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传统秦淮灯彩的文化传承及信息化保护构思

2019-03-29李娟刘俊哲邵安宁李修全

戏剧之家 2019年2期
关键词:保护信息化设计

李娟 刘俊哲 邵安宁 李修全

【摘 要】秦淮灯彩是我国南京地区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南京的标志性文化之一,其造型美观多变,风格清新雅致,素有“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誉。而秦淮灯彩传统的制作技艺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本文在阐述研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秦淮灯彩进行保护前,首先介绍了秦淮灯彩的历史及现状,以深入了解秦淮灯彩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的文化背景。其次,秦淮灯彩作为非遗技艺传承的用户体验设计研究的重点,笔者对其复杂的制作技艺及其背后蕴含的传统思想进行了详细记录。最后,针对秦淮灯彩特殊的制作技艺,尝试结合现代数字技术的创新设计提高了用户对秦淮灯彩制作工艺的认识,并增强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关键词】秦淮灯彩;设计;信息化;保护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2-0233-02

秦淮灯彩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秦淮灯会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流传于南京地区的特色民俗活动,因南京古称“金陵”,秦淮灯会又名“金陵灯会”,主要在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意为祈求风调雨顺、家庭美满和天下太平。在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不仅仅是秦淮灯彩,其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礼仪、传统手工业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逐渐失去其传承与发展的文化土壤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由于国家对文化保护的觉醒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无论电视广播还是书籍报刊都在向我们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实现秦淮灯彩的数字化保护与应用,能够进一步促进秦淮灯彩的发展,使秦淮灯彩的保护更加深入全面,同时其所形成的数字化保护系统可以广泛地应用在电视媒体、移动设备以及博物馆,使更多人了解秦淮灯彩的艺术价值并将其手工艺继承下去。但是这些措施仅仅是对文化结果的保护,对于传统手工艺的保护来说并没有将其中最精华的制作过程保留下来,虽然一些录像可以对其进行再现,但缺少用户的参与性,在传播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缺陷。因此以数字技术为中心的移动端APP开发可以应用于民间艺术的保护项目,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以及民间艺术的产业化发展。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的用户体验研究的目的在于:

1.改变传统的创作方式,使秦淮灯彩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和受众的接受方式。

2.丰富如今移动设备APP的内容,增加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传统手工艺的部分,促进现有网络的文化繁荣。

3.突破传统的传播手段,借助网络体验平台,将秦淮灯彩的文化以及手工技艺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二)研究的意义

1.通过对秦淮灯彩制作技艺的研究,探究其传承和创新活动的核心力量所在,有利于推动秦淮灯彩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秦淮灯彩的传承创新保护研究一直比较缺乏,对用户体验设计的研究,不单单是对秦淮灯彩研究方向的一种补充,更是对灯彩发展的一种引导。

3.了解秦淮灯彩的传统制作技艺,有利于振兴如今的灯彩行业,有利于扎灯技艺的延续和创新。

二、秦淮灯彩的现状

(一)秦淮灯彩的发展及问题

与很多非遗项目的现状一样,由于历史原因和工业化生产的出现,秦淮灯彩也面临着重重危机。明清秦淮灯彩发展的鼎盛时期品种可达300多种,然而现在传统灯彩却不足20个品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扎灯艺人还有百余户,现在却已不足50人。在1980年以前,扎花灯是夫子庙地区不少居民的重要生活来源,它投入大,产出小,季节性又强,很多灯彩艺人忙了一年也只能勉强维持基本生活。同时新产业的出现带来了更多提高收入的机会,灯彩艺人为了生计难免会选择新的工作而放弃制作灯彩。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几十年灯彩业的緩慢发展,老一辈灯彩艺人年事已高,他们的子女又能找到其他更适合的职业,所以多数不再愿意继续学做花灯。制作灯彩相对比较辛苦而且回报低,很难吸引年轻人拜师学艺。除此之外,由于前期准备周期过长和人工成本过高,在漫长的历史侵蚀下,很多秦淮灯彩已经失去了原本的传统文化和手艺,有很大一部分都只是照猫画虎的模仿。

(二)秦淮灯彩的艺术价值

艺术价值与使用价值不同,艺术品会给欣赏者带来愉悦的感受。秦淮灯彩作为民间艺术的杰出代表,是一种特意为满足基层劳动人民的审美习惯,而与底层劳动人民相适应的艺术形态。

1.秦淮灯彩的造型是纸扎艺术中最为独特的一类,兼具玩赏性和趣味性,手工艺人生产生活的多个方面,通过他们的技艺展现于灯彩的造型之中。在设计时经过多种角度考虑,使灯彩在其基本造型的基础上获得了生命。美观的造型,柔美的线条,使这一民间艺术更具雅致。

秦淮灯彩的造型,都是来自于自然界的产物抑或是真实生活的造物,各种造型体现着手工艺人对自然环境的崇尚,他们将个人的审美习惯融入到整个灯彩的制作当中,以真实生活为原型,以自身的世界观为扩展,随性创作,不修边幅,极具想象力,既具“俗雅”之喧闹也含“大雅”之脱俗。

