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理论实际结合困惑及解决策略
2019-03-30周家飞
周家飞
摘 要:对初中语文教师来说,为了更好地满足岗位需要,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各种教学理论,研究课堂改革相关理论与经验,探讨如何有效的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如何更好地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通过理论学习来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提升对语文教学的认识,但是一进入到实际教学中,就出现理论实践两张皮的现象,依然受到旧有的教学习惯的影响,停留在条条框框中,无法处理好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关系。对初中语文学习来说,将理论研究工作与教学实践有效结合在一起,避免对教学理论的生搬硬套,教学效果将得到明显提升。从当前我国初中语文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初中语文理论研究与实际结合的必要性,探究如何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开展教学工作。
关键词:初中语文;理论研究;教学实际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教学理论研究也在热火朝天地开展,初中语文教学也不例外,甚至教师研究的热情远远超过其他学科。但是从实际语文教学情况来看,社会各界对语文教学的批评声音远远盖过了对其赞扬的声音,甚至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非议。语文理论研究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与超脱性,脱离教学实际研究理论,理论研究似乎并没有在教学中发挥对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各种语文理论研究工作此消彼长,一阵风似的出现,又马上消亡。需要我们针对语文理论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结合在一起,不脱离实践研究理论,也不盲目开展无理论教学。
一、语文理论研究存在的困惑
(一)语文理论研究的“驴马化”
从生物学上来说,驴马杂交成骡,这主要是由于驴跟马之间存在能够自行结合并且进行优化组合的内在因素,语文理论研究也是如此。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各种来自西方的技术与思潮理论大量涌入到国内,对国内各方面造成巨大的冲击,就如同其他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一样,语文理论研究也表现出开放的新局面,生机勃勃,来自社会学、伦理学、美学等学科的诸如信息论、控制论等理论都被语文理论研究接收过来,在接收过程中有很多具有创新价值的理论移植与嫁接,但是也存在很多盲目引用,用新名词对旧模式进行解释说明,生搬硬套,好像什么理论都能与语文研究攀扯到一起,理论研究变得非驴非马,呈现骡子怪相。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对新事物我们只能够进行创造性的借鉴,不同学科之间是存在一定的边缘区,这些边缘区都有各自的规定,性质上不一样,如果忽略质的不同,硬性开展野蛮的移植,虽然整体看起来热闹精彩,但是更多的研究都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主义,“驴马化”发展也是必然的。
(二)语文理论研究的“传统化”
虽然传统并不等于封闭,但是传统常常会造成封闭的出现。中国语文教学一直以来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语文理论研究者们一直用尽全力进行研究,想要摆脱传统文化对语文教学的束缚。可是也正由于传统文化的深入骨髓,相关的理论研究也不可避免被不自觉地传统化。在当前我国语文理论研究领域开展的不少理论研究都是即兴的,是顿悟出来的,研究者们还没有适应新的研究方法,通过实验去验证相关的理论,也不愿意花费时间开展定量与定性分析,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虽然有大量的研究论文提出了不少新的理论概念,但实质上依然是封闭性的、传统化的理论研究。
(三)语文理论研究的“权威化”
无论在哪一个领域都存在其权威,但是却不能够权威化,权威化对领域的发展来说是很可怕的一种倾向。然而在如今的语文理论研究中却开始出现权威化的倾向,甚至比起其他学科权威化倾向更加明显,对于权威学者的理论不敢有任何怀疑,更不用说非议,将其理论视为法规与大纲来执行。翻开语文理论研究相关的杂志,权威学者们占据了大量的篇幅,俨然已经成为科研明星。从整个语文理论研究领域来看,科研的气氛过于和睦,大家各说各话,很少存在争执与非议,彼此之间缺乏研究探讨,处于互不相干的状态。
二、初中语文理论研究与实际结合的必要性
对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如何正确有效地处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际工作之间的关系是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所在,不仅是教师教学的需要,也是出于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对于学生来说,在学校学习中接触到的主要是书本上的间接性质的知识内容,都是由前人在进行大量的实践之后总结归纳出来的,是人类用行动践行出来的已知的真理。同样的道理,对于教师来说,语文教学相关理论都是在很多教育工作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对教学实践的開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如果教师能够在充分理解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语文课堂教学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开展教学实际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理论研究,理论将会更贴近教学现实,才具有说服力,能够真正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指导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才真正具有研究价值。
三、初中语文理论研究与实际结合的策略
(一)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都是通过书本反映出来的简洁的知识内容,这对初中语文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知识来源,但是书本知识重要也不意味着生活实践中获得的知识不重要,如果过度侧重书本知识而忽略实际生活教学,学生构建的知识体系是残缺的、不完整的。现阶段在我国初中语文素质教育过程中一直都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只重视书本知识,忽略生活实际,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死记硬背,高分低能,不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语文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实际的学科,开展语文教学不能仅仅盯着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更应该在日常开展的字词句篇的学习与训练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大胆地去认识自然、融入社会,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形成内在的改变世界的原动力,成为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人类。
在当前初中语文教材中,我们的专家学者精心挑选了很多名家名篇,其中有部分文章所反映的生活情况可能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距离,感到陌生,要想让学生切实理解文章中的情感,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就需要将文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实际生活中开展教学。
