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形地势评价的川陕革命老区特色小镇发展格局研究

2019-03-30彭洪斌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农村发展

彭洪斌

(四川文理学院a.生态旅游学院;b.美丽中国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四川 达州635000)

1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以来,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促使各级政府日益关注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幸福感越来越强.[1]2005年政府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3年,结合各地区开展新农村建设的经验,提出美丽乡村建设;2016年开始将特色小镇创建列为农村重点工作之一;在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实施乡村战略,对农村产业融合和用地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凸显乡村建设的重要性.

特色小镇,作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推进的重要任务.建设特色小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动能转换,有利于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利于发挥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

通过政府的不断投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村面貌出现了显著改变,但是广大农村地区过于分散的村庄和居民点,以及特殊的地形地势条件,也导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计布设的难度和成本大大增加.但当前农村产业单一、收入水平低、劳动力外流、环境恶劣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依然制约着农村的发展.[2]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多规合一”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规划,推进乡村振兴.[3]

从国内外众多研究成果来看,对川陕革命老区乡村产业发展格局的研究非常少,尤其是运用GIS技术开展农村规划设计几乎没有,因此基于地形地势评价的川陕革命老区特色小镇发展格局研究,具有非常强的研究价值.为了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川陕革命老区发展滞后的特殊问题.文章以川陕革命老区四川省大竹县庙坝镇为例,选取研究区30分辨率的DEM数据、google卫星影像、土地利用和经济社会等数据,运用RS与GIS相关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结合数学评价模型,得到研究区地形地势适宜性评价结果,在评价结果基础上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构建了研究区发展格局.研究结果对推动研究区基础设施的改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研究区概况

2.1 数据来源

选取研究区30分辨率的DEM数据,用于提取研究区等高线、高程、坡度,主要来源于地理空间数据云;google卫星影像和土地利用数据,主要用于地表现状分析;人口、经济等国民经济社会数据,主要用于发展格局构建,数据主要来源于庙坝镇人民政府,以及2018年11月8日课题组实地调研获取的一手资料.

2.2 研究区概况

庙坝镇位于大竹县西南端,地处东经107°07′,北纬30°36′,距大竹县城23km,距达州市95km、距重庆市120km.全镇国土面积70km2,全镇辖2个社区居委会,11个行政村,常住人口42636人,2017年全镇GDP实现总产值12.39亿元.地形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海拔1350m,最低海拔300m.土壤以灰棕紫泥田为主,现有耕地面积22335亩.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7℃,年降雨量1296.6mm.

大竹县庙坝镇是全国卫生城镇、第四批省级试点小城镇、中国苎麻产业基地、川东北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达州市域南部商贸中心、工业重镇和中等城市、省级乡村振兴试点镇.

3 地形地势指标评价

3.1 高程分布

庙坝镇地处华蓥山、铜锣山之间的宽阔槽谷地带,镇域自西向东由浅丘逐渐向平坝过渡,属浅土丘陵地区,山多平坝少的地区,槽内丘陵起伏,浑圆错落.整个地形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海拔地区为华山村,海拔约1350m,最低海拔地区位于镇域东部平坝区域,海拔约300m.境内西部为华蓥山脉的一部分,地势向南逐渐降低,成为沟谷相间的深丘和浅丘地带.庙坝镇整体地势比较低平,地势相对较低的区域分布在中东部村,海拔主要在300-450m范围内,华山村和白槽村海拔较高,900m以上区域所占比重较大.

运用ArcMAP提取研究区高程数据,海拔在300-450m 的区域面积达41.51km2,占比59.30%;海拔在450-600m 的区域面积达10.95 km2,占比15.64%;海拔在600-750m的区域面积达8.42km2,占比12.03%;海拔在750-900m的区域面积达7.31km2,占比10.44%;海拔在900m 以上的区域面积达1.81km2,占比2.59%(表1、图1).

表1 庙坝镇各高程面积统计表

3.2 坡度分布

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 190-2007)及有关要求,结合3S技术,运用ArcMAP进行坡度评价.庙坝镇西部山区地形坡度较大,东部和东部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地形坡度在15°以下的土地面积占49.5%,适宜于开发和建设的面积较大.坡度较小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庙坝场镇周边,以及五桂村、中桔、白鹤、寨峰、长乐、跃进和老场等村,主要是由于这些区域海拔比较低,比较平.地形地势起伏较大的村主要分布在华山村和白槽村,以及花板桥村、黑水村和长乐村的西部区域(表2、图1).

