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县级公共图书馆如何加强地方传统文化特色文献馆藏建设与有效利用

2019-03-30周宇欣

中文信息 2019年3期
关键词:县级图书馆有效利用传统文化

周宇欣

摘 要:特色馆藏是指图书馆收藏的,具有特定学科(或主题)、地域、历史、政治、文化背景的,或者关于某一语种、某一类型或人物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成系列的文献,是一个图书馆区别于其他图书馆的馆藏特色所在,是图书馆在合作与竞争并存的信息时代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县级图书馆 传统文化 特色文献 有效利用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3-00-01

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是某一区域的历史文化传承,含有某一地区丰富的地方文化、自然和社会信息,既具地域性又有历史性、延伸性,是重要的地方文献资源,加强对其文献的收集整理与有效利用,是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和开展特色服务的一个重点和亮点。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加速,一些优秀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在历史的进程中慢慢被淹没以至于消失殆尽,县级公共图书馆加强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文献建设并积极为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建设服务是职责所在,义不容辞。本文以广西梧州藤县图书馆如何加强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文献建设与有效利用为例,就县级公共图书馆在加强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文献建设与有效利用方面谈几点看法。

一、藤县图书馆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文献建设与利用基本情况

1.藤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乡土文化特色文献丰富

藤县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是广西较早接受中原文化的地方,也是广西历史文化积沉深厚的大县之一。历代曾出状元1名、进士22名、举人233名。是古代受万民敬仰的“河神”龙母故里,唐代广西首位进士李尧臣故里,宋代被仁宗皇帝赐名“明教大师”契嵩故里, “三元及第”、四朝重臣冯京故里,明代民族英雄袁崇焕故里,清代太平天国“四王”李秀成、陈玉成、陆顺德、李世贤故里。近现代曾培育了抗日名将石化龙、空军中将何汉辉、革命骁将李振亚、史志学家莫乃群等名人。此外,藤县的乡土文化也是十分丰富,比如藤县本土牛哥戏、木偶戏,疍家传统文化,狮舞文化,藤县乞巧节文化等等,其所形成的的文献资料也相当丰富且十分珍贵。但由于一些传承人的相继老去有相当一部分的文化形式也随着消失,传承至今已越来越简化,所以,对乡土文化特色文献的收集整理亟需加强和重视。

2.藤县图书馆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文献建设与有效利用成效初显

目前我馆的地方文献室已经拥有藤县特色传统文化文献共4380册。其中纸质文献3370册、光盘类文献280册、录音磁带类500盒(册)、静态数码影像电子文献类230幅。截止目前,藤县图书馆为中国家谱综录筹备组提供了《李氏族谱》等家谱文献信息20种,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提供《东方狮王》等文献4份,为北京市袁崇焕陈列馆更新建袁崇焕陈列文献提供与袁崇焕相关的静态影像电子文献22份,为藤县出版《藤州十俊杰》等20多种地方文化书籍提供文献服务210次,为梧州市、藤县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旅游开发提供了地方文献服务2750次。

3.藤县图书馆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文献建设与有效利用存在的问题

3.1人员严重不足,导致收集、整理、利用工作滞后

收集整理需要较长时期的人力投入,但目前藤县图书馆只有8名在职员工,而每天开放的5个服务窗口就要5个人值班,全馆还要完成县里下达的基层40多户村级贫困户扶贫的硬任务。人员的严重不足,使工作上长期处于一种“疲于应付”的状态,导致专职人员無法“专”下去,好不容量收集上来的地方文献也因缺乏人员整理而难以入柜,对一些散落在乡村的地方文献也无法前往收集,眼睁睁地看着某些地区的地方文献 “人亡书毁”现象发生。而目前还有250多册疑似地方文献书籍需要核查甄别,已经临时上架进柜的350多册文献未能分编,一些社会上急需的二次文献,更无法整理出来。很大程度上滞后了地方文献的建设。

3.2新知识的缺失,设备的不足,使地方文献的数字化等保存管理和服务难以推进

我馆花了很大力量收集的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藤县牛歌戏”文献,是研究地方民间戏剧的第一手素材,其中的500盒录音磁带,还是牛歌戏最兴盛时的上世纪80年代留下来的“母带”(当时作为翻录用的种子带),因当时演唱者年老或已逝,现在的演唱者急剧减少,很多唱腔已经绝迹,而这些录音磁带就是维一能保存下来的第一手资料,可谓极其珍贵,但目前已经有少量磁带的磁粉脱落,急需要将录音带数字化来保存。还有馆藏的200多册牛歌戏剧本,大部分是民间艺人的手抄本,有的纸质变脆,文字也开始模糊不清了,也急需作数字化处理,以保留原貌,但由于我馆人员的知识水平跟不上,相应设备也没有,无法对此类文献进行技术处理,导致文献的保存和利用都跟不上形势发展和现实的需要。

