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审题能力培养浅谈

2019-03-29程玉红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读题审题数量

程玉红

平时教学中,我们总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一开始把题目做错了,教师让他们把题目要求再读一读,重做一遍时,很多学生又能正确解答。这种现象表面看起来好像是粗心惹的祸,其实背后隐藏的是学生审题能力的不足。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具备较强的审题能力有助于学生提振数学学习的信心,让核心素养更好地落地。

一、正确读懂题意,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审题时,教师要让学生做到“三读三到”——初读眼到,精读心到,圈读手到。

1.初读眼到——认真仔细,读准确

读题是审题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前提。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拿到题目后用眼睛扫一遍,感觉题目很容易,就急于动笔,结果答案往往是错误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感觉这是平时见过的问题,殊不知题目意思已经发生改变。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要求学生做到“字字出声慢读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规定:首先,逐字逐句,读通句子,反复仔细,做到读得准,不漏字、不添字,关键词要加重语气读,读后再看题,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分离条件与问题,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之后,再训练学生默读,有的题目只有一字之差,意思却大相径庭,解法也不同,这样的情况,通过默读往往容易发现。

2.精读心到——咬文嚼字,善辨析

咬文嚼字就是要善于抓住题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思。读题审题的过程中,要仔细推敲字、词、句的准确含义,抓住重难点。学生读题的过程中如果能找到重点词和关键句仔细品味,认真思考,就会发现文字背后的含义,进而正确解题。

比如,“一条公路,已经修完了[512],这时距离中点还有15千米,这条路有多长?”和“一条公路,已经修完了[512],这时距离终点还有15千米,这条路有多长?”这两道题目中,“中点”和“终点”是关键词,“中点”是公路全长的[12]、“终点”是公路全长单位“1”。一字之差,题意截然不同,解法和结果也不同。学生如果不认真读题,就会错误地解答。

3.圈读手到——标记关键,细推敲

很多数学问题条件比较隐蔽,要注意深入挖掘这些隐含的信息。它们或存于题中,或含于图中,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导致无法解题,这些信息往往是突破难点的抓手。审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读题,反复斟酌题干中关键字词的隐含条件,并做上标记,使已有知识和问题联系起来,进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在做题的过程中,如果发现缺少条件、难以解题的情况,要及时返回题干,再次认真审题,发现与解题密切相关的隐含条件,使条件、问题明朗化。

如:“园林工人沿公路两旁栽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72棵。每边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题目中,“公路两旁”隐含了数字2,是一个隐蔽的条件。学生审题时只有发现这个条件,才能正确解答题目。

二、掌握科学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审题能力

1.巧用图表分析,寻找数量关系

有些数学问题信息比较概括和抽象,或者各种信息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较为复杂。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将这些信息转化成直观形象(如表格、线段图等)呈现出来,指导学生运用列表、画图等方式再现问题情境,使问题的情节、数量关系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1)列表

找规律、逻辑推理等问题可用列表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如:“王阿姨、刘阿姨、丁叔叔、李叔叔分别是工人、教师、军人。王阿姨是教师,丁叔叔不是工人,刘阿姨和李叔叔的职业相同。请问:他们的职业各是什么?”此题用列表的方法,条件、问题一目了然,能很快找到问题的答案。

(2)画图

画图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揭示隐藏着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如:“一本书,已看了[35],还剩36页,已看了多少页?”教学中,教师结合线段图引导学生理解,他们可以清楚地分析出“36页”与“1”无直接关系,其对应分率应是(1-[35]),进而很快找出“36页”的对应分率并求出一本书的总页数。

2.注重联系转化,拓宽解题思路

加强转化的训练,有利于学生灵活审题,提高他们的审题能力。进行转化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弄清已知条件之间有什么联系,已知条件和所求结论有什么联系。(2)根据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能否想起一个与之有关联的概念、性质或定理?可以把已知条件或结论转化成什么新的条件或形式?

如:“王老师带6000元钱买课桌椅,买同样的椅子可以买120把,买同样的桌子,可以买60张。如果成套地买,可以买多少套?”这道题把工程问题与价钱问题结合起来了。我们可以由条件联系到价钱问题的数量关系“总价÷数量=单价”,在分别求出椅子和桌子的单价后,得到一套桌椅的单价,最后求总数量是多少套;也可以联系转化成工程问题,把总价“6000元”看成单位“1”,用分率的知识解决。

三、强化审题训练,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

1.加强概念教学,牢固掌握基础

概念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学生对基本数量关系、公式等理解不透彻,掌握不牢固,会严重制约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概念教学方面要下功夫,对于基本的数量关系,如“路程=速度×时间”“总价=单价×数量”,以及一些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公式”等,要让学生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做到举一反三。这样,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才能巧用基本的数量关系,达到灵活解题的目的。

2.加强对比教学,防止知识混淆

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同类题型比较分析,找出同类题型的相同点和不同點,从中发现问题,使学生对知识的可利用因素和容易混淆因素进行辨别。

“分数的混合运算”中,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区分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运用对比的优势,引导学生把握两种运算律的算式特点。如“[713]×[411]×13×22”和“([713]+[411])×13×22”中的数据完全一样,可是运算符号不同,运算顺序不同,运用的运算定律也不一样,所以结果也不同。这样的对比训练,能有效防止学生混淆知识。

(作者单位: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张敏

猜你喜欢

读题审题数量
心爱的读题猫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三招”学会审题
统一数量再比较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读题时代”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