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平衡的教学探索
2019-03-30覃春暖
覃春暖
摘 要: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期,教师在这一阶段起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如何把握教材内容,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基础理论并举一反三十分重要。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教學;探索
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新课标教学要求的三大基础理论之一,在高中化学教育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涉及内容较广,知识较为抽象,因此也是高中化学的教学难点。教师在进行该板块教学,如果只是从相关理论出发同时配以大量习题进行训练,不单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会引起学生的倦怠情绪。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在化学平衡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在加深学生对每一步的理解的情况下,使他们对化学平衡这一理论的学习由浅入深,最终实现知识的巩固。
一、教学目标与课前导入
在高中教学中,化学平衡理论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组织能力、思维迁移能力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在对基础概念理解和知识构建的情况下,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善于发现技巧并进行习题巩固,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化学平衡整个章节知识理论性较强、基础概念较为抽象,直观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教学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明确目标,必须对整体知识系统性的导入,整体教学框架要清晰;第二,引导学习,对于抽象知识,应借助辅助工具,如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形象理解;第三,及时回顾,帮助学生利用前面所学知识举一反三,最终实现前后知识的连贯。
二、高中化学平衡的教学方法
1.由物理平衡引入化学平衡
我们知道,物质的平衡可以分为物理平衡和化学平衡。物理平衡是物质之间通过物理变化而引发的物质平衡现象,表现在宏观现象上,例如蒸发结晶平衡、气化液化平衡等。化学平衡是通过化学变化而引发的平衡现象,表现在微观原子上,如解离平衡、元素平衡等。学生较早接触了物理平衡,对自然界的平衡现象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因此可以将物理变化中的平衡知识通过教学工具过渡到化学平衡上,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平衡知识。
2.由化学平衡过渡到解离平衡
解离平衡是化学平衡系统知识中的重难点内容,在课程学习中也需要作为一个章节进行授课。教师在进行解离平衡的授课时,首先要先让学生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并做好相应练习,在知识结构的掌握上有具一定基础。其次是通过化学平衡与解离反应做出比较,将解离平衡作为特殊的化学平衡来考虑,如将配合物的解离反应、沉淀溶解反应理解为可逆反应,强电解质的解离反应理解为不可逆反应,则可将之前学到的知识与新知识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3.由一般平衡推及特殊平衡
化学平衡的产生无外乎是离子反应平衡和非离子反应平衡两部分。离子反应主要涉及弱酸、弱碱的水解平衡和水的解离平衡等,反应物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参与反应,并生成新的物质。非离子反应主要涉及气相反应平衡、固相反应平衡等,物质以原子形式进行反应,以形成新分子为最终结果。我们从离子、非离子反应平衡出发,再推及特殊平衡进行教学,可以更有效地避免学生因学习初期知识概念不完善而引起的混淆现象,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由简单平衡推及复杂平衡
化学反应可以通过一步完成,也可以通过多步平行反应共同完成,我们可以根据化学反应的复杂程度进行划分,将这些反应中的化学平衡过程分为简单平衡和复杂平衡(多重平衡)。在进行复杂平衡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逐一将每一级的平衡反应分解为一次简单平衡,由简单平衡推及复杂平衡,最终完成对整个复杂平衡的研究。以强碱弱酸盐NaCO3的水解为例,其在水中分解分为两个反应,其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CO32-+H2O?圮HCO3-+OH-(主)
HCO3-+H2O?圮H2CO3+OH-(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该盐的多步水解分为CO32-和HCO3-两个离子各自的电解过程,以此强化学生理解。
5.由化学反应方向考查平衡移动
每一个化学反应在达到化学平衡之前都具有一定的反应方向,学生需要掌握对化学反应趋向发展方向的判断方法。不同体系的反应平衡的趋向是不一样的,比较判断依据有反应商、溶度积和电极电势等,分别应用于一般可逆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和氧化还原反应平衡。
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学习的一个重点、难点知识内容,也是所占比重较高且涉及面较广,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采用化繁为简、分步教学和迁移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该板块知识的学习,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余新武,陈紫妍.无机化学原理中一致性原则[J].高师理科学刊,2009,29(4):101-105.
[2]覃世辉.浅析无机化学中的化学平衡及其应用[J].河池学院学报(增刊),2007,27(1):115-118.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