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希望你的旅程被设计吗?
2019-03-30付思雅
之前,我无意间刷到了一个关于定制旅行师工作日常的视频。视频里,一个资深的定制旅行师来到尼泊尔,完成他口中“20%不可预计的工作内容”。这所谓的20%,是要帮助客户构筑一个完整的“事件”。
尼泊尔英文Nepal,可以被分解为Never ends peace and love(“永无止境的和平与爱”)。比如到了比去景点大佛塔,不是只讲讲五色旗,绕着佛塔绕场一周就完事。还要去佛塔附近,物色落实一个适当规模的唐卡店铺,给客户做唐卡绘制体验。如果去参拜印度教的活女神,也不是只到一个“破破烂烂”的小木楼里被未成年小女孩点点额头,而是去了解这个接受着万人敬仰的活女神,成为女神的日子怎么过,以及初潮来临后回归普通人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
还有,来到这个城市的第一印象必定是脏乱差,落在眼睛里的,是尘土飞扬的街道、满屋顶乱窜的猴子、不计其数的流浪狗,但这些景物的背后是尼泊尔遭受战争的历史和宗教熏陶下的生活方式……定制旅行师通过设计,将传统旅行变成有客户主动意识参与的完整事件。这些事件最终的指向,就是对尼泊尔的注解——Never ends peaceand love。
我聯想到了阿甘叔《乌镇是假的》。它讲,乌镇景区由集团公司运作,一条老街背后藏着几十个高端酒店,街上所有店铺的员工皆由原住民自行扮演;一扇充满岁月痕迹的石墙背后,连着金碧辉煌的巨型会议空间。总之,乌镇是假的。但那又怎样,被挖掘的超级IP木心,满足了游客的情感诉求,乌镇戏剧节、世界互联网大会颇有未来视野,白墙黑瓦、烟雨朦胧是真正的江南水乡,古墙背后的酒店也是当代游客的真实诉求——舒服。此文一出,乌镇的搜索热度达到了—吟新高潮。
这两者,一个是行程设计,致力于体验、互动,抒写完整故事;一个是目的地设计,打造需求世界,想要什么都唾手可得。那么,在了解旅行产品背后的商业逻辑后,你发现你的情感诉求可作为商品因素考量,发现你想象的目的地,竟然完美如斯地复刻,甚至超越了你的想象。这一刻,你仍然希望你的旅程被设计吗?
回想我自己的旅行经历。最近的一次,是逃离游客比本地人还多的重庆,说走就走,去隔壁的贵阳。我惊讶地发现,同样有数不清美食的贵阳、同样有魔幻气质的贵阳,在国庆期间的人流量与平时相差无几。发现了这一点后,我和朋友大胆地在贵阳从黎明吃喝到天黑,肆无忌惮地从老城南明区吃到新城花溪区。朋友笑说:如果重庆的大街小巷充斥着统一的火锅牛油的香味,那么迎面而来的贵阳空气里夹杂的,便是不同食物的混合香气。
而关于国庆出行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跟着长期混迹于川西各大山头的户外探险领队,踏上了人生中第一次徒步旅程。记忆最深刻的是在徒步十公里后,还要从海拔四千米左右的“山底”,再攀爬一千多米的月亮山。那大概是目前为止,我人生中最漫长的一次行走过程。随着海拔的升高,植被不断变化,原本在原始森林的小道上勉强攀爬,偶尔出现的奇形怪状植物、五颜六色菌类和野外的动物,能够稍微把注意力分散开去。但到了革甸和灌木区,那最后几百米的煎熬在于:空气愈发稀薄,太阳不放过任何一个人,像晒小鱼干似的普度众生。后来到了山顶,坐到月亮湖边,牧人的羊群经过,阳光下厚厚的羊毛,跳跃着,在发光。
对比后我发现,其实问题的重点并不在“设计”,而在“你的”。无论旅行方式如何变、旅行产品如何变,体验、打卡,哪个优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场旅行能否成为你时间缝隙里的快乐,是否给你留下了如同羊毛在阳光下的跳跃着的记忆。
付思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