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之我见

2019-03-30曾小玲

中文信息 2019年3期
关键词:实现策略公共图书馆

曾小玲

摘 要:图书馆开展信用服务,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开放、共享,能够更好地促进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多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已达成图书馆联盟,统一信用标准来为读者提供服务。本文就我国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现状以及实现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信用服务 实现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3-00-01

当今社会,互联网发展迅速,各种信息源涌现网络,公众对图书馆的信息依赖程度下降明显。虽然,我国已经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但是,受制于行政区划,跨区域的图书馆之间还是相当疏远的。要打破困境,提升图书馆地位,必然需要图书馆在更高程度上实现开放共享。图书馆界一直在为此而努力,开启信用服务也许是其中路径之一。

一、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的发展现状

信用在现代社会不再单单指金融信用,而是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信用社会的新环境下,图书馆也尝试与信用相结合,来提升服务水平。近年来,有不少公共图书馆在信用服务方面做了尝试推广。

上海市在2014年首先开启了图书馆信用服务实践,其模式是通过图书馆与征信管理和公共信用信息服务三方合作来实现的。2016年以来,浙江省图书馆和杭州、宁波、台州等市级图书馆相继开通了信用免押,但是标准不一。2017年4月23日起浙江省公共图书馆以整体对接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模式,打造全省统一的信用服务入口,推出标准统一的免押、免证服务。2017年杭州图书馆联合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等单位,先后主持召开了“2017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论坛”等3次学术会议。“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杭州宣言”在杭州发布,首批27家图书馆联合签署,“图书馆+信用”的杭州模式得到全国多家公共图书馆的积极响应。更多的公共图书馆愿意联合起来,通过信用推动图书馆的无边界,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为读者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

二、图书馆信用服务的实现策略

公共图书馆建立信用制度,推广信用服务,能够助力读者提升信用意识,督促读者养成良好的借阅习惯。笔者试从以下几点谈谈图书馆信用服务策略,希望能为信用服务在更多的图书馆落地实现贡献一点微薄之力。

1.加大资金投入

2018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提到,“加大对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将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但是,实际上公共图书馆,特别是资金匮乏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往往不是政府财政预算的重点,资金很难有保障,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要开展信用服务,公共图书馆的网络设备条件必须要跟上,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配置必须要满足应用要求。

2.建立信用评估机制

2.1借阅系统内部增加信用评级

在原来的借阅系统基础做二次开发升级,增加信用评级内容,相对较容易实现。可以依靠单个馆来构建,也可在已建立联盟的馆际间来做。凭借信用评级,对读者进行分类标识,对其进行分级授权。但是,这种方式,受区域限制比较大,覆盖人群范围不够广,适合欠发达地区做过渡性策略运用。

2.2引入第三方信用机制

如果能在不同的馆际间建立统一标准的信用制度,逐步建立信用共建共享机制才能更好地扩展覆盖范围。而成熟的第三方信用机制正是如此利器。比如,支付宝旗下的芝麻信用,其用户众多,覆盖范围广,几乎每个城市都有用户基础。如果依托这样的信用机构,来建立潜在读者与图书馆的联系,来实现“信用借还”“无押金借还”,图书馆的服务就不仅服务线下,而且能服务线上。只要信用评级合格,就可以享受借阅便利,真正让读者与图书馆零距离。

3.跨行政区划合作

我国的行政区划较为明确,各级行政区域都有相对应的职权部门。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也是分级分层管理,不同级别的政府部门对公共图书馆承担的责任也不尽相同,这样间接地导致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区域性限制。馆际间相对孤立,馆藏资源、信息资源有一定的封闭性,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难于延伸拓展,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于大部分地区。打破行政区划,让公共图书馆不再只服务于本城市居民,而是形成联合,跨区域合作、优势互补,用统一信用标准对接服务,让每个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益最大化是很有必要的。

4.建立“信用联盟”

公共图书馆与完备的“互联网”或“本地化”信用体系相结合,跨区域馆际间形成“信用联盟”,能够有效地将用户与图书馆连接起来,有利于打造“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圖书馆共同体,有利于充分共享馆藏资源,更好地实现服务均等化,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无边界、全开放”奠定基础。

各联盟馆无需大改现有配置,统一信用服务技术标准,相关业务规范,即可实现馆藏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对于读者来说,只需在一个馆注册,就可以同时享受到联盟内其他馆的服务,可以更容易的获取最新知识,享受更好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提高了读者获取信息的效率。

5.以读者体验为导向

目前的借阅制度,一般是读者支付押金,使用读者证借阅,逾期收取罚款。但是,读者偷窃、毁坏文献资料、超期不还、恶意不当使用电子资源等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可以说,图书馆所列读者行为规范,所采取的道德约束和收取滞纳金这些方式在规范读者行为方面收效甚微。如何在降低门槛的同时有效提高读者信用度是公共图书馆面临的问题之一。接入信用服务以后,读者会得到相应的信用评级,也必然会为了提升自我信用而在借阅行为上更加合乎规范。让读者有更好的体验,利用更多的馆藏资源,是图书馆推出信用服务的目的。而读者在图书馆提供的信用服务方面的反馈,恰恰是图书馆改进服务的灵感之源。重视读者体验,以读者体验为导向,图书馆信用服务才能更好地发展,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结语

信用服务的开展与推广对于图书馆来说,可以大力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大力开发潜力读者,提升人们的阅读热情,有助于培养人们的阅读习惯,有利于书香社会的建设。对于读者而言,降低了门槛,节省了成本,免去了缴纳押金现场办证的繁琐程序,不用再为距离头疼,通过信用平台可以更好地获取资源。公共图书馆开展信用服务的实例还不是太多,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相信随着信用服务的扩大推广,必定会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信用服务体系,让图书馆信用服务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褚树青,宋红霞.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的价值解读[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8(4).

[2]寿晓辉,叶丹,翁亚珂.公共图书馆开展信用服务的实践与策略——以杭州图书馆为例[J].图书与情报,2017(5).

[3]褚树青,图书馆+信用: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愿景[J].图书与情报,2017(5).

[4]褚树青,屠淑敏.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的缘起、价值和创新意义[J].图书馆学刊,2018(1).

猜你喜欢

实现策略公共图书馆
电能替代管控一体化的实现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初中英语阅读中翻转课堂的实现
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