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下的高校俄语教学效果分析
2019-03-30张梦琳于璐
张梦琳 于璐
摘 要:俄语教学改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俄语教学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随着新时期下中俄两国合作交流的进一步加强,探索符合国际国内形势、满足社会对俄语人才的各方面需求的俄语教学模式成了俄语教学的重要焦点。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各大高校俄语的课程标准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课程设置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基于对高校俄语专业课程设置变化及其教学现状与效果的调查与研究,分析课程改革下高校俄语人才培养的方向与实际成效。
关键词:课程改革 俄语教学 效果分析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领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1985年国家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拉开了教育体制改革的序幕,指明了教育体制改革的航程。[1]根据这一总领性文件,我国在教育领域进行了重大改革与调整,其中俄语教学也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与社会的要求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全国高校教材编审委员会下属的俄语编审组于2003年正式出版了修改和调整后的新教学大纲,该大纲确立了中国现代俄语教学的整体结构,依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对俄语教学的课程予以规范。
但这一时期高校的俄语教学模式仍有较大不足,集中体现在:重知识轻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较弱;受传统“语言中心”论的影响,普遍存在单纯学习语言的思想倾向,与“具有扎实语言基础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相矛盾。[2]为契合社会对俄语人才的需求,近年来我国俄语的课程标准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高校俄语专业课程设置开始由侧重知识开始朝着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方向转变,但同时出现了一些如课程结构的失衡,忽视学生的个性需求,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脱离等新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
从收集到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各大高校的俄语专业课程调整中,专业课程的比重明显减少,同时各高校增设了各类选修课的比重,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同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俄语专业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兴趣,间接对学生的专业考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学生毕业后继续接受教育的必要性。在课程调整中不仅对语言基础类课程进行了删减,同时对实踐类课程进行了更大程度上的缩减,有的课程甚至被直接取消,这进一步影响了专业的拓展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也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从课程调整的实际效果考量,公共的选修课盲目性的大量增设,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影响,如感兴趣课程的容纳数量有限、精深的理科性课程难度较大、与本专业相关的选修课较少等,导致大多数学生被迫选择一些容易通过考试或者自身并不感兴趣的选修课程。
并且受当前的就业情况影响,加上各相关行业也对俄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性要求,俄语专业本科毕业生 的对口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课程增设后学生俄语专业能力的欠缺与其间接导致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削减,使更多的学生在本科毕业后选择放弃从事与俄语相关的行业。这就造成了更多学生的学习与最后的实际就业实践相脱离,不仅浪费了学生自身的时间和精力,也浪费了国家提供的学习资源,直接影响了学校的人才输送与社会劳动力市场需要的相互衔接,也不利于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性作用。
针对上述情况,尝试性从课程设置、实践安排、师生沟通三个方面提出部分建议。
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最关键的需要保证足够的专业课程时间,因此需要适当恢复被删减的重要专业课程;同时基于国家外语培养标准的调整,把握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这一中心思想,首先可以将部分广泛性的自由选择选修课改为与专业相关的选修课,如有关俄语国情文化、文学艺术等,激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增进对俄罗斯文化背景的了解;除此之外还可以增设与其他学院合作开设的相关选修课程,如与历史学院合作开设俄国史课程、与文学院合作开设俄罗斯文学课程,沟通各个专业,既有利于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又有利于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根据学校的培养方案要求,可在第三学期增设相关课程,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充分利用第三学期的教学时间与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增进其社会化的发展。
从实践安排角度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以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加强专业学习与社会的联系,更多地给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同时也大力鼓励学生多进行实践。在学术方面可以多开展教授研讨会,促进学生以更深刻的角度认识所学知识;课堂上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老师主动及时地解难答疑,排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在日常交流方面,可以多组织与留学生的交流活动,保持长期的互助学习模式,有效促进双方的语言学习。
在师生沟通方面,老师运用自身的经验尽量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上的问题,加强对话沟通,促进相互理解配合,对学生的就业进行针对性分析与指导,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体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中,存在着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和内在的激励机制去推动高等院校保持适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不断优化结构,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3]受到这种内驱力的影响,我国的高等院校需要根据社会与时代的需要不断优化教育模式,不断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在顺应高校外语教学趋向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的情形下,确切地考虑俄语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在深化改革过程中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才能真正贯彻国家外语教学标准的实现,培养出符合社会政治、经济需要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乐天.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政策指引[J].复旦教育论坛,2011,9(03):19-22.
[2]王铭玉.中国俄语教学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方略[A].厦门大学外文学院.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厦门大学外文学院,2005:20.
[3]闵维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基本框架[J].高等教育研究,2001(04):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