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诊断下《科学》个性化作业的实践与思考
2019-03-30余不易
余不易
摘 要:在《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变革教学方法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其中包括改进作业布置和批改。作业是学生习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和环节,也是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而现实中的作业布置,长期以来几乎没有多大的变化。面对班级几十位学生,每次都布置统一的作业类型和内容,这对于本身就有差异的学生而言是值得商榷的,学生更需要的是针对自己学习情况的个性化作业。
关键词:个性化;实践;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的差异决定着我们在教学策略上的差异,只有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作业布置才能使学生有效地得到提升。显然,这种针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精准化作业,是值得我们教师思考和实践的问题,也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个性化作业的实践依据与设计
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从而获得最佳发展。从建构主义学习观可知,学生的学习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出发,利用一定的学习资源进行自我构建。在课程改革进行中,我们不断地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作业的布置也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这些都促使了教学向“个性化”方向的转化。
要实现作业的个性化,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准确地确定学生之间的差异。在信息技术不断向教育教学渗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基于标准化的试题来诊断学生之间的差异。通过多次的数据积累和综合诊断,科学准确地判断学生知识掌握的优劣,并利用信息技术在知识类型和能力类型上的层次不同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呈现,为我们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作业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三、个性化作业实践举例
学生的差异如何呈现,个性化作业如何布置?以八下《科学》第2章1~4节的练习为例简要说明个性化作业的实践过程。
1.制定诊断工具
学生间学习差异的诊断,我们以“试题命制”或者“作业本”为诊断工具进行诊断。为了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试题进行题卡制作。
2.进行数据采集
学生检测、教师批阅后,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将学生的答题情况录入计算机系统,在数据报表的基础上,将每一个题目进行知识点匹配,使得每个题目的每个分值都转化为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如下为徐某、周某、胡某三位考试得分均为89分的学生知识诊断报告。
3.数据分析使用
从诊断报告中可见,三位学生的考试分数虽相同,但不同学生呈现的问题不尽相同。倘若我们采用统一的作业布置方式,显然是有失偏颇的;若我们在学生存在严重缺陷的知识点和掌握偏弱的知识点上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最有效的。因此,对不同学生的作业布置需要进行改变。
作业布置方式包括:复习的方向和策略、错题分析以及针对性练习的推送。如对周某的知识诊断分析可知,其对第3节中的原子结构、元素概念以及元素和原子之间的关系是较为模糊的。建议周某对这部分内容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知识整理,寻找知识习得过程中的症结,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思维导图认识学生的认知缺陷。这种针对性的复习交流必将是最有效的。
4.效果检测反馈
在针对性练习后,应用每周一练的形式对学生的检测情况进行数据采集,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同时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再次的诊断。
四、个性化作业的思考
个性化作业实践是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应用的背景下得以实现的,现在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1.知识点的学习和题库匹配问题
知识点的诊断在现有的信息技术条件下已经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但是在诊断后个性化作业的布置上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在通过知识点诊断寻找改进的措施方面,学生个性化程度还是很低,依然比较依赖教师的指导;此外,在对学生知识点缺陷的针对性练习方面还是难以精确指导。个性化作业的布置可以尝试开发和建立题库,将练习按照知识点进行分类,使得不同的知识点能匹配不同能力层次的练习,如此学生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作业练习。
2.试题标准的制定
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诊断,还是依赖于检测的试题。倘若试题本身不符合课程标准,检测出来的结果就失去其指导意义。因此,检测的试题是否符合试题标准就显得格外重要。针对这点,在试题命制上,就需要有一定的规范程序:在命制试题时要有清晰的试题双向细目表,對每个题目考查的知识类型和能力都做一个标准的判断。只有有了标准的建立,检测试题的这把标尺才能发挥更有意义的作用。
3.个性化指导的时间和空间
在知识诊断后呈现的差异,每个学生各不相同,教师如何做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和个性化作业的布置,其时间和空间如何协调?这是亟待我们去研究和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所谓的个性化作业,就是立足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布置练习,使得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个性化的作业。这是“学为中心”、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根本体现。在现阶段的教育形势下,存在着对个性化作业的呼唤,同时也具备了个性化作业实施的条件。相信通过个性化作业的实施与实践,有针对性的练习会得到学生的认可。
参考文献:
俞丽.初中科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实践与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1(16).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