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教育思想蕴含的多维育人理念

2019-03-30寇杰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习近平

寇杰

【摘 要】 本文分析梳理了习近平的相关讲话,探析习近平多维育人思想理念的内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个人修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夯实民族精神动力;树立远大理想和执着信念,增强担当意识;积极向模范人物学习,锤炼自身道德品质;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践,练就过硬本领;在平凡岗位“埋头苦干”,于艰苦环境中甘于奉献;培育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尊重法律权威,培育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助力打造美丽中国。

【关键词】 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育人理念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时常强调:“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凝聚着青年的热情和奉献”“青年是社会主义建设不竭的力量源泉”“我们的明天需要青年人接着奋斗下去”,这些以新形势下青年群体特征为依据的重要论述,对青年的历史作用、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给予了极力肯定。同时也阐明了其青年教育思想的逻辑起点,回答了为何要教育青年的问题。而针对如何教育青年的疑问,他通过讲话、回信、座谈等形式予以论述,内容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理想信念、思想品德、知行合一、奉献和苦干精神、创新意识、法治观念、生态文明等九大教育路径,不仅成为新时代青年教育工作的理论向导和實践引领,也对新形势下广大青年群体认清时代表征、进行自我定位、承担自身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二、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教育思想的多维育人内涵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个人修养

著名的“扣子论”,表明了习总书记对青年价值观教育的高度关注。在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我国社会共同价值原则、价值规范和价值要求的准确提炼,对于新形势下青年提升个人觉悟、凝聚社会合力、增强爱国力量意义非凡。针对其教育路向,总书记要求:国家和党团组织要提供基本法理支持和制度保障、社会群体和学校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广大青年要不断进行自我主体教育。

他着重强调青年本体教育,认为青年在成长过程中既要以自身茁壮成才为目标,亦要着眼社会发展和国家未来,要将个人理想与社会价值、国家利益结合起来,处理好这三大维度的关系。他还总结出“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八字真经”,为青年不断吸取精神营养提供借鉴。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形势下,广大青年要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作为自身行为准则,认真领悟其真正内涵,友爱他人、关爱社会、热爱国家,以崇高个人修养促进社会发展、国家强盛。

2、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夯实民族精神动力

优秀传统文化在民族发展史上具有永恒价值,已成为国民精神认同的基质。习总书记说:“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深刻阐述了青年结合新时代形势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除此外,他以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为理论支撑,论证了青年传统文化教育的时代背景、现实途径、基本原则等内容,对教育工作者及广大青年极具启示。

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要正视复杂多变国际竞争环境的呼唤、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诉求、部分青年个体不认同传统文化等形势,运用新媒体网络大众传播、学校教育场所讲授、传统节日隐形弘扬等途径,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工作。新形势下的新青年,更需善于把握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平衡,处理好民族特色和时代价值的内在联系,本着好学、敬仰、科学态度,向其学习家国情怀、社会观念、人格修养等优质内容,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助力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传统文化观,夯实民族精神动力。

3、树立远大理想和执着信念,增强担当意识

总书记强调:“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明确指明了树立理想信念的必要性。理想信念是青年成长成才之“钙”,当年在陕北处于青年时代的他,在仔细思考“生存还是毁灭”问题后,立下了为祖国和人民奉献自身的信念,并以此为自身“补钙”,勇于担当,时刻将祖国和人民装在心中。

新时代条件下,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广大青年的共同理想,圆满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全体青年的崇高信念。所以,青年要用时代精神武装头脑,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社会状况正确把握的基础上,将宏远理想与微观理想相联系,将国家信念与个人信念相结合。同时立足实践,“不闻大道则志不宏,不听至言则心不固”,要闻大道、立大志、行大为,胸怀宽广,少计个人得失。要把国家梦、社会梦融入个人梦之中,以“钙”的方向性、动力性特征为指引,勇于担当。

4、积极向模范人物学习,锤炼自身道德品质

“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是习总书记对修德必要性的阐述。那青年该如何崇德修身呢?总书记又说:“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青年模范人物是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为广大青年锤炼自身道德品质提供了方法论。

“榜样”出自《俯镜亭》,原意指模样,后演变为典型、楷模。在新形势下,模范人物构架了创新、进取、自律、谦虚、勤俭、奉献等德育内容体系,为广大青年知德、树德和践德提供逻辑借鉴。广大青年要重视模范人物引领作用,积极传承典范的先进事迹、崇高道德、可贵品质。同时要深刻理解新形势下当代道德的话语内涵,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严于律己,纯洁思想,陶冶情操,端正品行。注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有机结合,积小德而养大德,常思道德之念、常行道德之为、常做道德之事。

