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浅析

2019-03-30魏雷

中文信息 2019年3期
关键词:问题现状民办高校

魏雷

摘 要: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是高等教育得以实现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在全球高等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我国,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深化,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促使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产生了新的变化,这也就给如何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情况和问题。本文便是从高校学生事务的界定演变、问题现状和应对策略等方面切入,探讨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创新选择。

关键词:民办高校 学生事务管理 问题现状 创新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3-0-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公平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则是关乎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想要取得成绩所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俗语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切实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从长远来看任重道远,可能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但是从具体来看,大学生——这个正在接受高等专业教育的人才群体,肩膀上则似乎承载着更多的希望与责任。大学的学习生活与小学、中学截然不同,在大学有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由与主动也是需要限度的,因此,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和一个重要的岗位——高校辅导员应运而生。

一、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概念的简析及演变

“学生事务管理是指各个高校通过对学生的科学指导和规范约束以及人性化服务,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良好发展的相关组织活动。”[1]学生事务管理其实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大到学生成材发展,小到日常衣食住行,都是管理内容的题中之意。具体包括: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离校工作、新生军训、奖助学金评定、日常生活资讯指导等等。在西方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高校學生事务管理已经逐步实现了相当程度的职业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并成为高等院校日常事务管理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也同样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初建期(建国初-1977年),这一时期,学生工作体制刚刚建立,各方面都不完善,主要工作内容仅仅局限于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政治色彩比较浓郁,管理方式也较为单一。第二阶段是改革和恢复期(1978年-80年代末),经历了‘文革的侵袭,此阶段的学生工作进入了恢复改革期,此时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除了思想政治教育,还适当加入了学生具体工作的管理,到了1987年以后,很多高校都开始设立了学生处,学生管理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和重视。第三阶段是丰富拓展期(90年代-2000年),进入90年代之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内涵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和拓展,学生工作内容中不但包含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兼有管理和指导。1994年以后,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服务型工作开始在广大高校中出现,并且得到迅速地普及推广。第四阶段是完善补充期(21世纪以后),时间的脚步迈入新世纪以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工作体系和实际内容都得到了明显地完善和充实,工作内容涉及了思想政治教育、日常事务管理、指导服务等多个方面。与此同时,“奖、勤、助、贷”体系也得到进一步完善,就业人数、考研率逐年上升,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与学生的成长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我国的学生工作包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两个互相交叉、具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子系统。”[2]高校辅导员则是在这两个系统中、在学生事务管理中,起到穿针引线作用的重要领航人。

二、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现状及原因

第一,民办高校辅导员难以有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来到学校主要目的和任务就是努力学习各种知识,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但是,民办高校的办学机制和大多数公办高校是不同,和国内一些顶尖知名高校更是无法同日而语。首先,民办高校的生源相较于其他公办高校质量相对较低,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中学还没有形成,需要大学辅导员重新培养塑造,要消耗很多时间,很难做到兼顾。

第二,民办高校辅导员和任课老师及其他职能部门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在很多民办高校,辅导员和任课老师的沟通是非常不足甚至是缺失的,辅导员属于行政管理队伍,而任课教师则属于教师系统,二者在一般情况下很难形成长期有效的沟通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其他职能部门分工不明,导致分内工作没有做好。辅导员和任课老师不能取得有效沟通在表面上是陷自己与学生工作的被动地位,而实际上受到重大影响的还是学生,他们的学习因为两位管理者沟通不畅必然产生种种问题。

第三,部分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管理事务和学生学习不能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高校辅导员的设立在我国始于1952年,当时设立的高校辅导员是政治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学生的“政治引路人”。之后,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的进步发展,高校辅导员才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承载了更多的学生事务。进入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然也要与时俱进,加入新的时代内容,不能老生常谈、呆板说教,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不仅如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应“春风化雨般”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实际和日常生活,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与学习的双重进步和提高。

三、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创新选择

首先,要提高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自身素质。习近平同志曾教导我们“打铁还需自身硬。”大学生的辅导员,是与他们接触最频繁的教师岗位,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此我们如果不能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具备优良的素质,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难以估量的。那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和一名优秀的高校辅导员呢?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给出了我们明确的答案,那就是争做“四有”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总书记的话朴素而蕴涵真理,如果我们每一位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都能把以上四点作为自己以后工作的准则,那么中国的高等教育水平将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其次,把学生的学习放在突出位置,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人们的品德离不开知识的滋养”[3],学生的成长成材更少不了知识的力量,学习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它对于高校学生尤其是民办高校的学生则又是极其重要的。此外,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充分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也十分重要。《庄子·至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非以鸟养养鸟也。……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4]这个故事生动形象地告诉了我们高校教师处理学生事务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我们所给的,应该也正是学生需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让高校学生教育不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

再者,要创新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载体,加强新媒体工具的使用,重视网络信息安全。对于互联网的重视与应用是符合时代发展大趋势的,作为高校学生事务的管理者,我们对此责无旁贷。网络的迅速发展催生了一些社交通讯工具,比较常见的有微信、QQ、微博等等。与此同时,这些新媒体的出现,为我们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有效性,对于一些日常事务的通知,我不用像以前一样必须把学生召集起来开会,费时费力,只需编辑好文字信息,通知就能及时传递到每位手中,在一定程度上,网络的高度发展使学生事务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但是,新媒体同时也是柄双刃剑,在便利学生管理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层出不穷,网络诈骗、非法网上活动屡见不鲜。因此,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安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是我们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最后,要建立符合民办高校自身特点的辅导员行政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学生事务管理的工作效率。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安心于本职工作,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则在于切实落实教育部规定的给予辅导员的相关待遇,完善奖励、激励机制。民办高校学工部门要将辅导员的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和集体培训结合起来,加强辅导员队伍内部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做到知识共享、信息共用。高校辅导员之间也应定期举行一些小型的经验心得交流會,分享成功,互相勉励。学校人事主管部门应制定辅导员队伍的特殊培训计划,有步骤、有规划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日常生活管理、心理健康和创业就业等方面的培训,使工作系统化、制度化,进而提到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选择教师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远征。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是永远没有终点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工作,民办高校想要切实提高办学水平,培养出成绩优异的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首先要做的就是“练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这项基本功。

参考文献

[1]张巍.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比较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2]陈荣华.基于SLI的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0).

[3]伯特兰·罗素,著.西方哲学简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问题现状民办高校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课堂管理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