,同时也借鉴了工业革命时期兴起的功能主义和实用主义。可以说Art Deco風格是古典主义到包豪斯理念的一个过渡,它体现了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革新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新的高度。

(四)中国近代建筑思想

19世纪70到80年代,早期改良派就曾提出“主以中学,辅以西学”的口号,主要目的是要坚决反对顽固守旧并鼓励人们向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学习。19世纪末,守旧派和激进派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守旧派认为西学的传入对本土的发展没有好处,坚决的反对向西方学习,但是激进派则认为中国不但要学习西方的技术,更应该学习西方的制度。张之洞所说“图救时者言新学,虑害道者守旧学,莫衷于一”。

严复针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指出:体用是就一物而说的,“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

于是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很多建筑师开始效仿西方建筑的设计造型,但是在“民族主义”和“中国本位”思想的影响下,建筑师们没有单纯地模范西方建筑,而是将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进行融合,尝试将西方建筑本土化。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想逐渐融入到中国近代建筑设计中,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要属包豪斯理念了。它带有明显的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色彩,使中国的近代建筑也逐渐地朝这方向发展,很多适应于工业化社会需求的建筑拔地而起。

三、包豪斯对中国近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一)包豪斯和中国近代建筑设计的历史渊源

“包豪斯与中国设计界的关系非常独特,因为它已不是包豪斯在中国的简单移植,而是演变成中国设计界在20世纪追求提高生活质量和设计水平的自觉努力。”——中国文联副主席、清华美院名誉院长冯远。

在时间上来看,中国近代建筑始于1840年,而包豪斯思想的产生是在19世纪末,在1919年包豪斯学校的成立之后才正式地被校长格罗皮乌斯提出来。但实际上在包豪斯流传到中国之前,中德两国之间就已经有了交流历史,可以说有200年的时间之长。明末清初之际,德国的耶稣会士汤若望就将很多东西方的科技知识传入中国,如《大统历》《侧日说》《几何要法》可知。之后德国的传教士编纂了最初的汉德字典,更加推动了中德的文化交流。其后更多的哲学家和作家也纷纷发表文章和著作表达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

20世纪中叶,中德的文化交流日渐频繁,1930年在上海成立的东亚博物学会和民俗学会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其后去的留学生也日益增多,他们在包豪斯早期在中国的传播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其中突出的主要有陈之佛、庞薰琴、雷圭元和郑可等,他们回国之后很好地实践了工艺美术的创作,为中国近代建筑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基石。

此后,包豪斯理念被逐渐介绍到中国各大艺术院校中,教育体系的传播使得中国的建筑设计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包豪斯之核心观点在中国的发展

由于中国近代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包豪斯的引入逐渐适应了时代的潮流。中国的传统理念是“天人合一”,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的艺术设计没有很好地处理传统理念与包豪斯理念的关系,以至于随着近代建筑的日益发展,设计师们开始盲目的追求现代主风格,而忽略了传统设计的发展和融合问题。包豪斯理念传入中国,可以说给中国建筑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同时对中国的传统建筑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1.积极指引:包豪斯先进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设计理念给予了闭塞的近代中国强有力的一击。在一定程度上,包豪斯设计理念使中国工业化时期的设计符合大工业化的需求,降低了生产成本,使中国紧跟上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并逐渐展开了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中国建筑逐渐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此阶段的中国的历史道路非常崎岖。紧随其后的大规模的、有计划的国民积极建设计划也逐步启动,建筑事业也日益步上正轨。包豪斯理念在中国的传播活跃了中国近代建筑思想和活动,使得中国近代建筑逐渐摆脱狭隘和闭塞,而开始走向开放和兼容。其“艺术与手工艺相结合”的理念顺应了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工业化的发展需要,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2.消极影响

(1)被冲淡的人文主义:设计本应该是以人为本的,设计作品应该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关于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建筑设计,周恩来同志特别强调,要贯彻“以人为主,物为人用”的原则。但是包豪斯理念过于强调功能主义,而忽略了最基本的人本主义。中国传统主义中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从古到今,中国一直承袭着这种思想,可以说这种思想一直存在于中国人的心中,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自然主义,很多的生活用品或艺术作品都离不开自然主义。它反映了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这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代表的是中国的独特的人文魅力,反映了中华文明的伟大历史成就。

然而在包豪斯的影响下,人本主义似乎渐渐被冲淡,全世界的建筑趋于统一,个别的独特文化建筑形式没有很好地被保留下来。包豪斯强调艺术和工艺的结合,工艺即是结构和功能综合运用,如此说来功能就是美,因此自然主义的美反而被扼杀了'取而代之的是干篇一律的功能主义。

