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研究

2019-03-30牟东梅

中文信息 2019年3期
关键词:古典诗歌研究分析课程教学

牟东梅

摘 要:我国古典诗歌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内容,经过数千年的流传演绎,这种极具代表意义的文学形式成为中华文化中的瑰宝之一,能够将社会生活以及人类的追求通过想象、提炼集中的表现出来,伴随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诗歌在高中语文课程学习和高考考核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因此,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阶段以学生的情感带入以及兴趣引导为出发点,加强学生对古典诗歌教学内容探究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典诗歌 课程教学 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3-0-01

引言

从高中语文教材内容来看,其中古典诗歌选编在不同版本教材对比之中发现其本质的变化不大,主要是将人教版教材的进行延续尽可能的避免不稳定的教学因素产生。课本中的古典诗歌的赏析以及记忆作为提升高中生文学素养的主要部分,需要教师结合新课程改革背景条件,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与提升,促进学生对当时先人对周围事物的联想描绘的感知,融合自己对文章内容的情感变化。因此文本将着重对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研究。

一、以课本内容为基础,深入探究诗歌内涵

诗歌的学习离不开对其赏析理解,作文古典文学内容学习的基础阶段,通过对文本内容进行赏析,经过诵读或感受从而将字句顺畅起来,并把控文本整体内容的含义是十分必要的。学生通过阅读与美的感受,能够将作者写作的基本情境与感受在头脑当中还原,期间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引导工作,需要实现对诗歌文本的内涵探究,进而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

比方说在《咏怀古迹》其三的学习過程中,作者在写该文阶段首先将仙人留下的古迹内容吟咏,进而将历史人文的思想品德、家国情怀等体现出来。其次就是对部分任务的悲凉出身或凄婉结尾表示同情,抒发个人仕途困苦与漂泊在外的感慨。教师首先带领学生熟读诗歌内容,并将整个作品的基调与节奏进行确认,针对其中描述的昭君出嫁以及与家乡之间的渐行渐远,从而按照由远及近的表达方式,将山势以及道路内容进行构想,造就出一首气势不凡的文章,经过一层层的透析,学生也比较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重视对不同古典诗歌的标题分析与对比

诗歌的标题其实就是诗歌的主线,也是奠定整个诗歌情感或是方向的基调。它是经过对四个二的归纳总结,继而使得后人能够通过题目认准诗歌的基本类型,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与情感内容。但是课本也不乏存在一些标题不够清楚,而是简单的讲讲作者想要说的内容梗概。因此在学习这类诗歌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题目分类以及判断的能力提升,通过个人经验以及对比分析的手段,从标题当中获得准确的诗歌内容信息,这样后期的学习或赏析都能围绕文章的标题与主旨进行,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以及标题内容更加深刻的理解。

比方说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两个诗文学习过程中,尽管都是描写的怀古内容。只是从文章标题进行解读,很容易对学生产生干扰,使得学生人文两者描述的内容以及感情基调都大卫相似。但是深度了解之后不难发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历史人物以及背景条件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不尽相同,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诗文的写作时代与人物背景,就能将诗歌的整体内容把控到位。

三、强调不同诗歌的题材与基本内容探析

从高中课本的古典诗歌题材来看,其种类以及描绘的形式较为丰富。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诗词运用习惯,对诗歌整体方向把控也有所不同。从古典诗歌的题材来看,其中常见的有咏怀、田园、送别等几个基本类型。尽管一些诗歌从其题材上来看属于一种,但是其内容划分与同类型之间的差异性也是非常明显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有必要将题材内容进行区分、鉴赏,让学生理解不同题材在影响因素不同的背景之下呈现出来的差异性,将诗歌的内在与外在综合理解,进而能够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拥有自主分析诗歌的能力。

例如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峨眉山月歌》与《登岳阳楼》之时,让学生认识到这两篇文章都是属于咏怀并介入实际景物的,前者更重视对作者的优美意境表达并体现通篇的艺术情感,进而抒发作者对有人的思念,作者写作时正值壮年。而后者更加突出,作者了却了多年来登岳阳楼的心愿,此间作者年老多病且在外漂泊多年,也有对旧友的思念知情,但早就不是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并对自己的仕途坎坷表示叹息与描述景物形成一种对比。

四、关注作者描绘的细节内容,增进情感体验

古典诗歌的很多作者都擅长通过一个细节,将整个文章的内容拓展开来,而且这也是书写我国传统诗歌的重要方式,通过对经典作品的点睛之笔探究,能够将诗歌的曼妙以及内在魅力日线出来。尤其是对于诗歌这种本身篇幅就比较短小的文学载体,其本身的容量就是有限的,对于高中生来说记忆起来也比较简答。因此教师在进行古典诗歌讲解过程中,可以将其中的某个词、某个字等着重分析,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由文章的细节开始进行深入的解读,更好的把控作者的中心思想与情感变化,体会诗歌内容的无限生命力。

结语

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古典诗文教学内容分析,强调语文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阶段的对比赏析,也强调在诗歌描写的点睛之笔做出课程教学的调整与着重的教学方案。进而保证高中生能够在学习古典诗文的过程之中,将标题、题材、内容等进行综合的解析与探究,精准把握诗歌内容并将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唐德元.高中语文古典诗歌的个性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27):143-143.

[2]汤爱文.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J].读写算:教师版,2017(37):205-205.

猜你喜欢

古典诗歌研究分析课程教学
小学古典诗歌选材示例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巧解古典诗歌“景语”中的情感元素
浅谈广电光纤通信接入技术
关于变压器高压试验技术的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