表2 庙坝镇各坡度等级面积统计表

图1 庙坝镇高程和坡度分级图

3.3 地形地势评价

3.3.1 指标选取

地形地势对区域开发建设影响比较大,主要由高程与坡度2个因子组成.[4]基于庙坝镇DEM和坡度数据,采用RS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全县高程分布情况与坡度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 190—2007)及有关要求,进行地形地势评价.[5]

表3 地形地势分级表

3.3.2 评价方法

结合《省级主体功能区划技术规划》和《技术规范与编制导则》,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参考樊杰、孙小涛等人的研究,制定如下计算模型.[6-9]

从地形地势评价结果来看:庙坝镇最不适宜的面积较大,达到23.92km2,占34.1%;不适宜的面积12.30km2,占17.57%;较不适宜的面积达16.14km2,占 23.06%;较适 宜 的 面 积 达 8.61 km2,占12.30%;最适宜的面积达9.03km2,占12.90%(表4).

表4 庙坝镇地形地势评价结果

从空间分布来看:最不适宜和不适宜的区域呈片状分布在白槽和华山村;最适宜和较适宜的区域呈斑块状分布在庙坝场镇周边,及五桂村、中桔、白鹤、寨峰、长乐、跃进和老场等村(图2),主要是由于这些区域地势比较低平、坡度较小,适宜于开发建设.

图2 庙坝镇地形地势评价图

4 产业现状分析

4.1 农业

2016年粮食总产量达13484吨,实现农业总产值38365万元.已发展秦王桃8000亩、核桃1000亩、脆红李500亩、红心猕猴桃3000亩、水栀子3000亩、精品菜园1000亩、香樟树600亩;大力培育养殖大户,已发展规模化养殖大户150余户.

4.2 工业

2016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080万元,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7000余万元,同比增长7.9%.建成庙坝镇小微企业创业园,已和7户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签订了入驻意向协议,其中5户企业已入园建设.全镇有资源型、加工型、生产型企业150余家,其中产值千万以上的企业有大枫树煤矿、红星煤矿等4家,产值百万以上的企业有龙腾砖厂等10家,民营企业年创税600万元.

4.3 旅游业

寨峰“秦王桃花源”每年举办桃花节和摘果节,“双节”共吸引游客100余万人次;集养生、休闲、观光、孝文化为一体的“小金花养生风情湾”初现雏形;弘扬道教文化的福城宫正加紧实施;主打休闲、健身的白槽村山地运动公园即将启动建设.配套发展服务业,发展农家乐30余家、餐饮店40余家.

5 空间结构及格局构建

5.1 空间结构

采用“中心聚集、点轴发展”格局,以庙坝镇区为核心,五桂村、老场村、花板桥村为节点,包括白鹤村,寨峰村、中桔村等在内,以210国道、高庙路为轴线,构筑镇域镇村群网络.

210国道沿线发展轴:210国道自北向南穿越庙坝镇域,轴线两侧人口密集,交通便利,发展条件优越,是庙坝镇发展的重要地区和联系大竹县城区、重庆市的重要通道.

高庙路沿线发展轴:高庙路自东向西穿越庙坝镇域在镇区与210国道相接,轴线两侧发展条件较好,是庙坝镇向东连系的重要通道.

“两轴”应加快生产要素向带内的重要节点地区的聚集,引导产业在城镇发展带地域内的优先发展,形成带动整个镇域均衡发展的空间“骨架”.两轴的发展将有利于整合区域的产业功能,强化与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各镇村的职能,从而为实现镇域空间体系网络化发展奠定基础,形成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城镇发展的带状区域.

5.2 特色旅游资源空间布局

根据庙坝镇桃花、秦王桃、核桃、水栀子、香椿和脆红李等特色果蔬产业,结合寨峰桃花园、金花养生游、长乐踏青游、福城圣地游、白槽山地游等特色旅游品牌,对庙坝桃园风情小镇进行功能分区.

