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9-03-30吴龙娟
吴龙娟
摘 要: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教师可通过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通过在教学中采用情感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情感教学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了重点探究,希望为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情感教学;初中历史与社会;有效运用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教学活动向积极、健康方向发展。将情感教学法运用到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情感是人和动物最重要的区别之一,也是学生学好知识的重要基础,积极、健康的情感犹如催化剂,不仅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还可以使师生关系更和谐,应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情感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的双提升。
一、回顾中华文明,提升学生的情感意识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劳动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出灿烂的华夏文明,这是每位中华儿女引以为豪的华美乐章,更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强林的关键因素。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妨以此为契机,展开情感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中华文明,让他们感悟劳动人民的智慧。在进行情感引入时,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如资料补充、专题分析等来实现。例如,在教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的第一单元第2课第1课时“早期国家与社会”时,为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我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批青铜器。在组织学生欣赏时,我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在看到这些精美青铜器时是什么感受。学生在接到这个任务后,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均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有的小组从青铜器的外观出发,认为其做工精湛、惟妙惟肖;有的小组则从青铜器的制造过程出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更使他们对劳动人民的智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思想教育机会。教师在教学中可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因为教材里面类似的内容还有很多,通过将情感教学引入其中,让他们多感悟、多体会,使他们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灿烂文明拥有更准确的认识,提高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有了这样的情感基础,学生才会对历史与社会教学更感兴趣,其思维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情感能力也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二、坚持以史为鉴,潜移默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有人说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血泪史,也是一部充满屈辱的历史。教师在教授这部分历史知识时,切勿避重就轻,只进行照本宣科的教学,否则起不到历史学科的育人效果。在進行教学时,教师不妨强化以史为鉴的教育,引导学生直面历史的勇气,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将自我融入历史长河中,不忘过去,立足现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例如,我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4单元第1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在预习环节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然后通过网络收集有关八国联军侵华的史料或图片。之后,我便利用多媒体播放八国联军侵华的影视片段,让学生感受到落后的中国在当时是如何遭受列强欺侮的,学生在看到这个片段后,义愤填膺之情溢于言表。在材料收集环节他们已经了解了大概状况,而我播放的片段,更加深了他们的愤慨之情。此时,我又通过史料实证,来证明当时的中国遭受的苦难和创伤,有的学生在看到一些图片后,情不自禁地留下了眼泪。对于情绪激动的学生,我安排他上台进行演讲,通过他的演讲,学生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唯有民族和国家强大,国家的领土和主权才会完整,人们的幸福生活才有保障。通过这样的专题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强烈情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增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历史和社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一股脑将教材内容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互动,也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历史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增加互动环节,将当代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其学习动力。
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与社会教学中,采用情感教学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还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使历史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更具有情感意义,值得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吴跃辉.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
[2]孟丽荣.如何发掘和利用初中历史教材进行德育渗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11).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