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科学教学

2019-03-31赵钧

求知导刊 2019年50期
关键词:课后练习任务驱动课前预习

摘 要:本文立足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练习”三个教学环节中的学习任务恰当设置入手,针对任务驱动的小学科学有效教学进行初步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小学科学;任务驱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练习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50-0075-02

引 言

任務驱动法是指教师从所教内容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设置特定的学习任务,以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获得知识、发展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大量的教育实践表明,任务驱动法的科学、合理设置,对于优化学科教学效果、提升教师教的质量与学生学的质量均有所帮助。小学科学教师要将任务驱动法灵活引入教学实践,可初步获得一些教学经验及其感悟。本文结合自身科学教学经验,针对基于任务驱动法进行的小学科学教学这一主题发表个人的一些认识与看法。

一、课前预习中的任务设置,能让学生的预习活动变得更有针对性

预习是教学活动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不少教师知道预习之于学生学好学科知识的重要性,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课下提前进行相关学科知识的预习。但很多时候,他们并未掌握引导学生正确预习的方式方法,导致为学生布置的课前预习活动多局限于“同学们,大家课下对下节所要学习的内容预习一下”这类较为空洞的指引上,而学生对于预习的内容、目的、要求等也较为茫然,预习时读一遍教材便匆匆了事。试想这样的预习活动如何具有高质量的预习效果,这使得课前预习活动流于形式[1]。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在学生的课前预习中为他们设置特定的任务,以这些任务为载体、为线索引导学生一步步梳理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起到给予学生课前预习活动以指引的良好效果,使得学生的预习质量得以大大提升。

例如,教学“天气与生活”这节内容前,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一项课前预习任务,即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找出不同天气情况的图片,通过查阅资料或者询问身边的亲朋好友,尝试找出天气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这一任务难度较小,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学生很乐意参与其中。他们找出了阳光明媚的天气图片,找出了大雪纷飞的天气图片,找出了大雾弥漫的天气图片,找出了细雨连绵的天气图片……以此为基础,学生发现在阳光明媚的天气人们心情会非常好,相对的,天气阴沉的时候心情很容易变差;知道了阳光充足的天气适合晾晒衣物,下雨、下雪或者大雾的天气则不合适晾晒衣物,人们还应该做好御寒工作……就这样,通过明确预习任务,学生对于“天气与生活”这节内容便有了大致的认识,能自主解决一些较为简单的学习问题。这便为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将精神及注意力聚焦于重难点的学习上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前预习中的任务设置,能让学生的预习活动更有针对性,得到充分的诠释与证明。

二、课堂教学中的任务设置,能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效率变得更高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少教师习惯于采用灌输的教学方式,整节课下来,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师生缺少交流,学生之间也缺乏沟通与互动,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形成持续的学习兴趣。而且,灌输来的知识留给他们的印象也会局限于较为肤浅的层次,导致学习效果不甚理想,存在效率较低、质量较差的状况。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借助特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与教师、与同学之间形成融洽而愉悦的学习氛围,从而在这一氛围中更加轻松地理解知识、深化知识、掌握知识。从这一层意义展开来讲,课堂教学中任务的恰当设置,能让学生的科学课堂学习活动效率更高[2]。

例如,教学“怎样加快溶解”这节内容的时候,笔者没有直接照抄照搬教材,而是为学生设置了一项学习探究任务,即将大块冰糖放入水中,如何才能加快冰糖的溶解,同时引导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对上述学习探究任务发表自己的认识与看法。结成学习小组之后,各小组成员积极参与,有的说“可以把大块冰糖切碎成小块冰糖”,有的说“可以把水加热,热水能更快化掉冰糖”,还有的说“可以增加水的量,水多了,冰糖溶解的也就快了”,等等。以此为基础,笔者又鼓励学生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对自己所提出的观点进行实验验证,看看这些猜想是否正确、可行。这样一来,师生的互动增多了,学生相互间的交流也明显增多,这就使得他们为了完成任务不断发散思维。这一过程中,他们与人沟通的能力获得培养,自主探究获得知识的能力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切实对“怎样加快溶解”这一知识点有了深刻的认识与看法。这些显然是教师采取“一言堂”教学模式所难以达到的良好教学效果。这充分表明,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恰当的学习任务对于优化学生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课后练习中的任务设置,能让学生的练习活动变得更有质量

科学学习不在于让学生仅仅应付考试,其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科学知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即以科学知识更好地生活。因此,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为学生设置一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建立生活与科学知识的密切联系,同时让学生对所学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其实践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课后练习中进行恰当的任务设置,则能很好地将上述目标落到实处。例如,学习了“电在生活中的用途”这节内容之后,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一项特殊的课后练习任务,即调查自家一个月的用电量,同时通过查询资料等方式,了解人们之前没电的生活,并找出生活中浪费电的现象,最后给出切实可行的节约用电的方案。这项与生活相关的课后任务,既让学生对课上所学内容进行复习与巩固,同时也能使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电为我们当前生活所带来的便利,以此为基础,学生很容易形成“节约用电”的科学意识与价值观。这样一来,学生的课后复习质量得到优化,结合所学知识更好地进行社会生活的教学目的也得以轻松达成,这便是课后练习中一改以往单纯做习题的枯燥模式,而让学生进行生活化学习所具有的价值所在[3]。

结 语

小学科学是小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科目,是他们接触科学、了解科学世界的开始。做好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以科学的视角正确审视客观世界,有着极大的帮助。作为一名基层科学教育工作者,教师要在自身教育实践中致力于探讨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任务驱动法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今后,笔者将进行大量探索,以总结得出更多符合小学生实际科学学习情况的教学策略,以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及能力切实得到进步与提升。

[参考文献]

丁晓华.巧借任务驱动促进深度参与——小学生深度参与科学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研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7(12):58-60+62.

高间英.小学科学课堂有效设计任务的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01):106-107.

徐维波.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好家长,2018(15):172.

作者简介:赵钧(1973.11—),男,山东青岛人,一级教师,青岛市优秀专业人才,区教学能手。

猜你喜欢

课后练习任务驱动课前预习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