二、进一步加强藤县图书馆地方特色文献馆藏建设与有效利用的对策

1.将现在的地方文献室升格为藤县地方特色文献信息中心,使特色文献资源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虽然目前藤县已有一个地方特色文献室,但与社会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大量的藤县历史文献和当代产生的特色文献还没有收集进来。文献的整理、利用仍然处于低水平状态。如民国时期孙中山在藤县天平镇新马村进行的“白马会盟”军事部署,对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理念实施、黄浦军校建设等,都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近年来藤县建设“南国新陶都”、获得“中国钛白之乡”等有关文献,在特色文献库收集中,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加上经费制约等原因,还有不少在国内、国际上留存的藤县历史文献未能收集到。如清中期知名藤县学者苏时学留存下来的《墨子刊误》、《爻山笔话》、《镡津忠义录》、《镡津考古录》等,藤县都没有收集,而不少高等院校的研究生导师都在研究他的作品。更由于种种原因,大量散落在民间村落的地方特色文献无法前往收集,眼睁睁地看着一些乡村的地方特色文献 “人亡书(资料)毁”现象不时发生。而相应的人员配备,配套设备如专用书柜、电脑、阅览台桌。专用数码相机、摄像机、恒温恒湿电子柜、专业级扫描仪、打印机等一批设施,目前仍需要完善。

2.尽最大努力收集藤县地方特色文献,为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

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地方史志文献、藤县文史资料、藤县家谱、藤县地方期刊《紫藤》、《今日藤县》、袁崇焕研究文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藤县舞狮技艺”文献、龙母研究文献、藤县牛歌戏文献、藤县水上民歌文献、太平天国藤县籍李秀成等“四王”文献、藤县籍人士著作等13个专柜;并储备寓藤历史名人、藤县特产古龙八角文献、藤县籍大学生论文、民国时期孙中山在藤县的“白马会盟”军事部署历史事件文献等10个后续计划整理专题文献。使收集、整理和利用得以有序地按计划开展。

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查信息、建档案”等办法,为收集打好基础

图书馆的专职人员要了解地方文献产生信息,查找民间留存的地方文献,与地方文献作者(提供者)保持良好联系。逐步建立地方文献作者(协作者)的相关档案,建立一个让地方文献作者(协作者)互相交流的平台,为他们提供二次文献整理等服务,从而把地方文献作者凝聚在藤县特色传统文化文献资源中心周围,营造一个适合地方文献繁育的“软环境”,并初步形成一个“交流→研究→出作品→图书馆收藏→读者查阅应用→作者满意→地方特色文献资源获得有效利用”的良性循环系统,使藤县特色文化文献资源的收集利用事半功倍。

4.尽快开展特色文献的数字化等保障工作

藤县图书馆花了很大力量收集的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藤县牛歌戏”文献,是研究地方民间戏剧的第一手素材,其中的500盒录音磁带,还是牛歌戏最兴盛时的上世纪80年代留下来的“母带”(当时作为翻录用的种子带),因当时演唱者年老或已逝,现在的演唱者急剧减少,很多唱腔已经绝迹,而这些录音磁带就是维一能保存下来的第一手资料,可谓极其珍贵,但目前已经有少量磁带的磁粉脱落,急需要将录音带数字化来保存。还有馆藏的200多冊牛歌戏剧本,大部分是民间艺人的手抄本,有的纸质变脆,文字模糊不清了,也急需作数字化处理,以保留原貌。

5.积极参与藤县文化“软实力”建设,让文献“反哺”社会

在县委、县政府的相关文化等工作中,文献信息中心的人员要积极提供相关的文献服务,并指导和辅导社会各界利用文献。文献中心应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及各部门和有需要的民众推介所收藏的特色资源。在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利用馆藏特色传统文化文献资源研究、整理出二次文献,让社会得以更好在利用。

总之,地方传统文化特色文献是地方公共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具有厚重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对地方传统文化特色文献广泛收集,加强管理,有效利用,使之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服务,公共图书馆责无旁贷。县级公共图书馆要转变观念,不断开创新的工作思路,主动作为,进一步加强地方传统文化特色文献馆藏建设,并使之更好地有效利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全面、更高层次的本地特色文献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芬.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建设[C].全国民办高校图书馆与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研讨会.2005.

[2]陈忠信.强化特色服务意识,努力做好地方文献工作——浅谈县级公共图书馆如何搞好地方文献工作[C].福建省迎接21世纪的图书馆服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8.

猜你喜欢

县级图书馆有效利用传统文化
县级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探索
县级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有效利用视角分析医院档案管理
谈对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图书馆发展研究探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