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2019-03-29陈健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现状与对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摘要】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人文关怀进行融合,为其全面发展助力,目前由于多种原因,许多高校忽视了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无法对人文关怀进行有效实施。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与人文关怀结合现状以及所暴露出来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将两者完美融合的建议,促使大学生朝向全面人才方向发展。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 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3-0060-02

引言

高校思政教育作为塑造、培养、影响以及发展人才的社会性教育活动,人文性是它的突出特点,在思政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不仅符合自身发展需求,更促使学生实现全方位提升以及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两者进行积极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与不足

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在人文关怀理念的树立、环境的改善、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及内容拓展等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绩,并且获得了一些实践经验,但是也有其不足的方面,比如大学生思政教育针对性不强、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人文关怀流于形式化等。

(一)大学生思政教育针对性不强

首先忽视了大学生多样性需求,因为需求不同,使得道德、生活以及审美观念各式各样,而在思政教育人文关怀的过程中却忽视了此差异性;其次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要求关心每位学生的成长,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教育者并没有依据不同层次,采用不同教育方法和内容进行差异化对待;最后忽视生命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步入高校,生活圈子从狭小到多姿多彩,近来不断涌现的一系列需要学校和社会警醒和深思的大学生案件促使人们对生命教育进行重视。

(二)大学生思政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具备主导作用,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为目标。然而部分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位置具有绝对权威性,对知识实行单向传导,学生被动接受,忽视学生的平等地位和态度,导致思政教育人文关怀理念极度缺失。

(三)大学生思政教育人文关怀流于形式化

人文关怀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常被提及,但是现实效果并不理想,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照本宣科往往是教育者的教育目标与任务,单一的填鸭式教育形式,机械的教育手段,使教学僵化,无法满足学生心理需求,严重偏离思想轨道,未与时俱进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使得大学生思政教育流于形式。

二、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设施对策建议

(一)提高思政教育者的人文素质

提升思政教育者的人文素質,涉及到思政素质、道德素质以及心理素质三个方面。思政素质包含思想和政治两个方面,首先思想素质要求教育者要有敬业与师爱精神;其次政治素质要求教育者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与政治方向。道德素质要求教育者要具备事业心与责任心,并且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大学生的发展方向起到良性引导的作用。心理素质包含性格意志、智力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要求教育者必须提升自身知识储备与运用的同时,对思政教育目标锲而不舍、与时俱进。

(二)转变大学生思政教育观念

当前教育者的重要责任是大学生思政教育,教育者需转变传统观念,做好思政教育人文关怀工作。首先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思政教育人性化的同时,要对大学生群体的共性与差异性进行关注,坚持个性化的思政教育体系;其次要树立主体性教育理念,需要教育者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需求要时刻关注并满足,积极采用民主教育的教学方法,切实有效的将人文关怀深入到思政教育中去。

(三)建立健全思政教育人文关怀机制

思政教育人文关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极其重要的,对高校人文关怀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首先应建立大学生思政教育信息反馈机制,需要开拓畅通的信息流动渠道,建立完善的咨询服务体系以及流动的信息反馈与监督机制;其次加强心理疏导机制的建设,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关注,积极做好相应的疏导工作,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为其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良性引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最后实行人文关怀育人机制,要将管理与教育相结合,相应的规章制度要进行精细化、严厉化,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进行引导,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结论

对高校思政教育与人文关怀的研究是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以及对大学生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的关键因素。诸多因素导致高校思政教育的人文价值并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导致了教学实效性较差。因此,高校应紧随时代步伐,结合学校教学实践,将人文价值挖掘出来,提升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以及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匡玉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文关怀研究[D].青岛大学2017.

[2]刁欢.“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研究[D].天津大学2016.

[3]吴芳.人文关怀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

作者简介:

陈健(1970-),男,汉族,重庆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

猜你喜欢

现状与对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新疆农村成人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关于汽车客运站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