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欺凌产生原因及防治策略

2019-03-30陈雪梅

科学与技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预防策略校园欺凌农村小学

陈雪梅

摘要:近些年来,校园欺凌事件的频发以及所产生的严重负面影响,使得社会各界不得不对此更加重视,如果不能有效遏制校园欺凌事件的蔓延趋势,就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严重影响。而农村校园作为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重灾区,需要相关学校和教师对此给予重视,通过对校园欺凌产生原因的深入分析,来制定出针对性的防治策略,从而有效解决农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农村小学;校园欺凌;预防策略

引言

校园欺凌是大中小校园里普遍存在的一种情况,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如学生个体的身心情况、法制建设以及学校监管等因素。如果在处理校园欺凌时存在不当就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他们未来的成长非常不利。农村小学由于地理位置和学生个体的特殊性,在校园欺凌问题上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行预防,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的产生原因

校园欺凌事件的防治一直以来都是大中小校园管理的重点。校园欺凌主要有两类,一种是身体上的欺凌,如掌掴、推搡以及拳打脚踢等;一种是心理上的欺凌,如恐吓、侮辱以及敌视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网络欺凌现象也越来越多,欺凌者会将欺凌的过程通过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发布到互联網上,不仅会对被欺凌者造成二次伤害,甚至会导致被欺凌者自杀。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探讨了农村小学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

1.缺乏对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的重视

农村小学校园里有着较多的留守儿童,这些学生由于长期缺少有效的家庭管理,缺少精神上的关爱,使得他们很容易出现欺凌行为,或者被欺凌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抚慰。很多小学生如果被欺凌,面对缺少父母的情感支持和关爱,容易出现情感上的负面情绪,从而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同时,由于小学生本身没有丰富的阅历以及自我调节能力,在面对这类问题时就使得伤害更加严重。加上农村小学管理上问题较多,学生在被欺凌后无法得到有效引导,欺凌所产生的伤害很可能会伴随着他们的成长。

2.农村小学校园反欺凌教育和机制不够健全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学生的数量这几年一直在减少,使得部分农村学校被合并,很多学生上学需要选择住校。从相关的调查研究结果来看,寄宿学校欺凌事件的发生概率明显要高,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在农村小学没有完善的反欺凌教育,既便有也都流存于形式,在面对校园欺凌时基本都是采取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缺少后续的持续关注;其次,在农村小学里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非常大,陪伴学生的大多是祖辈或者亲属,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的情感压抑会在长期的积压中容易转移到同伴身上,产生欺凌的行为;最后,农村小学由于自身条件有限,缺乏完善的监控系统,一些欺凌现象无法被及时发现,导致对欺凌处理上不够及时。加上反欺凌预警机制和处理机制的不健全,使得欺凌事件不能及时有效得到处理。

二、防治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的策略

虽然校园欺凌主要发生的场所在学校,但防治校园欺凌则是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共同参与,如果仅仅依靠学校防治是不太现实的,防治的效果也不会理想。对此,笔者就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个层面分别探讨了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的防治:

1.家庭层面

首先,家庭应该做好相应的心理疏导工作,疏导的对象不仅是被欺凌者,也需要注重对欺凌者的心理疏导,以此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塑造他们的健康心理;其次,要多跟孩子进行交流,营造良好的家风,并且要与孩子共同面对欺凌问题,帮助他们及时走出欺凌的阴影;最后,需要加强对孩子的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以此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并引导孩子与同学相处,让他们能够懂得妥善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

2.学校层面

学校作为校园欺凌的主要场所,在防治方面要完善相应的机制。首先,学校必须根据实际的情况来构建校园欺凌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让学生能够以合理的方式面对欺凌;其次,学校必须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并在课程教育中融入反欺凌教育,加强学生应对欺凌的能力;最后,要引导学生搭建良好的、融洽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及时解决生活学习中的矛盾,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3.社会层面

首先,要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正面宣传教育,促进社会的和谐、友好,通过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来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具有高素质、高涵养的公民;其次,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校园周围社会环境的管理,避免不良的社会环境对学生产生影响。同时,利用定期举办的反欺凌活动来建立校园欺凌有效防治的社会环境;最后,要加强与学校之间的联系,通常来构建预防、惩治和监督校园欺凌的机制,并基于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针对性的校园欺凌政策法规,加强对欺凌者的教育与惩戒工作,以此杜绝欺凌现象的频发。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防治农村小学校园欺凌事件的过程中,学校需要深入分析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以此来促进校园环境的和谐与安全。同时,还需要与家庭、社会建立联系,只有通过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防治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朱赐宏. 农村小学校园欺凌产生原因及防治策略[J]. 考试周刊,2017(94).

[2]汪宗伟,刘晓军. 农村小学校园欺凌预防策略探讨[J]. 新校园(中旬),2017(6):17-17.

[3]李自平. 农村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及防治对策[J]. 新课程,2018(7):67-67.

(作者单位:广西省南宁市上林县城南小学)

猜你喜欢

预防策略校园欺凌农村小学
普通高校大学生篮球爱好者运动损伤状况及预防策略分析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论电力工程建设内部控制关键风险点的预防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大学生运动性猝死与体育运动的医务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