2.秦淮灯彩的选材与工艺,富有自然气息,加工的每一环节都是“绿色的”。传统工艺以竹子与纸张为原材料,栓绑也都使用边角料制成的纸绳,价格低廉,方便制作,由于往往使用于非正式、非官方的场所,并没有条件供给更为精细昂贵的原材料,所有的加工过程与技法也都由匠人手工制作,十分环保。正是由于这样的选材和制作,秦淮灯彩保留了自然界植物的质感与纹理。对荷叶、荷花护板的特殊后期加工,使其形状纹理都具仿生效果,竹篾的柔韧与纸张的透光搭配,随风而动的灵动飘逸,透过纸张而出的陆离光影,为我们展现了自然界中无法看到的丰富层次之美。

3.秦淮灯彩的创作如山水画一般,也注重留白的写意创作风格,给人以遐想的空间,并且灯彩从二维的层次上升到三维上来,富有空间美感。信手拈来的造型、夸张的用色选择,极具人文气息,造型手法生动又不失灵气,用色搭配随意却又不失考究,在传统古朴的风格和技术基础上,也有着新的创新和发展,并不是单纯的重复制作。

(三)秦淮灯彩的制作工艺

秦淮灯彩的制作一般分为四步,分别是:构思、捏骨、裱糊、装饰。

在相关装饰部件制作完成后,需要根据制作的灯彩来设计相应的内部骨架结构支撑整体。灯彩中最基本的结构就是骨架,通过弯、折等不同的加工形式,构件不同的外形、大小、曲线、比例,利用加工良好的竹篾,在灯彩的内部撑起一定的空间,在光透出时形成独特的光影效果,使灯彩光感均匀。

灯彩的整体外形设计好之后,要开始实际搭建基本骨架,先做横向,再做纵向,选择合适尺寸的处理过的竹篾,依次捆绑,捆绑时古法采用之前裁荷花叶所剩下的边角料卷成的纸卷粘浆糊后做成的纸线制作,现在也有使用细铁丝来进行捆绑的,最后依次组合横向纵向共同组成整个底座部分。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灯彩艺人为了节约时间成本使用铁丝焊接来制作骨架,铁丝制成的灯彩和竹篾制成的相比,虽然节约了准备竹材的时间,结构也更加牢固,不会因为湿度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形变,但是在重量上要重了很多而缺少了随风而动的灵动感,并且焊接时铁丝留下的尖锐切角,极易划伤工匠和观赏者,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

由于底座是整个灯彩最重的部分,所以整体的重心及平衡基本是由底座来控制的,将骨架用铁丝或铜丝吊起,再将事先裁剪好的相应大小的底面用浆糊黏在竹篾上,然后在边角连接处适当增加浆糊来调整整体的平衡,不过也要保证底面的平整,不要影响其美观性。一般选用白色的透明纸张来做底面,因为白色纸的透光性要更好一些,并且作为基色更能衬出花瓣的色彩层次。

制作灯彩的最后一步是装饰,根据灯彩的不同大小、节日需要,将事先准备好的花瓣贴在裱糊后的灯彩表面。秦淮灯彩的色彩搭配以需要作为基准,往往采用不厚重的颜色来搭配成补色与反色,烘托节日气氛。最后镶嵌金边、亮片、剪纸,使灯彩的装饰更为精致,传达出吉祥美好的寓意。

三、秦淮灯彩的信息化传承构思

秦淮灯彩的信息化保护主要是通过APP交互手段在介绍秦淮灯彩的基础上让用户体验制作灯彩的过程,并且了解制作秦淮灯彩所需的材料以及如何处理材料的手工艺。秦淮灯彩的制作一般遵照“一构思、二捏骨、三裱糊、四装饰”的顺序来制作,工序细致,技艺精湛。用户在了解制作技艺的同时也了解到手工技艺背后的文化底蕴。

经过前期的调研和对用户需求的了解,秦淮灯彩用户体验APP的信息架构大致分为四个模块:

1.秦淮灯彩作品:这一模块主要介绍灯彩的具体含义以及纹饰的寓意,还有灯彩的大小、历史;

2.制作工艺流程:用户在这一块可以自己动手操作完成灯彩的制作,提高了用户的参与度;

3.关于制作工艺:这一模块主要讲解灯彩制作材料的加工处理工艺,用户学习了解后可以在家自己动手制作一盏属于自己的灯彩;

4.分享:次模块的目的是用户在APP上完成了制作灯彩的过程后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給自己的朋友,以达到再次宣传秦淮灯彩的作用,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

四、结语

数字化发展的今天,利用交互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及其元素灵活的运用起来是时代必然的要求。对用户体验设计的研究可以增强用户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参与性,提高信息传递的交互性以便被更多人认识和学习传统知识,也在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增添了趣味性。

本设计研究的主要成果是以秦淮灯彩为基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用户体验设计,结合现代数字化技术以APP的模式呈现给用户。秦淮灯彩用户体验移动应用端应用,以丰富的视觉效果和交互方式为手段,以加强用户对传统手工艺的体验为中心,将秦淮灯彩传统的手工艺在潜移默化中传播给用户,提高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秦淮灯彩的认识,进而增强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赵悦利,刘遵月.基于博物馆文化的文创产品研究策略分析研究——以南京博物院为例[J].艺术评鉴,2017(05):167-169.

[2]赵寅.具有禅韵的老龄化家具风格创新研究[J].大众文艺,2018(09):91-92.

[3]刘瑞,郁舒兰.基于情感语义学的班台设计研究[J].家具,2018,39(03):48-51.

[4]刘玮,吴智慧.黔东南苗族动植物刺绣纹样的设计语义解读[J].艺术评论,2016(11):157-160.

猜你喜欢

保护信息化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