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道具实物化的应用策略
2019-03-30沈珊珊
沈珊珊
摘 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实物教具已被先进的多媒体所替代,大量的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作品在课堂中呈现,实物教具,其自身的优势正被慢慢忽视。实物教具以模型、图表等感知材料,为学生提供感知具象的最佳途径,合理地运用直观教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感性知识,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有效突破学习难点,帮助学生形成明确的概念,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信息素养。基于此,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道具实物的应用策略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实物教具;感知具象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教具的应用现状
《多变的文字》是浙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第九课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使用文字蒙版工具的方法,制作变形文字。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虽然学生完成度很高,但学生一旦脱离了书本,应用文字蒙版工具时就一片迷茫,不知该从何处下手。同时,文字蒙版工具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用这个工具,很难向学生表述清楚,老师阐述不清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涉及很多只靠语言、文字和图片无法表述清楚的概念,那么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现代教学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使教师在教学上越来越依赖于多媒体技术,导致传统的实物教具渐渐被舍弃,而作为依赖于计算机设备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物教具更是很少使用。但实物教具具有直观性、可操作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实物教具,能弥补多媒体技术的不足,帮助学生从现实世界的角度感知计算机的数字化世界,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实物教具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二、实物教具的应用策略
1.运用实物教具,促进概念的理解
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较为抽象的名词或者概念,如:图层、蒙版、滤镜等,这些概念光靠字面解释,学生很难理解透彻,这个时候我们不妨请实物教具来帮帮忙。
例如,教学七下第九课《多变的文字》一课,在本课中提到了文字蒙版工具,学生脱离书本,自己动手操作实践的时候,很容易迷茫,主要还是因为学生对文字蒙版工具没有理解到位,教师在讲授的时候也很难把文字蒙版这一工具的作用讲透彻,于是笔者尝试采用了实物教学来讲解文字蒙版工具。我准备一张白纸,要在白纸上画上具有渐变效果的文字,徒手绘制难度太大,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完成。在白纸上面覆盖上一张粉红色的泡沫纸,这个粉色泡沫纸就相当于文字蒙版。在泡沫纸上用粗的签字笔写上文字,再用刻刀挖空文字部分(为避免耽误上课时间,课前先准备好一张已经刻好字的泡沫纸),然后顺着镂空的部分,在白纸上描上文字轮廓。拿掉泡沫纸,即可以在白纸上绘制出具有漸变效果的文字图案。通过这样的演示下来,学生就很容易掌握渐变文字的操作过程:(1)盖泡沫纸,即添加文字蒙版;(2)镂空字,即在蒙版上输入文字并设置好文字的相关属性;(3)涂色,也即用渐变工具填充文字颜色。同时也解答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去掉文字蒙版之后,就无法再对文字属性进行设置的疑问。
初中生的思维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程,他们思考问题往往从具体经验出发,将具体经验和抽象思维相结合,就为他们搭建了认识新事物的平台。
2.运用实物教具,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是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当学生原本所储备的知识不足以接受和消化新的知识时,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突破难点。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学难点很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采用实物教具,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学九年级第五课《顺序结构》时,要求学生了解顺序结构的概念,并学习程序中常量、变量、表达式、常用函数、赋值语句的使用。在第一课《生活与算法》中讲解了液体交换的算法,即在甲瓶和乙瓶中分别装有不同的液体,要将两种液体互换容器,该如何实现?笔者发现,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他们在脑海中想象一下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结合液体交换的例子,讲到数交换的算法,其实原理和两液体交换是一样的,但因为增加了“变量”和赋值语句的这两个新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就困难了。于是笔者结合液体交换这一例子,准备三个空杯,两种液体(葡萄汁和水),三个空杯分别命名为a、b、c,用1代表葡萄汁,2代表水。先把葡萄汁和水分别倒入a和b中,即a=1,b=2(把1赋值给a,把2赋值给b)。那么液体互换的过程即是:(1)把a杯中的葡萄汁倒入空杯c中,即c=a;(2)再把b杯中的水倒入空杯a中,即a=b;(3)把c杯中葡萄汁倒入空杯b中,即b=c。根据变量的定义:变量是数据的存储单元,那么在这个实物演示中,如果把液体当作是相应的数据的话,那什么东西可以看成是变量?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来,实物中的空杯相当于变量。饮料是被装到空杯里去的,因此a=1并不是说a等于1,而是把1放入a中,或者说把1赋值给a。在液体互换的过程中,杯中的液体在改变,也就是说变量中的存储数据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是会改变的。实物的演示,帮助学生突破了“变量”这一难点的学习,并且打破了他们原有思维的束缚,认识了赋值语句,为更好地学习算法和程序语言奠定了基础。
教学难点的突破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也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利用简单的道具,为学生搭建合适的学习平台,让学生进行直观地观察、分析、思考,促进学生较快地理解教材中的难点,突破学习中难以理解的问题。
3.运用实物教具,掌握操作技能
借助实物教具讲解层动画的概念,学生就很容易记住了。
绕珠玩具的使用,让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有了真实的体验,从而加深了对引导层动画的理解,制作动画也更加容易上手。学生了解了引导层动画,再去回忆在PowerPoint中制作动作路径的动画效果,就变得更加容易了。实物道具的使用,加深了学生对轨迹运动动画制作的理解,促进了他们对相应内容的学习。
三、成效和感悟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信息技术教学中道具实物化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的运用取得了一些成效,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简单化制作道具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复杂的道具制作起来比较麻烦,演示也较费时,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我尽量将道具中的各个部件和教学中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如用白纸和泡沫纸来讲解文字蒙版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教师准备道具不费力,学生也很容易地将道具和信息技术知识结合起来,促进知识点的掌握。
2.生活化的道具制作运用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化
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所以信息技术的教学最适宜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此外,初中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往往源于生活经验,因此生活化的实物道具,有助于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也有助于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3.实物教具结合多媒体技术放大实物道具的作用
实物教具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结合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更加充分发挥实物道具的作用,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如用实物教具讲解文字蒙版工具,整个演示过程花费的时间不是很长,如若学生不注意听,就会错过中间的某个环节,导致学生无法理解。结合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师实物演示讲解的过程拍摄下来,制作成微视频,在课堂中供学生自主学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运用实物教具,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使教师的课堂教学突破难点,使学生充分掌握操作技能,而实物教具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充分发挥了实物道具的作用,促使学生的思维更快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袁敏.巧妙运用实物教学具,有效激活信息技术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4):38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