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设计问题链,引领高效新课堂

2019-03-29武桂花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新课堂问题链高效

武桂花

【摘要】用问题驱动知识的建构,以探究促进认知结构的完善,必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精心设计问题链,才能真正激发学生潜能,提高课堂效率,在问题链课堂教学中培养和落实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引领高效新课堂!

【关键词】问题链 高效 新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3-0127-01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师用问题给课堂注入生命,设计问题进行教学成了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近五年来,在学校王校长倡导的“问题立教 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下,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教师以问题链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利用问题启发引导,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探究中来,大幅提高了学生课堂效率。但是有的课堂出现过多的发问,未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发展需要,导致课堂效率不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没有设计好有效的问题链。

问题链不仅有填空式的提问,更要有剖析思维的暴露和变式问题的设计。从内容上看是问问相连,环环紧扣;从目标上看是步步深入由此及彼。它的每一问都应该使学生的思维产生一次质的飞跃,它像一条锁链,把疑问和目标紧紧相连。问题是载体,链是纽带,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通过问题链有机结合,用问题引发思考,用链把问题引向深入。问题链设计的优劣是一节课能否取得高效的关键。如何设计问题链能更高效呢?本人认为设计的重点应在“问题”设计上,问题设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概念生成处设计问题,提升知识建构能力。

二在知识交汇处设计问题,提升综合应用能力。设计上一般应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将知识点拆分、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导引。

三在易错易混处设计问题,提高知识辨析能力。教师找准学生薄弱点,设计易错易混点问题探究点,总结归纳梳理,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四在学生质疑点处设计问题,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有效地解决学生课堂中产生的疑问。

五在重点难点处设计问题,提高知识理解能力。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设计依次增加思维梯度的问题,让学生逐步达成难点的掌握,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问题链。

六在拓展延伸处设计问题,提升探究引申能力。充分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既要将挑战性问题抛给那些优秀的学生,还要将基本内容常规问题让给中差的学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有效的问题链设计,能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从概念和定理两个方面谈一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实践。

一、概念教学的问题链设计——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

案例1 以导数概念为例,依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导数概念设计如下:

问题1(情境)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水面的高度h(单位:m)与起跳后的时间t(单位:s)存在函数关系式h(t)=-4.9t2+6.5t+100,计算运动员在t∈0,■这段时间内的的平均速度,思考:

(1)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是静止的吗?

(2)你认为用平均速度描述运动员运动状态有问题吗?

问题2如何求运动员瞬时速度?

问题3如何计算2秒附近某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问题4△t→0平均速度有什么样的变化趋势?

问题5 你认为通过实验所得结果就是瞬时速度吗?这个数据是精确值还是近似值?

问题6(建构数学)运动员在某个时刻t的瞬时速度如何表示呢?

问题7函数f(x)在x0处的瞬时变化率怎样表示?(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抽象出导数概念。)

以上问题链,引导学生舍弃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抽象得出函数在某点处的瞬时变化率即导数,帮助学生实现了认识的飞越,获得了概念的形成过程。

二、定理教学——注重定理的发现、形成过程。

案例2 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为例,依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设计如下:

问题1学校操场竖了一根新旗杆现要检验它是否与地面垂直,你有何方便可行办法来判呢?

思考:(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是什么?

(2)根据定义判断直线与平面垂直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用定义证明线面垂直是否可行呢?

原因是什么?

問题2利用你身边的长方体模型回答:

观察:侧棱与底面矩形两相交边的位置关系是什么?

猜想:保证侧棱与底面垂直时条件是底面最少取几条边?底面内的边关系是什么?

问题3请你拿出两张相同的三角形纸片做折纸试验:过三角形的顶点A翻折纸片,得到折痕AD,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BD、DC与桌面接触)。

(1)折痕AD 与桌面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2)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AD与桌面所在的平面垂直?

问题4你能类比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写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简便判断方法吗(即判定定理的文字符号图形三种语言)?

利用螺旋上升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轻轻松松获得判定定理把立体几何抽象问题具体化和简单化,启发了学生思维,引导在“思”“想”“探”过程中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类比总结得定理,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用问题驱动知识的建构,以探究促进认知结构的完善,必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要求教师在“问题立教问题导学”模式和新课标要求下,精心设计问题链,才能真正激发学生潜能,提高课堂效率,在问题链课堂教学中培养和落实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引领高效新课堂!

参考文献:

[1]孙静.用细节打造高效的课堂,考试周刊,2018-10-23

[2]徐传俊.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对策分析,好家长, 2018-10-19

猜你喜欢

新课堂问题链高效
浅析中学体育新课堂教学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解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链的设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