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2019-03-29吴薇何璐
吴薇 何璐
摘要: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带来的智能化服务,对大学生就业服务形态和高校就业工作模式提出了新的需求。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提出“数字中国、平安中国、智慧社会”等理念,大学生“智慧就业”作为一种全新理念,与智慧城市、智慧社会的建设息息相关。本文结合“互联网+”行动,分析了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机遇和挑战,就提升就业服务的质量,加大在就业服务中个性服务、信息分析、预测研判等领域的应用,作出了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就业;就业服务;信息化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依据我国教育发展和高校大学生就业率低、创业难等实际情况,国务院也曾就做好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广泛开展就业政策宣传解读活动,充分运用互联网新媒体、发挥校园网等平台功能推送政策信息,运用移动互联新技术搭建灵活多样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以此来加强行业间、地区间、学校、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在大学生和招聘企业之间搭建桥梁。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有效推动高校就业工作的开展,革新就业服务工作的模式,提高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已刻不容缓。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很多,如: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的信息匹配度低、范围窄、时效性差,各地区人才供需不匹配,加之信息流通性不够,导致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等,从而造成双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大量浪费。如何革新大学生就业工作,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已成为高校就业部门最重要的教育管理工作之一。
二、智慧就业
(一)、智慧就业的含义
2008年,IBM首次提出了“智慧地球”这一新型理念,随之而来的是智慧城市、智慧公共服务等全新的行业应用拓展。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智慧社会”这一概念,即以人为核心,以服务为导向,共建“智慧城市”,这为“互联网+”背景下,革新大学生就业管理工作指明了创新思路和工作方向。
“智慧就业是智慧城市的一個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发展的产物,以信息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为载体,通过检测、分析、整合、智能相应等手段有效能地利用现有的资源提供相关就业服务。”(樊雷,2015)
(二)、智慧就业的特征
1、信息智能化整合推荐
传统的就业招聘信息发布,单纯依赖于单位的上传下达或网络平台发布,信息量不足且时效性差,缺少直观的数据统计库,容易出现求职扎堆现象。而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可以采用私人定制、智推和数据统计,针对性地为求职者提供精准、个性化的海量招聘信息,进而提高就业成功率。
2、网络智能化多元接入
传统就业依赖于中介公司推荐、互联网发布招聘信息、张贴招聘广告等方式进行招聘。智慧就业则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智能终端,时效性高、信息量足,利于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交流沟通。
3、求职个性化精准定位
传统就业是求职者依据对自身的了解,去选择一定的岗位,而智慧就业服务平台不仅拥有推送求职者意愿岗位,还能依据求职者的专业、性格和求职意愿等,进行人岗优质适配。对于用人单位,也能依据求职者的意愿,及时调整招聘策略,对求职者的就业能力做初步评估。
三、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1、解决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供需矛盾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的传递方式也与以往不同,不再依赖于传统的电话、短信或书信等模式,而转变更迭智能化终端实现。目前,各种App、公众号、订阅号层出不穷,高校就业管理模式也有待加深,想要实现大学生就业的双向选择,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关键在于人单位能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学生及时获得就业信息,从而使得高校人才输出得到根本保障,人才输出得到了根本保障。因此,依靠"互联网+”技术,建设高校、便捷的大学生智慧就业服务平台,拓宽就业市场领域,已经成为“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趋势。
2、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毕业形势愈加严峻,而就业市场的供给岗位有限,因此造成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供需矛盾。建设智慧就业服务平台,能依据大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量身打造,帮助大学生找到合适的岗位,从而实现精准就业,进而缓解就业压力。
3、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目前,对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还停留在电话联系,并未将就业考核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中来,就业绩效评价体系也有待完善。建设智慧就业服务平台,为大学生提供精准就业服务,同时保障就业反馈机制,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
4、提高高校就业部门和用人单位的效率
建设智慧就业服务平台,不仅可以提升高校就业管理工作的效率,减少信息统计的出错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的人力和物力,从而减少人才流失,规避不必要的求职风险。
(二)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的可行性
目前,很多高校都构建有本校的就业信息网站,很多区域也设立有专门针对当地大学生劳动力的信息发布平台,但这些网站建设不够完善,更新速度较慢,多数侧重于发布就业信息,讲解就业政策等,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相对欠缺。