5、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践,练就过硬本领

习总书记常告诫广大青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要“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表达了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性。

作为新时代青年群体,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莫过于就业压力。针对这种情况,总书记提出了“知识+技能”的青年教育模式。他强调青年首先要将学习作为一种责任,认真习得有关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在内化于心的基础上外化于行。所以青年要认清“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稍一懈怠就容易落后”的现实,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与能力。在必要的“有字之书”学习完成后,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书本用到现实,深入基层学习操作技能,积累社会经验以丰富理论,用求知精神在实践中验证和补充专业知识,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在生动的实践过程中增长见识、锻炼意志,练就过硬本领。

6、在平凡岗位“埋头苦干”,于艰苦环境中甘于奉献

2013年12月5日,习总书记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赞扬他们“走进西部,走進社区,走进农村,用知识和爱心热情服务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的先进事迹,表扬他们踏实苦干、奉献社会的行为。

这是习总书记再一次阐明他对青年苦干和奉献精神培育的理解。在给西部支教大学生、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代表等人的回信中,他都特别强调“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观念。在青年苦干和奉献精神培育工作中,更需以此为指引和动力。青年顶天立地,“天”是理想信念,“地”则是基层实践。广大青年要借助年轻优势,不挑剔学习和工作环境,以做好本质工作、实现自身价值为目标,发扬工匠精神,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要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惧怕环境艰苦,“筚路蓝缕、手胼足胝”,辛勤付出,甘于奉献。

7、培育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这是习总书记对青年的高度评价,也是广大青年在新时代形势下适应新变化、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强大动力。

在过去,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大都依赖资本、资源、劳动力等低端生产要素。新形势下,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传统生产要素优势逐渐丧失,亟须时代主人——青年及时适应新变化,以创新驱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广大青年要发挥思维活跃、思路宽广优势,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尊重创新规律,以问题导向为科学路向,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和“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从“创业梦、创客梦、科技梦”等形式入手,“继承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原始创新”,提升个人创新竞争力以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稳步提升。

8、尊重法律权威,培育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当下中国,法律就是规则权威,需要被尊重。稳固的法律法规能让社会成员最大限度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让社会和谐共处,定心前进。

习总书记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中特别指出:“法治意识的培育是要从青少年时期就抓起”,这与他一直强调的“努力在全社会树立法治信仰、形成法治风尚”相得益彰,都指出了青年尊重规则、遵守法律、构建法治的重要性。同时,他给出了“在相关学校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将法治教育引入学校德治教育过程”等青年法治意识具体培育途径,这对于青年在日常生活中培育自身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提出了新路向。广大青年要了解法律基础知识,知道何能为何不能为,时刻以法律规范自身行为,且时刻以法保护自身权益。以四维路向保障自身做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新青年。

9、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助力打造美丽中国

习总书记一直强调:生态文明是功在当代的民心工程、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自2013年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的论断,略览而后一系列理论指导和行动实践,生态环保、生态文化、生态道德、绿色发展、绿水青山等鲜明表述,都阐明了习总书记对美丽中国建设的规划和期待。

在当下,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是全面小康的突出短板,全社会要以新目标、新观念、新路径及新制度来解决这一短板。广大青年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为此出力。青年要以负责的态度、反思的精神、改进的视角认真领会和践行总书记的嘱托:增强节约意识,厉行勤俭,拒绝奢靡之风、享受之风,浪费之风;增强环保意识,在发展经济和享受物质成果时,注重环境持久清新,以环保为荣;增强生态意识,常怀危机之感,从小事做起,以生态为时尚。唯有如此,才能让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助力打造美丽中国。

三、结语

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蕴含着多维育人路径,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加以挖掘,以促进新形势下青年教育工作稳步前行。青年群体更应认真领悟,努力做新时代的合格新青年。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2] 胡洪彬.习近平青年观的五重新境界[J].五邑大学学报,2015,17(02)73-77+94.

[3] 习近平.不赞成课本去掉古代经典诗词[N].新京报,2014-09-10.

[4]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3(10)3-5.

【作者简介】

寇 杰(1994—)男,陕西安康人,安徽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习近平
习近平,大国抗疫与经济重启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习近平用典
习近平的会议外交:谈问题,交朋友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知之深 爱之切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