(2)艺术设计教育的模式化:包豪斯理念的传入使得中国艺术教育部的意识形态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艺术设计的教学仿佛被蒙上了特定的结构模式,课程确实更加规范和全面了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束缚了学生的艺术发挥。

—方面模式化的好处是使得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大纲更加规范全面有效,使学生和老师的考核有了一定的标准制度,给公司人员入职提供了一定的评价体系。对于整个设计教育的大环境来说是有成效的,便于统一化的管理。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模式化也有其缺陷。这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还扼制了创意的产生。设计教育教学走入范式化和程式化并不利于创新设计的产生。学生和老师再这样的模式系统下很容易走入死胡同,这也许是人才的损失和浪费。因为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被范式化和程式化的,而艺术设计中必然含有艺术的成分,艺术和设计本就是不分家的,设计又是超出美学的,所以艺术设计同样也不能被完全地模式化。

(3)传统活力和人文关怀的遗失:包豪斯的诞生就是为了要适应日益发展起来的工业化社会,它强调现代文明设计,漠视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认为传统是阻碍建筑设计发展的不利因素,一味鼓励设计师们摒弃传统,重视设计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但其实不然,我们知道没有文化传统特色的积淀和借鉴,建筑设计是没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的。丢失传统文化的建筑缺乏其应有的活力和人文关怀。中国艺术设计历史悠久,虽然主要是通过手工业的规模发展起来的,但是期间的各种艺术作品无一不体现着中华民族工匠们的聪明才智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性元素的存在才能讓设计大放光彩,而没有人文关怀和民族特色的建筑设计终究是冰冷的和活力缺失的。

四、中国近代建筑设计的现代主义之路

现代主义风格建筑书与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大变革是其发展起来的主要因素。中国近代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基础,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现代主义建筑一些批判性的思考,是现代主义建筑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它强调功能主义,提倡“形式服从功能”;它强调新技术的应用;它体现了一种新的美学观点,并不提倡兼收并蓄的复古思潮和繁复的装饰;空间应结合环境进行合理组合。

那么要如何更好地发展中国现代建筑设计呢?

1.承认本国传统文化优势、重视人文价值:我们应该要主动看到中国传统特色建筑的优势,继续挖掘传统的精华,将之合理地运用在中国现在建筑设计中。中国的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显然不能也不应该离开传统文化的字样,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要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它。“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此观点由国际著名设计大师乔治.亚罗提出。我们在进行现代设计的同时,要善于发现中国文化的内涵,加深对中国文化多元化组合的理解,以便更好地创作出有传统文化内涵同时又符合现代化主义的好作品。

2.结合包豪斯设计理念和中国国情:首先要继承包豪斯理念的精华部分,继续保留中国近代建筑设计的优点,同时也要会晤到包豪斯理念给中国建筑带来的消极的一面。要在中国建筑设计汇总糅合进包豪斯的精华部分,并加之以批判性的继承和发展。

其次要让设计更人性化,逐渐以人的需要作为服务宗旨;将传统建筑元素和现代艺术风格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依旧坚持科学性和艺术的融合;坚持结合中国国情,同时要富有创意和激情,这样才能做出好的建筑设计。

结论

中国近代建筑体系可以说是在技术、制度和思想上都对西方建筑体系进行了模仿,近代史上西方文化,特别是包豪斯理念的传入,使中国的建筑形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但更多时候中国近代的建筑却是只对西方的形式进行了生硬的模仿。

中华民国建立后,随着大规模、有计划的国民经济建设,建筑业的发展蒸蒸日上。与此同时包豪斯的理念也在与时俱进,中国建筑形式逐渐摆脱闭塞和单一,逐步迈上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回顾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历史,我们不难得到一些启示:现代化建设应该有科学技术层面的现代化,更应该囊括思想文化的现代化。一种建筑形式的形成和发展应该是多方面的,绝不是单方面的一意孤行,事物有其多面性,我们不能单纯地去发展其中一面,而忽略了另外一面。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传统落后的思想一直束缚着我们的头脑,想要更好地发展中国建筑设计,我们必须有目的地去向西方学习,同时也要结合中国国情。—方面要理解和融入西方建筑的精神价值,—方面也要与本族文化进行融合。

中国的建筑设计需要不断地创新,但更应结合本土的建筑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建筑设计在国际中绽放光彩。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借鉴人文关怀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的借鉴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