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如何构建初中体育乒乓球有效教学课堂
2019-03-30张艳辉
张艳辉
摘 要: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在初中体育中开展乒乓球运动,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对乒乓球的热爱,加深学生对乒乓球的了解,还能提升他们的身体综合能力和道德水准,促进他们的身心综合发展。因此,作为初中体育教师,一定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乒乓球教学,用各种手段提高乒乓球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体育;乒乓球;有效性
初中体育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他们杰出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乒乓球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乒乓球素养,还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笔者就如何在初中体育中开展乒乓球教学,并逐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一些
策略。
一、信息教学,促进学生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初中体育教学逐步从简单的提升学生体育技能、锻炼学生身体、培养各类运动的兴趣,逐步转变为提高学生体育水平,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的全新阶段。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为大家播放一些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视频,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刚刚教授学生乒乓球基础知识的时候,我没有直接为学生讲述乒乓球的知识,而是先为学生播放了我提前准备好的视频,这些视频包括乒乓球的起源、发展历史、当代著名的乒乓球赛事、国内外乒乓球的明星选手、现代乒乓球的各类技巧和相关规则等,在播放完毕以后,我还为大家播放了一段乒乓球比赛的视频,让学生能够对乒乓球运动有一个清晰全面的了解,促进他们对乒乓球运动产生兴趣。在所有视频结束后,我还就大家的一些关于乒乓球运动的问题进行了回答,以此来加强他们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体育整体素养。
二、合作学习,提升学生技能
乒乓球的各种技能的掌握是乒乓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体育教师一定要利用各种手段促进学生乒乓球技能的掌握,提高他们的乒乓球整体水平。比如,在日常的乒乓球运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对学生进行教学,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乒乓球相关技能的掌握,促进他们乒乓球技战术的提升。
例如,在教授学生弧旋球的相关技能的时候,我先为学生整体示范了一下,接着又着重教授了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之后则将所有的学生分为了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各自的学习小组中学会并练习相关的发球动作和接球动作,熟练地掌握这个技能。学生听到我的要求之后,马上自动组成了几个学习小组,并且在小组里进行讨论和练习。只见他们先是整体讨论了弧旋球的具体的动作要领,接着便在乒乓球台上具体地实施起来,在实施的过程中,他们还不断地进行讨论和改进,加强他们对弧旋球技能的掌握。经过不断交流,他们很快就掌握了这个技能。
三、分层教学,让其各有所得
虽然乒乓球在全国人民中有着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由于学生之间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学生对于乒乓球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并不相同,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应该改变原来“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身体素质,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例如,在教授学生横拍快攻结合弧圈等几种相关打法的时候,考虑到学生的技能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不同,我在整体为大家示范讲解了一次之后,接着就将学生分为了几个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对处在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那些乒乓球技能基础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我则将他们分为卓越层次,要求他们一定要全面掌握相关的乒乓球技术,并且能够合理切换和运用,而对于那些乒乓球技能掌握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将他们划为一般层次,要求他们简单进行切换,合理使用这些技术就可以了,至于剩下的那些同学,教师则可以将他们统一分为努力层次,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求他们简单了解这些技术,并且会基础地使用就可以了。
教師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学生建立一个数据表,让他们能够正确地认知自己,不断地进步,比如,对于处在一般层次的某个学生,忽然开始发力,且持续保持着一种向上的状态,那么教师就要改变最初对他的评级方式,将其从简单转到卓越,对他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处在卓越层次的学生,一旦发现其有落后的迹象,教师一定要时刻关注,积极了解,帮其解决遇到的问题,让其能够更加努力,争取回到第一梯队上来。另外,对于处在不同层次的学生,还要进行区别式的评价,以此来增强每个学生的自信心,让其找到成就感,并依靠这成就感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乒乓球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调动学生学习乒乓球的积极性,促进他们主动地进行技巧的练习,还要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乒乓球整体水平,促进他们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耿楠楠.提高高校学生在乒乓球学习中兴趣的方法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6(12).
[2]苗江斌.提升初中乒乓球特长生专项素质的有效方法[J].学周刊,2014(32).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