“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包括:就业自助服务终端,手机APP软件,就业招聘软件、微信平台,就业网站等,这些信息化建设为高校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技术和服务功能支撑,并提供了反馈系统服务等,既能解决共性问题,又能满足个性需要,切实做到为学生就业服务。
四、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1、有效整合大学生就业信息
当前高校就业信息获取渠道较为单一,往往通过就业管理部门通知、学生个人档案或三方协议签订等传统模式获取。这类渠道往往无法准确跟进反馈大学生的求职信息,并难以进行深度地统计分析和转化。通过加强智慧服务平台建设,根据学生选课信息、课外实践活动和职业性格测试等信息的深度挖掘和追踪,建立学生求职倾向档案,并根据学生自身的求职意向和专业优势,有效整合大学生信息,从而实现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供需精准匹配。
2、有效整合就业指导课程资源与招聘信息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加强智慧服务平台建设,将相关就业资源进行重组整合,不仅能为用人企业提供企业简介,发布招聘信息等,还能为学生推送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招聘流程跟踪减少择业时的盲目性和风险性。高校就业部门可参照智慧就业服务平台整合的结果,对本校职业发展、生涯规划指导等课程建设给予一定的方向指引和帮助,为不同专业、不同性格的群体建立专属新媒体平台,线上开展定向信息推送,线下辅之相关就业创业课程,从而为行业发展输出优质人才。
(二)面临的挑战
1、功能较为简陋,缺少推广
目前,市面上很多就业方面的APP,功能较为简陋,只是提供一些基本信息搜索,高级搜索的设定范围较为有限,仅仅单纯提供一些企业的招聘数据及岗位,缺乏一些特殊具体的需求功能设定。其次,这些平台缺少一定的品牌和推广,并没有在高校和企业之间形成严密对接,使得很多消息无法传达,衔接不上。
2、运行模式单一,模块较少
目前求职就业APP模式单一,只是简单罗列一些招聘信息,也缺乏大学生向企业自荐的模块。如果在搜索引擎方面进行改进,增加搜索的条件,精准细化地为大学生提供信息,同时增加大学生简历创建模块,那么求职市场将呈和谐稳定发展之景。
五、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的路径
(一)拓展当前系统业务功能
在当前就业平台的基础功能之上,需对企业招聘、个人简历、注册推荐表、
就业协议签订等流程进行统筹细化完善,扩大求职信息容量,有更清晰的模块划分和后台管理功能,切实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同时,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求职意愿信息库、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数据库、就业信息动态反馈数据库等,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开展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实现精准求职对接。
(二)开发新型业务需求
“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可以开发一些新型业务,满足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的双向需求。如:可微信公众号置顶企业招聘公告,全国各地招聘宣讲会的组织时间,建立各地域大学生就业求职数据库,建立单位黑名单库,系统推送关联微信微博短信息、针对不同专业筛选招聘信息等功能。并构建就业信息动态反馈服务系统,真正为大学生求职助力。
(三)借助多种科技终端设备,实现智能招聘
智慧就业平台可以借助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等终端设备推送信息,高校
管理后台也可绑定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进行同步推送,可将招聘信息分专业、班级或就业意愿进行分类推送,智能匹配地域、专业、年龄、薪酬等相关信息,同时让学生可以摆脱以往学校繁琐的毕业手续流程,实现无纸化智能终端办理,切实保证学生“一人一号、精准推送”的全新就业指导服务形式,实现大学生的多元智能化就业。
(四)打造品牌,宣傳推广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大力推进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在举办招聘
会时,学生扫码入场,从而实现学生和企业的双向推广和选择。重力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一套以就业信息网为核心、求职系统为基础、微信公众号、微博为主导的新媒体平台为补充的就业指导服务信息化体系。
六、结语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越来越需要一个可以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桥梁的平台,来拓展就业服务心形势。结合“互联网+”行动,智慧就业平台顺应了“互联网+”新趋势,覆盖就业网站、微博、微信、移动短信等几大新媒体平台,彻底解决了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供需结构矛盾。打造智慧就业平台是建设智慧校园的重要环节,加强信息化建设,开展个性化、订制化服务,针对求职者的性格特征和能力,考虑地域、专业、环境等综合因素,借用平台进行优质人岗匹配,让学生及时掌握最新的就业资讯,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振.基于网络平台与移动平台的高校大学生就业系统的设计[D].合肥:安徽大学,2014.
[2]王永光.基于移动终端的智慧校园一站式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5.
[3]白岩,张志义.“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策略及应用系统平台的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
[4]崔瑶,何亮.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智慧就业服务平台构建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7(4).
[5]程煜,李鹏. 大学生就业创业与“互联网+”[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
学报,2015(7).
[6]曹婷.精准就业: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新视角[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4).
[7]陈智旭.利用大数据实现大学生精准就业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9).
作者简介:吴薇(1988-),女,汉族,河南周口人,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助教,研究生学历。
何璐(1990-),女,汉族,河南郑州人,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助教,研究生学历。
(作者单位: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