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移动直播课堂助学于信息技术教学
2019-03-30阮红苗
阮红苗
网络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还为我们的学习和教学方式带来了全新的变化,比如说网络教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网络学习》就为我们介绍了很多网络学习平台,有“中国公开课”“中学生学习网站”等,这些平台,无一例外地都突破了地域、时间的限制,让学习者可以充分享受到优秀的远程教育资源。但是很少有学生把这块资源好好地利用起来,他们总是说:“老师,我们没时间,平时不是忙着做作业,就是在去兴趣班的路上。”每次问不同的学生,得到的总是差不多的答案。于是我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尝试用最普通的智能手机,为学生量身打造了一款移动直播课堂。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在家里、学校、旅途中,或在等待的时间里可以随时学习,实现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可学。
一、创建直播平台,打造碎片式教学
目前网络上的直播平台,如雨后的春笋,层出不穷。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我选择了腾讯课堂。腾讯课堂可实现在线即时的互动教学,提供流畅、高音质的课程直播,同时支持PPT演示、屏幕分享等多样化的授课模式,还为教师提供白板、提问等功能。该平台既可应用于PC端,也可应用于移动端,以直播为主,也可观看回播。第一次使用时,学生可通过腾讯课堂进入,然后在该页面上搜索课程关键词即可点击观看。为方便下次观看,最好先报名,报名成功后,可以在QQ客户端找到已报名的课程,通过QQ客户端直接进入课堂。
该平台的优点是没时间观看直播的学生还可以收看回播。当我们在学生中试行一段时间后,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上课都觉得轻松多了。有学生说,老师我是边吃饭边看的,也有学生说我是休息的时候花了一点点时间就看完了。只要是看过视频的学生,上课时碰到的问题就会少很多,甚至有些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完成课堂任务。课堂教学层次明显拉开,教师可以花更多的时间指导操作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更能精准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成长。
二、细化知识点,提升学习效率
直播试行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反响开始变得平淡起来,调查后才知道学生认为直播效果不如在机房的上课效果。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直播内容跟课堂教学内容是同步的,有些学生平时通过碎片式学习,已经全部掌握了课堂内容,当教师在课堂上重复演示操作时,影响了那一部分学生的操作时间;二是机房里教师会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有侧重点的演示,学生容易掌握,等他们操作完毕后,教师才会进行下一段的教学,但是在直播课堂里,教师的操作是连贯性的。学生只能看,不能现场操作,容易遗忘。三是对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看直播的时候只想选择自己不懂的那一部分,但是我们提供的视频是全部连在一起的,学生需要重头观看,很浪费时间。
找到了原因,解决起来就方便多了。在设计直播教案时,结合教材打散了整堂课的连贯性,以知识点的深浅为基础,把重点、难点揉碎了再细细讲。整堂课的直播视频也由一个变成了长短不一的几个甚至七八个。为了方便学生快速查看自己需要的视频,每个视频的前一分钟是视频导学,专门介绍本堂课的知识点目录及侧重点,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地学习。细化后的视频明显受到学生更多的欢迎,根据调查,学生的碎片式学习时间明显多了起来,知识点的获取也更加完整。同时只要学生使用了腾讯课堂,教师就能清楚了解有多少学生选择了该知识点,有多少学生正在学习,还有多少学生已经学完,为教师的后续性备课提供了精准的教学目标。
三、打造多变的课堂场景,拓展学生知识面
为了保证直播课堂的有效性,在直播的过程中,根据教材的内容可以灵活展现直播的方式,如实景课堂、演示课堂、课堂实录等;比如在信息奥赛辅导中,学生刚从零基础接受编程技术,对于程序里面的各种变量名、两个变量值的交换要通过第三变量才能实现,总是一知半解,我就直接用“厨房大直播”,准备了一瓶酱油,一瓶白醋,还有个空瓶子。通过一场实景表演,学生不仅理解了为什么要给不同的变量起不同的名字,还明白了两个变量进行交换时第三变量的辅助作用。
为提升直播课堂的趣味性,直播内容的设计要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的编程兴趣。比如在学习switch语句时,我要求学生开发一个四则运算的口算游戏,在调试该程序的过程中,我们现场请学生协助测试该软件,然后请使用者根据自己的体验提出软件的不足之处,再由学生想办法改进程序。学生在调试程序的过程中,激情四射,把自己当成程序员或游戏开发者。而学习的目的从掌握知识点转变成了知识点的应用,从程序能达成目标转换成了怎么提优程序,便于软件后期开发。
利用移动直播课堂,打造不同的课堂场景,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实践生活,从角色模拟中感悟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熟练掌握课堂操作,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掌握的技術创新新的信息技术。
移动直播课堂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一次教学的创新,让每一个学生可以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不仅帮助学生提高对时间的管理能力,同时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其知识面的拓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