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的治理途径研究
2019-03-30龚骏
【摘 要】网络暴力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网络暴力的治理也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比如消除社会暴力因素、加强网络传播法制建设、提升网民整体水平和加强网络道德规范建设等方面,才能有效治理网络暴力问题。
【关键词】网络暴力;治理途径;多措并举
网络暴力的形成乃至泛滥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像以往只注重某一方面着力的,事实证明效果不尽如人意。对于网络暴力的治理,在研究当今中国暴力的形成机制的基础上,结合网络暴力形成的自身特点,多措并举,才有可能寻找到網络暴力的治理途径。
一、消除社会暴力因素,营造和谐社会环境
社会公平底线的失守是导致社会暴力泛滥的最重要原因,社会公平底线失守又是由于社会领域的过度市场化和保护性、矫正性社会政策的缺位。国家退出社会领域的同时,没有及时找到系统性重建社会的办法。积极推行在住房、教育、医疗和养老等领域的社会福利制度建设,以及针对社会底层的生活、教育和就业保障,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关头。当前中国财政收入规模已经达到世界第二,重建以国家为主体的、覆盖全社会的福利和保障体系,并进一步建立覆盖农村和农民工的社会保险体系的条件已具备条件。
而网络暴力的频繁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世界的折射,从这个角度而言,网络暴力具有“社会晴雨表”功能。因此,要着力消除社会暴力的因素,这将使大大抑制网络暴力的发生,同时也要认识到网民实施网络暴力,大都只是为了逞口舌之快,泄愤懑之情,对于社会整体发展而言,具有一定的“社会安全阀”功能。因此,我们不能因网络暴力的存在就因噎废食,导致言路逼仄,而要积极构建网上网下的利益表达和协调机制,在众声喧哗中,“尽可能打捞那些沉没的声音”[1],以政府之力,维护普通民众特别是弱势人群的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加强网络传播法制建设,营造和谐网络环境
网络法制建设的薄弱,使网络暴力的传播有恃无恐,因此,强化网络法制建设对于网络暴力将是“一记重拳”。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完善立法是首当其冲的,而网络实名制的确定和建立又是重中之重。通过自己的身份证等证件进行认证,一旦在网络暴力的问题中造成了大范围的恶意影响和人身攻击造成的伤亡现象,都可以从网站中查询出网民的真实信息。而网站的管理人员除了依法对刑事专员进行披露网民们的信息之外,有义务为网民的信息进行保密。在执法方面,需要政府将执法必严的观念进行到底,对于网络上网民的粗俗并且带有侮辱性词汇的攻击言论,我国法律监管应该严格调查,严谨落实到是谁发布的这些舆论,如果这种舆论传播开来,会造成当下很多青少年网民的争相学习,将生活中的不满发泄到网络,由于是未成年人较多,我国关于未成年人的执法问题又一向比较宽厚,导致部分年轻网民存有侥幸的心理。执法方面的完善,不能仅仅依靠我国的法律体系,更重要的是应该对相关的网络监管部门设立完善的规范章程进行管理。督促单位执法时严谨的执法态度和执法力度,对于网络暴力的问题应该严格审查该舆论的中心点,对于网络信息的追查完善进度等等。政府应该大力扶持这些部门的软硬件的建设问题,才能更好的让我国互联网网站的执法力度和监管力度更加完善。
三、提升网民整体水平,强化网民社会责任
有学者指出,“尽管各种用来增强信息保密性的加密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是数字世界里,人们一举一动都会留下无数的电子化数据记录——包括主动的和不经意留下的各种信息。与物理痕迹不同的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那些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电子化信息可以被无数次整合、长期限地保存甚至无限度地传播,由此可能造成的后果,或许今天的我们仍然是难以想象的。”[2]网民作为网络暴力的行为主体,部分网民素质水平不高,知识素养水平偏低而造成网络暴力的发生。因此如何减少网络暴力的发生,是需要网民自律的去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不要被舆论牵着走,用批判的精神去看待信息的传播,不要偏听偏信。只有网民的整体水平的提高,才是网络暴力减少的关键。在抑制网络暴力的问题上一定要根据法律体系的完善和网民道德修养上的不断提高,双管齐下,对我国网络环境才能有所改善。应该引导正确的判断能力和世界观,对于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度建立有所了解,要把道德标准和国家的宏观利益放在最前面。当然,仅仅依靠网民 的道德建设是肯定不够的,还需要我国法律体系在网络传媒的问题上更加的完善,针对目前的网络暴力要迅速做出解决的对策,不能忽视目前互联网带来的影响能力。关于网络管理的政府部门一定要贯彻落实管理方法,在网络暴力的问题上,一定要执法必严,让网民们自我调节和改善当下对互联网中的舆论方式方法,只有遵守我国法律法规的规范制度,提升网民们的道德修养的共同建设,自觉尊法遵法、守法,有一定的道德底线才能够保持互联网环境和内容的安全完整。
四、加强网络道德规范建设,健全网络道德规范体系
在网络道德的建设上,一定要加强我国实践经验,将网络道德的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不能仅仅依靠先进国家的经验,而要在实际的工作中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经验,并且不断创新发展,将优秀的科学管理方法继续传承下去,对于网络道德建设的目标不能疏于防范。对于网络道德建设的相关管理应该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在网络中引导积极正确的舆论观点,对于散播不良信息的及时制止,把责任追究到个人;对恶意散播他人信息并且以此牟利的活动采取法律手段;剽窃他人作品与无产权应用他人作品的行为严厉处罚;将网络舆论良性发展,落实为网民自我建设的社会责任意识;将网络道德体系的制定和网络道德建设的落实,一定要建立相应的规范来逐步形成。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评论部:《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人民日报》2011年5月26日
[2]于凤霞:《我们该树立怎样的信息观》,《北京日报》2011年3月28日
作者简介:
龚骏,江苏警官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思政专项“网络暴力的起源、危害与治理途径”(项目编号:2019SJB124)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