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的载体创新
2019-03-30史孝成蔡敏
史孝成 蔡敏
摘 要: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留守儿童有的和父母一方留守,有的和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留守,甚至还有极少数独立留守的情况。留守儿童的教育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应当看到,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是其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其道德素质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应当通过完善学校道德教育制度、创新学校道德教育活动、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有效结合,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道德教育。
关键词:留守儿童;道德教育;学校;家庭;社会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不断增加,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大部分为人父母的进城务工人员无法带子女一同进城,由此,农村留守儿童便成为我国乡村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所谓留守儿童,有的是父母一方单亲外出打工,有的是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留守儿童有的和父母一方留守,有的和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留守,甚至还有极少数独立留守的情况。留守儿童的教育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应当看到,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是其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其道德素质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然而,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教育的乏力、学校教育的薄弱,使得目前留守儿童的道德状况不容乐观。如何通过加强留守儿童的学校道德教育弥补传统家庭教育的不足,是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农村学校道德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有效的道德教育应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学校道德教育是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发展的主要路径,加强留守儿童的学校道德教育,我认为应当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进行制度创新
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农村初中学校应该建立分类管理制度,给留守儿童建立專项档案,健全家庭联络制度,将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时与儿童父母或其他受托监护人进行沟通。此外,学校还可以与相关部门合作,积极探索开展受托监护人道德教育能力培训的新形式,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组织,积极开展各种培训活动。
二、进行活动创新
农村初中学校的道德教育应精心设计以“爱”为主题目标,教育留守儿童从学会爱自己,到学会爱他人,包括父母亲人、老师同学,再到爱社会、爱祖国。农村初中学校的道德教育应注重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遵纪守法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感恩教育等。在教育方式上,要提升学校道德教育效果,需要改变传统的说教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当看到,在道德教育中,枯燥的概念、抽象的原则往往让被教育者敬而远之,甚或反感、回避。对于成长期的儿童来说,道德叙事是一种适合其生理和心理特征而易于接受的方式。所谓道德叙事,是指教师通过道德故事的讲述和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发展的活动,把道德理念、道德价值、道德规范融入故事叙述中,让学生感到生动、亲切,并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地接受道德教育。“德育叙事是用别具匠心的方式为德育研究提供了不同于理论表述的另一种话语体系,在提供语言工具的同时,引进表述内容的变革,关注德育事件的真实。”此外,情境教育也是一种较好的道德实践教育方式。通过设立特定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模拟,进行道德思考,作出道德判断,学生通过心理和行为的道德体验提升道德兴趣,这对学生的道德能力提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进行教师队伍建设模式创新
农村初中德育效果的提升离不开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德育教师队伍。学校应该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提升德育教师的质量,增加德育的数量,从而为提升学校德育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学校应该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包括道德教育、心理健康辅导、法制教育等知识和技能培训,从而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教育能力,使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不失时机地帮助留守儿童树立道德观念、践行道德行为,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道德进步的需求。学校还应加强教师尤其是德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教师的言传身教、行为示范能对学生的道德进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德育教师应该具有更高的师德水平,方能以高尚的道德人格感染和引领学生的道德成长。在对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中,教师要特别针对其留守状态导致道德问题发生的可能性与易生性,注意加强交流、观察和关爱,通过真情感化等方式,促进留守儿童道德成长。
农村初中学校应该以道德教育为主导,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三者有效结合。强调以学校道德教育作为实现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发展是基本的路径,必须同时加强家庭道德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从而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否则,学校道德教育可能会出现“5+2=0”的情况,也就是学校道德教育在5天中给予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可能会因为双休日在家庭或社会中遇到的事件和各种信息而被削弱甚至完全消解。因此,对于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而言,应当通过各种方式改变其家庭道德教育缺失的状况。父母尽管不能长期在家中陪伴,但应强化意识,将留守儿童的道德成长放在一个较高的地位。在外时应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加强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关注其道德状况,同时,尽可能充分利用各种假期与孩子团聚,并抓住时机进行言传身教,发挥自身的道德权威力量。此外,学校与家庭应加强对话与交流,使学校道德教育和家庭道德教育相互契合、相辅相成。有利于学校、家庭、社会形成道德教育合力,有利于推进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
研究项目:本研究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研究》,课题批准号:YC2017170。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