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2019-03-29张可枝陈雅婷
张可枝 陈雅婷
摘要:城镇化建设是推动现代化和工业化进步的根本要求和重要途径。在城镇化的推进中把生态发展作为基本准则,坚持城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协调共进的道路是具有积极现实意义之举。容县的城镇化处于快速优化期与矛盾的多发期,在全方位推动其城镇化进程的背景下,如何能把握住时代演进中的良机,来实现容县城镇化发展的生态跃迁,建设与自然同步共进的现代化城镇,对容县乃至广西的社会发展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现代化;生态发展
一、城镇化和生态文明理论概述
(一)城镇化
城镇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社会现象,它本身是一个包含着空间、环境、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人口等众多要素的复杂巨系统。对此,从不同的学科、不同角度对城镇化的解释和界定也不尽相同。
发展经济学认为,城镇化就是人口不断从农村向城镇转移的过程,农业现代化不断从农业挤出剩余劳动力,城市和城镇的发展不断吸收从农村转移的人口,农业劳动力市场率、比较效率不断提升的过程;产业经济学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将首先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并伴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逐步转向第三产业,产业结构的转变促使经济的非农化和工业化,人口定居方式、生活方式也随之变化,这实质上就是城镇化的过程;人口学认为,城镇化就是人口向城镇或城市地带转移和集中的过程,或者是农村向城镇、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变过程;区域发展理论认为,城镇化实际上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城镇化是填平现实中城乡发展鸿沟的有效途径,只要实现了城乡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人们是否真正居住在城市已经变得没什么大的意义;社会学认为,从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角度看,城镇化不仅是产业结构转变、地理位置转移和职业角色转换,其更意味着城市文明带给人们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二)生态环境
一般认为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关于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各种外部要素的综合。生态是地球上生物生存的外部环境。自生态学的定义被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提出之后,生态一词在生活中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出现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如生态经济学、生态环境学、生态安全等。关于生态环境概念的界定上,我国学者有着很大的争议,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有着不一样的认识。一些学者认为生态环境就是环境;有的学者认为生态环境具有环境和资源的两面性质,是自然系统组成的要素质之和;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对每个生物生存发展具有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生态因子的总和就是生态环境;这些关于生态环境内涵的界定上侧重于某一学科,同时强调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结合本文笔者认为,生态環境是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所有自然因素的总和。因此,文章所指的生态环境不包括社会环境,其涵义不等同于环境的内涵。它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大气资源以及生物资源等。
(三)协调发展
本文协调发展的内涵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城镇化系统自身的协调发展;生态环境系统自身的协调发展;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两类系统共同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与城镇化处于交互作用、制约胁迫、共同发展的局面,生态环境为城镇化发展提供资源能源、栖息场所与信息交流载体,同时生态环境也受到城镇化进程中人类对其的干扰与影响;城镇化发展必须在尊重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有序进行,其影响程度不能超过生态环境自身调控的阈值。当城镇化发展较快时,工业排放、土地滥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作用加剧,阻碍了生态环境的健康持续发展,此时应放缓城镇化发展脚步,待生态环境恢复初始自然基底条件时,再重新整合二者关系和谐发展;而当对生态环境过度保护时,反而会滞怠城镇发展的速率。所以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两个系统在发展的同时,应保持发展步调一致,如倾斜化严重时应及时调整发展策略,保证二者的和谐共生。
二、容县城镇化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现状
(一)容县城镇化发展现状
1、人口城镇化
2016 年,容县常住人口 66.41 万人,户籍人口 28.85 万人;城镇人口 27.29万人,比 2006 年增加了 714.4 万人。2013-2016 年,容县城镇化率年均增长率为 2.60%,略高于广西平均增长率。但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谋划布局的容县,其城镇化发展水平仍滞后于广西。城镇化率总体水平较低,城镇发展很不充分,发展动力活力不足。近 4 年的发展与广西平均水平增大了 0.23 个百分点,差距仍十分明显,短期内难以超越,见图2。
2、经济城镇化
2016 年地区生产总值 191.21 亿元,同比增长 9.2%,低于广西水平;人均地区总产值为 28892 元,同比增长 8.4%;但人均 GDP 及增长速度均低于广西平均水平。2013-2016 年人均 GDP 始终在广西同期水平之下,但人均 GDP 年均增长速度高出广西,容县经济持续发展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强劲动力,见图3。产业结构由2013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3.5%、52.4%、24.1%逐步调整为2016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9.1%、51.4%、29.5%。产业优化升级,结构也趋向合理。
(二)容县生态环境发展现状
1、水资源现状
