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与思考

2019-03-30廖星男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2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独立学院课程改革

【摘 要】 文章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为例,根据目前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教学改革建议:高校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和管理;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进一步明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采用多元化的互动教学形式;注重教师的选拔和培养。

【关键词】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程改革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知识、科学、实效、操作于一体,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和面临的种种问题,如何帮助大学生解决常见的心理问题,培养大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当前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且紧迫的任务。

一、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分析

独立学院是由教育部负责审批的普通本科高校(申请者)与社会力量(合作者)合作创办的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是介于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之间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为例,虽建校只有十年,但发展迅速。独立学院学生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既具有普通高校大学生共同的文化背景,又具有特殊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

1、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差

独立学院学生相较于普通高校(一本、二本)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弱,成绩普遍较差。从学习效果、课堂反响、实践操作等方面来说,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差的特点。

2、思想活泼,具有突出的个性,创新能力强

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思想活跃,热爱并敢于尝试新事物,动手能力强。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为例,学校学生对校内外活动非常感兴趣,积极参加各类活动,表现欲望强烈,具有突出的个性。在课堂内外也常常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独到,具有很强的主观创新意识。

3、心理承受能力差,意识形态不坚定

独立学院的学生相较于普通高校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加上目前“90”、“00”后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保护得很好,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面对新的生活环境、人际情况时,显得无所适从、茫然无措。这样的生活背景使学生在思想上容易产生极端想法,在行为上容易冲动。另外,如今网络文化和部分不正当的社会风气易对大学生造成思想冲击,使得学生在对待问题时易产生过激和不理智的想法和行动。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现状

1、学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重视程度不高

根据教育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多数独立学院都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但多数独立院校将该课程定性为辅修课或选修课,学时不多。以信息科技学院为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虽为必修课,但每学期只安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12—16课时,每周两课时,上课时间六周左右,且均安排在下午或晚上上课。不论是上课时间还是课程数量都远低于专业课程。因此,不少师生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副科”,觉得对于大学的学习不重要,作用不大,所以教师在教学和学生学习时都不够重视,这严重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2、课程设计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

有学者对大学生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情况做了调查研究,研究显示,对于该课程,学生最感兴趣、觉得最实用的内容是“提升人际交往的技巧”、“如何控制不良情绪”、“如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的问题,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上可以看出,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心理需要。可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课程安排、作业布置等方面都偏重理论教学,与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有所偏差,没有起到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作用,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3、教学目标不明确、课堂效率不高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提高课堂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做到教学有效性,如何评判教学达到了有效性,这就需要我们正确认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是否一致。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一门课程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各高校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学习心理学相关专业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目标设置不够准确,导致课堂效率不高,理论与实践脱离,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没有发挥出本该有的作用,无法达到本课程发展性目标和人格完善目标等高层次追求。

4、课程教学方法单一、老套,课堂气氛不活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一门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不同的是,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方法应该随着时代和学生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目前多数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单一,普遍采取的是传统的讲授法,即老师单方面在讲台上根据大纲向学生介绍课程内容,师生互动少,课堂气氛很沉闷,老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很难知晓。而且上课地点也多是普通教室或电教室,为方便学生了解上课内容,多数老师都会根据上课内容制作PPT,但通常只有这一种形式,所以这样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该课程兴趣降低,也无法达到课程预期目标。因此,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改革非常重要。

三、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建议

1、高校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和管理

在高校,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授课时间不长,多数高校教务部门和教师对此工作不够重视,认识不到位。受此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管理和实际操作中存在认识的偏差。第一,有些高校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一种意识、思想上的教育,不需要专门开设课程进行讲授。或是迫于社会压力和上级检查的压力,将本课程作为学校应付相关检查和评估而设置的浮动项目。第二,有些高校认为,学校平时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无需再另外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课程。正是由于这种认识的偏差,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重视,导致在实际教育中,简单地以思政教师或辅导员等非专职老师替代心理健康教学人员,使得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性不够,形式单一,收效甚微。从目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结果来看,学校、老师是否重视该课程的安排和教学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是否顺利开展、课程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要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落到实处,真正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就必须首先转变学校管理者的教育观念,端正其如前所述的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两种不正确认识。

2、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内涵,明确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和层次,懂得什么是一般的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等。教学内容应针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论述。针對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应根据学生的所处时期的特点改革、更新教材,遵循积极心理学理念,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为主线,围绕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吸收最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密切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通过案例引导,行为训练,心理测试等形式,向大学生系统地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进行专业学习,帮助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快速适应环境,帮助学生解决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困扰,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3、进一步明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具有合理统一的教学目标是一门课程能够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公共选修课,本意是希望让学生通过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目标设置不恰当,使得课堂安排不紧凑饱满,教学效果不好。故笔者认为,要想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科学规划和建立相应的课堂教学体系,设置恰当的教学目标,紧贴学生实际需求,才能更好的完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采用多元化的互动教学形式

教学方式是否多样、灵活、有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其他专业课,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为例,心理健康教育虽为必修课,但对于非心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课程设置过于死板,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会对该课程降低兴趣,从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理论知识讲授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体验互动、案例分析、户外拓展、团体讨论、心理训练、角色扮演等形式,把严肃生硬的课堂变得生动活跃,把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用通俗易懂的、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传达出来,把课程建设和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结合在一起。改变传统的只有老师一人主讲,学生零互动的模式,真正使学生参与进来,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5、注重教师的选拔和培养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拥有一支素质强业务精的专职教师队伍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前提。高校在选拔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从严要求,上岗前做好岗前培训,上岗后定期举行经验交流培训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各高校间也可经常交流,把最新的教学方法相互讨论,共同为心理健康教育课努力。学校要加强任课老师的培训,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培养、教育和训练规划,通过各种形式对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为现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习、深造提供条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新时代大学生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成败。因此,对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十分有必要,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不断加大教学监管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逐步实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让学生获得可以受益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使心理健康教育课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静. 开展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中国职工教育, 2014(14)33-33.

[2] 苏丽丽.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界, 2011(21)57-57.

[3] 胥继华. 关于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28(2)127-128.

【作者简介】

廖星男(1992.05—)女,广西桂林人,本科,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独立学院课程改革
浅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及建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新趋势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的实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