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亦师亦生,教学合一”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9-03-30袁芳
袁芳
摘 要:语文教学,不应该成为老师的“一言堂”,“亦师亦生,教学合一”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施,有效地将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使其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介绍了教学过程的“四环节”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词:突破;主动;交流;展示
我们是幸运的一批人,因为我们的从教生涯,横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理念:传统教授与自主探究。模式的碰撞与交融,让每一位老师经历了质的蜕变,痛并快乐着。
为突破传统束缚,改变教学行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们走出去,专家们被请进来。在不断的摸索中,我们逐步形成了具有学校鲜明教改特色的“亦师亦生、教学合一”的语文课堂教改模式。以讲学稿为依托,把教学过程分为四环节(预习导学—交流展示—检测反馈—每课一得)。根据文章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教学环节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可进行调整和合并的。
一、预习导学,定任务
1.讲学稿引导,找问题
预习导学包括:学法指导、提示重点字词、查阅背景资料。教师也会为学生预设适当题目,借此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阶段性的训练,学生依据讲学稿提示,能够独立思考、阅读,完成对课文的高效自主学习。
①浏览全文—勾画字词—查阅工具书—注音释义;
②粗读文章—概括内容、理清思路、理解主旨;
③品读欣赏—美词佳句、细节、情节、修辞;
④思考评价—人物言行、品格、思想情感;
⑤质疑探究—自己提问,寻求解答。
对于个别学困生,自主预习对他们而言依旧有难度。教师在其自学前,可以通过自制小纸条等方式,单独为他们提供具体内容,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
2.组内成员合作与交流
组员互相交流预习中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和疑难,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组员间互相学习、启发、借鉴,合小组之力,将讨论的内容梳理整合为展示内容。由小组长带领,归纳整理到讲学稿上的“小组交流展示内容”板块中去。
3.教师布置交流展示任务
为尽量避免交流内容偏离学习重点或出现重复现象,教师会对各小组提交的“展示内容”进行预览。依据自己的教学意图,按照整体感知—研读赏析—拓展延伸的顺序,对问题进行筛选和分类,排出讲解顺序。教师将结果反馈给各组,让他们明确下一节课自己要展示的内容并进行合理的小组分工,做好展示课的准备。
二、交流展示,学重点
“交流展示”是教与学的主要环节,完成了学生对重难点的学习,提升了对知识的感悟理解的能力。这一环节为学生搭建了属于自己的舞台,让他们在转换师生角色的欣喜中,建立兴趣与自信。教师“因学设教,顺学而导”。
1.创设情境,精心导入
可以引发学生的注意,为学生创设情境,使课堂气氛与学习内容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检查预习,牛刀小试
请一小组将预习内容中的基础知识写在黑板上,带领同学对基础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
3.小组板书,合作交流
组长安排1~2位同学板书上节课确定的展示内容。其他同学则通过再读课文,对内容进行矫正、补充。同时更应关注讨论其他小组的板书,以备在全班展示交流时,进行小组间的互相补充和点评,达到完善知识的目的。
4.展示讲解,深入探究
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各小组对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在一小组展示的同时,其他小组注意聆听、思考。同学发言完毕,可自由表达见解,达到“兵教兵”的目的。教师如果觉得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已经到位,就应引导学生及时转入对下一个问题的探讨中。如果发现学生的争辩是有价值的,就应该允许双方继续,相反,则应及时终止。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是忠实的听众,也是一个点石成金的智者。
5.拓展延伸,扩容量
語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时应向课外作适当延伸,扩充学习容量。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文本特点,或是从中心出发,提供与之相似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或是从情节入手,续编故事,表演课本剧;或是从感受出发,谈谈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抑或是从写法入手,仿写课文精彩片断……拓展教学的时空。
6.归纳总结,达标检测
归纳总结所学知识,使之知识成串,建构体系。设计二至三道检测题,检查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查漏补缺。
三、检测反馈,促巩固
在预习导学和交流展示环节后,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知识掌握情况到底如何,教师必须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为此专设检测反馈环节进行“一课一测”,以对重点知识进行回顾性的综合检测。
1.独立完成“一课一测”。
2.小组合作,明确要点,“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3.剖析重点题目:学生将出错率高的题目板书在黑板上,互相讲解订正,找出错误原因。
4.举一反三:老师将问题予以汇总,设置相仿题目进行重点训练,力求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要点。
四、每课一得,勤归纳
引导学生进行归纳。由于学科的特殊性,语文知识往往是散见于一篇篇的文章之中。只有不断积累,才会逐渐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系统,转化为相应的能力。所以,每篇课文都能让学生有“一得”。日积月累,融会贯通,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得到提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行和探索具有学科特点的“亦师亦生,教学合一”模式,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勤耕不懈。
编辑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