从容县乡镇水源地水质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各水源保护区所有监测断面的项监测指标,即值、溶解氧、高猛酸盐指数、氨氮、硒、砷、萊、镉、铬六价、铅、氰化物、粪大肠菌群、总氮、总憐,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类标准,甚至达到了类标准要求,其中,粪大肠菌群达类标准,重金属类、氰化物、硒、砷、等污染物未检出。监测结果表明,目前容县各乡镇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良好,作为饮用水源地是安全的,但是乡镇饮用水的水质卫生条件依然不容乐观,由于各取水点的卫生管理不完善,农村饮用水受到生活污水、人畜粪便和农径流污染的现象依然存在,对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造成安全隐患。
2、林业发展现状
根据容县林地落界成果,容县现有土地总面积226116.1hm?,林地164651.5hm?,非林地61464.6hm?。森林覆盖率为65.8%,林木绿化率为66.58%。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容县实现了林地面积、森林蓄积双增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林地效益,林业产值不断增加,较好地满足了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林地保护利用需求。近年来,容县城乡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其中部分项目使用林地没有依法办理相关手续,也没有进行植被原地恢复和异地造林。另外,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均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部分农户为追求经济效益而毁林开垦、毁林挖塘,以上非法使用林地行为造成林地的不断流失。(数据来源:容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3、土地资源状况
2005年全县土地利用率为96.8%,略高于玉林市平均水平(95.77%),高于全区平均水平(78.5%);人口密度为333人/平方公里,低于玉林市的人口密度462人/平方公里,却远高于广西的平均人口密度212人/平方公里;人均耕地0.038公顷(0.58亩),低于玉林市人均耕地0.0495公顷(0.74亩)和广西人均耕地0.085公顷(1.27亩);每公顷建设用地GDP为22.8万元,低于玉林市37.95万元/公顷和广西44.8万元/公顷的平均水平;每公顷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19.1万元,也低于玉林市26.84萬元/公顷和广西28.2万元/公顷的平均水平。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指标方面也比玉林市和广西平均指标低,全县人均城镇工矿用地83.7平方米/人,玉林市人均工矿用地100.55平方米,而广西人均工矿用地为110平方米。
三、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广西城乡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需促进人口与产业协调,保障城乡空间人本发展;需促进产业与环境协调,保障城乡空间绿色发展;需促进城镇、城乡协调,保障城乡空间集约发展。
优化思路:
1、“一带一路”建设为广西小城城镇化带来契机
西部省份的城镇化进程一直被视为改革重点,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提出的“三个1亿人”中便有“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这一目标。如今,中西部省份城镇化进程又添利好因素,随着“一带一路”中新丝绸之路的建设,将会给中国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新机遇。
2、生态旅游带动小城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容县实施生态旅游发展攻坚,确保“创特”成功。加快建设容县真武阁景区旅游提升工程,焕发天下奇楼的姿采魅力;加快推进文化生态旅游景观带项目建设,打造广西精品文化生态旅游景观带;切实加快真武阁——绣江湖景区、都峤山文化生态旅游景区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的进程,推动优势特色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十三五”期间,容县把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当作推动全县经济转型发展的头等大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气魄实施大旅游战略,以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推进生态旅游产业跨越发展。该县组织实施16个生态旅游发展攻坚项目,充分发掘整合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文化和侨乡文化等生态旅游资源,大力改善旅游交通及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升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以生态旅游的发展方式带动小城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展望
由于研究水平和获取资料的有限性,本文的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研究当中,能进一步深化:一是研究区域较大,许多城市现状资料不全,例如交通、用地数据等,今后要在充足的数据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研究。二是作图及分析水平还有待提升。
参考文献
[1]乔标等.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及其在干旱区的应用[J].生态学报,2005,(11):3004-3009.
[2]车秀珍等.城镇化进程中的战略环境评价初探[J].地理科学,2001,(6):554-557.
[3]陈晓红等.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调控机制研究[J]. 经济地理,2011,(3):489-492.
[4]刘耀彬.区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祸合特征及机制——以江苏 省为例[J].经济地理,2006,(5):456-462.
[5]刘耀彬.江西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J]. 资源科学,2008,(6):829-836.
[6]宋建波,武春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0,(2):78-87.
[7]杨士弘.广州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预测及调控研究[J]. 地理科学,1994,(4):136-143.
[8]孜比布拉·司马义等.阿克苏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水平 协调度评析[J].地理研究,2011,(3):496-504.
作者简介:张可枝(1997—),女,汉族,籍贯:广西南宁,单位:广西财经学院,研究方向: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项目名称: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711548120
(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相思湖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