其主要包括:寨峰桃花园生态观光区、长乐农业休闲体验区、福成圣地游览区、小金花休闲养生谷、白槽山地生态观光区、庙坝风情街、庙坝综合服务中心和水源水库涵养区等八个区域.

5.3 产业格局及空间分布

东部浅丘经济区.东部浅丘经济区主要为福城村,以发展资源开采、水果、无公害蔬菜为主.提高福城气田产量,发展千亩水果基地,千亩无公害蔬菜基地.

图3 庙坝镇产业空间及格局分布图

城镇产业聚集区.城镇产业聚集区以发展中小企业、商贸服务业为主,利用镇区的集聚优势,打造特色工业园区,带动产业的快速发展.打造庙坝物流基地,加强商贸服务业发展,构建大竹南部30亿工业产值中小企业基地.

中部丘陵经济区.中部丘陵经济区包括长乐村、跃进村、黑水村、寨峰村,以发展资源开采、秦王桃特色产业及水果水产业为主.建设万亩秦王桃基地,千亩水产养殖基地,利用桃花节影响力和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等产业,延长产业链,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西部高山经济区.西部高山经济区包括华山村、白槽村,以发展畜牧养殖业和经济林为主,休闲旅游为辅.利用华山村、白槽村山地多林特点,发展万头山羊养殖基地和林下产品基地,打造华山羊肉品牌.

6 空间发展对策

6.1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遵循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加强道路、供水、供电、通讯、污水垃圾处理、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城乡一体化交通、供排水、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网络.合理推进电力、通讯、给排水、燃气等基础设施地下布局,统筹人防工程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强化城镇与交通干线、交通枢纽的连接,提高公路技术等级和通行能力,改善交通条件,提升服务水平.鼓励综合开发,形成集交通、商业、休闲等为一体的开放式功能区.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科学避让自然灾害高发地段.

6.2 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市县知名中小学和庙坝中学联合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城乡医疗实施共建共享,提升镇区中心医院等级.完善商业服务、养老服务和各类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提升庙坝吸引力.聚焦居民日常需求,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加快构建便捷“生活圈”、完善“服务圈”和繁荣“商业圈”.

加快庙坝镇区行政办公、商业服务、农贸市场、中小学、医院、敬老院、文化馆、图书馆和电影院、体育场等建设;推进中心村村委会、广播电视、幼儿园、卫生室、市场、篮球场、体育健身场、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布设;实施基层村村委会、广播电视、幼儿园、卫生室、便民店、篮球场、文化活动室等项目落地.

6.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贯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发展思路.建立与庙坝镇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生态保护监督管理机构,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力争重点水体和重点地区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根据庙坝镇镇区的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土地利用、景观价值分布特点,对庙坝镇镇区进行生态环境评价,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和生态引导区三类生态区.改善城镇能源结构,发展天然气,应用太阳能等少污染或无污染能源.

6.4 加快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品牌引领、循环利用和三产融合,探索构建产品生态圈、企业生态圈和区域产业生态圈三位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以品牌化运营打造产品生态圈,加大糯稻、水栀子、秦王桃、核桃等特色产业的开发和宣传力度;以联合体组织打造企业生态圈,积极培育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形成要素、产业、利益紧密联结,集生产、加工、服务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联盟.

6.5 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建设

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增强对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出台支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扶持政策,加强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和产业集群专业镇建设.强化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标准作用,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优胜劣汰,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军企业和省内外知名品牌;鼓励培育电商企业有序进入现代农业,加快农村消费、农资供应、产品销售、农家服务等电子商务综合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改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农村通讯、互联网端口基础设施建设.

6.6 加快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

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引导和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农村养老服务、农村文化创意、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新型业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振兴传统手工艺计划;开展休闲农业绿色体验模式攻关,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政策性担保、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着力改善休闲旅游重点村基础服务设施,扶持培育一批休闲农庄;加快发展创意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形成各具特色的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

6.7 创新金融模式

破除产业融合发展瓶颈.鼓励金融机构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加大信贷支持.挖掘大竹县农村资源资产资金潜力,探索通过 "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把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农村资源、资金优化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各类金融主体,建立庙坝镇特色小镇建设资金.

猜你喜欢

农村发展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