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对于文章所描写的“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可能会有部分学生觉得很难理解,不就是买几个橘子吗,真的会让人流泪,是不是在写作中采用了夸张的手法?这实质上都是学生不能理解作者对父亲的感情造成的,需要教师从学生实际生活中与作者沉迷感兴趣事物时相类似的经历中挖掘共同点,通过入情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比如,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病时爸爸妈妈熬夜照顾自己的感动,在这样的情感类比过程中,学生思想入了境,情绪入了情,这篇文章的感染力也就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联系生活实际的学习方法,能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过往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已经证明,初中语文教学要想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好有字的书的同时,还要想办法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与现象,在生活中积累知识,学好无字的书,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与探究能力,帮助其更好地开展语文学习与理解。
(二)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活动相结合
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活动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通过课堂教學,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课外与校外活动的开展。而借助课外与校外活动的开展,能够大大拓展学生现有的知识面,实现学生生活经验的累积,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加丰富的生活经历与背景。因此为了积极响应教育部门“三个面向”的教育发展战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很多学校在推广素质教育过程中搭建起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将传统的大班集体教学与个性化的因材施教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比如,在学习《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一文时,可能学生对于文中祖国正在越来越强大的感受还只停留在文字层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一起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在综合国力发展方面的相关纪实片,通过影视资料更直观地感受阅兵带来的视觉震撼。而要想做好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有必要对现有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目前初中生需要完成的课业负担已经非常繁重,如果不进行一定的调整,很难有效开展课外活动。
课堂教学改革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首先,要精简教材内容,新大纲的出台为教学改革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其次,要转变教师教学思想,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处理好教师的知识传授与学生智能发展的关系,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理清语文学习与学生对事物认识的关系;再者,要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在正确掌握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后要对现行的考试制度与方法进行改革。
在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的同时,课外、校外活动的开展也需要掌握好方法,可以在与课堂教学相配合的情况下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同时做好学生课外习作指导,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文艺晚会、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的社会活动。
(三)学与用相结合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办法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语文,通过系统的语文学习来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在学的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训练学生在生活中应用书本上的知识,将读书与知识使用结合起来开展教学工作。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语文教学中可以根据生活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常用应用文、常用字等教学内容,比如教学生学会写书信、写合同、写收据、写借条等,将学习与应用密切关联在一起,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将新课程改革真正在课堂中推进,完成素质教育赋予教师的教学使命。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更需要注重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开展的意义并不仅仅只是教会学生某一个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搭建课堂教学活动场所,实现课堂交流与对话,将教材中精心选择的一篇篇充满智慧的文字中所蕴含的思想与情感内化为师生的情感与情操,对学生看待世界、思考问题以及表达自我的方式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最终帮助其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通过互动引导学生参与,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内在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培养学生的互作合作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这些教学目标的实现最终都是建立在有效语文教学基础上的,语文理论研究更多的是为教学实践的开展提供理论指导。我们需要明确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际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二者之间又存在内在的密不可分的关系,需要我们研究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渗入教学理论知识,提高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同时又要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开展理论研究,对于如何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效转化,还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何孟.如何将语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5):157.
[2]索瑞玲.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
[3]李海林.论语文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05(10):18-21.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