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荫仕女玉山子
2019-03-30黎黎
黎黎
“山子”是指以山水、人物或历史故事为题材制作的摆件或观赏件,区别于体积较小的把件、挂件,讲究“丈山尺树、寸马分人”的原则,于细微处见工艺。作为清代圆雕玉器的代表作,桐荫仕女玉山子以极高的工艺水准享誉盛名,是中国玉雕艺术宝库中技艺最精湛、艺术价值最高的品種之一。
“桐荫仕女玉山子”长25厘米,宽10.8厘米,高15.5厘米,由和田白玉籽料雕成,带有黄褐色玉皮。玉山子描绘的是江南庭院景致,上面是数轮圆筒瓦,微微下垂,庭院西侧垒筑太湖石,周围有芭蕉树、石凳、石桌和山石等。圆形的月亮门内外各站立一位仕女。院外的少女手持灵芝,姿态灵动,正向徐开的院门走去。门内的长衣少女双手捧盒,正向门外走来。两位少女透过细细门缝的窃窃私语仿佛能传到耳边,人与景互为呼应、浑然天成。
少为人知的是,桐荫仕女玉山子实则是由玉材废料雕琢而成。相关资料记载,整块玉材被苏州玉雕师雕威了玉碗,剩下的废料有裂纹,而且还有黄橘色的皮子。如何将玉材本身颜色与所需雕刻内容相结合,成了最大的难题。因为玉山子的雕刻讲究材料、题材、工艺的统一,而黄橘色玉材对题材的展现有较大影响。聪明智慧的玉工,以中国人自己创作的,最早的油画作品《桐荫仕女图》为蓝本,进一步将画中的纵深感延伸到玉器上,使之更为立体与丰富。
玉工首先利用玉料的橘黄色皮和白色皮子,琢制成周围的梧桐、蕉叶、覆瓦、叠石;再利用取材时留下的圆洞,雕琢成庭院建筑中的“月洞照壁”,上嵌半月形扉门;其裂缝更是经匠师巧妙处理,幻化为半开半掩的门缝,自然光恰好由此穿透,形成朦胧感。经此一番化腐朽为神奇的处理,弃料终于变成价值连城的珍品。
乾隆皇帝看到这件作品后,爱不释手,专门写了一首诗来赞美这件稀世玉雕:“相材取碗料,就质琢图形。剩水残山境,桐荫蕉轴庭。女郎相顾问,匠氏运心灵。义重无弃物,赢他泣楚廷。”最后一句“义重无弃物,赢他泣楚廷”,无疑是乾隆皇帝对这件宝物的高度赞美。他认为,桐荫仕女玉山子完全可以和春秋时期的和氏壁相媲美。他赞美玉工之“义”,比卞和在楚国宫廷上不怕断足致残、多次献玉璞之举还“重”,由此可见乾隆皇帝极致的爱玉之情。此外乾隆还题写了叙述这件玉器雕琢情况的“御识文”,命人刻在器物的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