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中苗族叙事长诗《榜郎歌》内容特征及文化意蕴初探

2019-03-29王炳忠

贵州文史丛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文化意蕴

王炳忠

摘 要:《榜郎歌》是居住在黔中以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为中心的苗族杀牛祭祖仪式中传唱的古歌,叙述开天辟地、先人创业的丰功伟绩,以及用来祭祀的水牯牛被拟人化为姑娘“婑白哈”1一生的故事。内容恢弘磅礴,涵盖古今人神,是一部神圣的祭祀经典,也是茂饶苗族的百科全书。文章对尚未被学界关注的《榜郎歌》内容特征及文化意蕴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黔中苗族 《榜郎歌》 叙事长诗 内容特征 文化意蕴

中图分类号:I27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9)01-93-103

杀水牯牛祭祖是黔中花溪高坡一带苗族最隆重、最庄严的祭祀活动,是人们心目中神祖最乐于接受的一种虔诚献牲。这个祭祀活动由祭师主持,把宰杀的水牯牛送给过世的父亲或祖父,同时由歌师唱诵《榜郎歌》,叙述开天辟地、先人创业维艰的丰功伟绩,以及用来祭祀的水牯牛被拟人化为姑娘“婑白哈”一生的故事。歌中的“婑白哈”是一个有血有肉、能话语会交流、懂情义会持家的活生生的“人”,《榜郎歌》唱诵了她的生产生活、恋爱出嫁、生儿育女经历,以及她给家庭带来的福禄和权贵等等。由于语言障碍和文化阻隔,《榜郎歌》的内容特征和丰富内涵长期不为外界所知晓。2012年10月28至30日,笔者陪同三峡大学吴正彪教授,四川大学博士生李国太、郭明军和贵阳晚报记者黄震到贵州省惠水县大坝乡(现已合并为濛江街道办)板长村观察村民杨世良杀水牯牛祭祀活动,开始聆听在仪式中唱诵的《榜郎歌》,初识其内容和演唱形式。从那以后,本人多次跟踪调查《榜郎歌》的仪式及唱诵内容,发现这部长达十万余行的长歌体量庞大,内容丰厚,其深邃辽远的内容涵盖了天神、地鬼、祖先、恋爱、婚姻等各个方面;其表现手法有常用的比喻、拟人、象征还涉及到禁忌和古语等。《榜郎歌》既是一部祭祀经典,又是一部体量巨大、内容博杂的苗族民间叙事长诗,其丰富内涵和意蕴特征亟待我们去挖掘探索,本文即是一次抛砖引玉的初探。

一、《榜郎歌》的传播区域及唱诵来源

(一)唱诵《榜郎歌》的苗族支系及分布区域

《榜郎歌》在苗语中称为“啯榜郎”(ngod bangs langl)2或“啯佬”(ngod lol),“啯”(ngod)译为歌,“榜郎”(bangs langl)指水牯牛,“佬”有宏大、悠长、古老的意思。《榜郎歌》是在杀水牯牛祭祀时唱诵的祭祀性礼仪古歌。苗族称杀水牯牛祭祀为“兜榜郎”(ndeb bangs langl),“兜”(ndeb)直译为“打”,有杀的意思。在进行献牲的仪式过程中有敲打的象征表现,但最终是以刀刺向牛颈部放血致其死。当地常对外界尤其对专家学者介绍“兜榜郎”为“打榜郎”或“敲巴郎”,文中称为“打榜郎”,音和义更贴近于苗语语境。

唱《榜郎歌》的苗族主要聚居地以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为中心,聚居区域扩布到惠水县濛江街道办大坝片区(原大坝乡)、龙里县湾滩河镇摆省片区(原摆省乡),散居分布在花溪区孟关乡、黔陶乡、青岩镇,南明区小碧乡,惠水县摆金镇、岗渡镇,龙里县龙山镇和谷脚镇等。这支苗族人口大约有5万人,以高坡乡政府为中心,分布于直径100公里的范围内。区域内平均海拔1500米,最高点在高坡乡皇帝坡顶,海拔1712.1米。这支苗族属苗族西部方言惠水次方言北部土语区,历史文献有“东苗”“白苗”等他称。明天顺二年(1458),镇守黔中高坡地区的太监阮让上奏朝庭说:“东苗为贵州诸种蛮夷之首,负固据险,僭号称王,其他种类多被逼协,东苗平则诸蛮夷不服从矣。”1《明实录·英宗天顺实录》记载:“分兵四路进攻董农、竹盖及甲底,一路破下羡塘及金配、江翁、摆省等四百三十七寨,擒获斩首从贼徒五千二百有奇。贼首干把猪等势穷气丧,退据六美山、翁受河等处。遂檄各路会兵进剿,生擒干把猪等及众贼六百二十人,斩首四千七百九十级,俘获妇五千五百余口,全师回营,械干把猪等二十人送京。命桀于市。”2这场战争在高坡石门留下“永镇边夷”摩崖印证至今。清道光年间《贵阳府志》记载:“白苗在府属者,居中曹司、高坡、石板诸寨……在龙里者,居东苗坡、上中下三牌、大小谷朗诸寨;在贵定者居摆成、摆布、甲佑诸寨。”3近现代有背牌苗、印牌苗、高坡苗、红簪苗、红毡苗等他称。

唱《榜郎歌》的这支苗族自称hmonk ronf,笔者与其相关学者进行商榷,认为音译为“茂饶”比较恰当。“茂”(hmonk)在苗语中有民族和苗族两层含义,“饶”(ronf)指深山箐林,“茂饶”是指箐林深山中的苗族。“茂饶”的自称,是相对于周边相邻的苗族西部方言惠水次方言北部土语区的其他两支苗族而言,其中一支自称“茂白”,另一支自称“茂掌”。“茂白”在苗语中指的是山坡上的苗族,这支苗族主要居住在龙里县海拔1500米的高山台地之上,2016年为草原乡,后合并为龙山镇。“茂掌”则指田坝上的苗族,这支苗族的居住环境有开阔的平地,有大块的稻田,主要分布在合并到龙里县湾滩河镇之前的羊场镇和湾寨乡,以及贵定县的云雾镇等。“茂饶”苗族自视自己的居住环境,高山苍莽,古树成荫,谷深洞幽,于是便以“茂饶”自称,是深山箐林里的苗族。茂饶苗族把自己居住的这片土地冠名为“茂蕉茂饶”,是横跨贵阳市花溪区,黔南州惠水县、龙里县的黔中三角地带。

(二)唱诵《榜郎歌》的来源

苗族杀牛祭祀由来已久,这样的祭祀活动经历千百年,由于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的差异性,苗族各支系在承袭过程中对某些仪式或内容有弱化和强化的差别。同在黔东南,雷山县苗族的鼓藏节牛祭祀和从江县苗族的鼓藏节牛祭祀在内容、形式和儀式过程上都有所不同。黔中苗族的杀牛祭祀也有自己的独特性,其中唱诵《榜郎歌》活动是其他支系苗族没有或极其弱化了的。《榜郎歌》作为苗族的宗教祭祀经典,歌唱其精神信仰,对祭祀的仪式过程和精神信仰用歌唱进行描绘渲染,叙事内容极其丰富并且篇幅宏大;作为一种集体传唱的诗歌体,歌唱者的艺术智慧得到最大的发挥空间。

在田野调查中,惠水县濛江街道办板长村唱诵《榜郎歌》的著名歌师杨顺坤告诉笔者,《榜郎歌》把用来祭祀的雄性水牛拟人化为女性,来源于苗族姑娘驯化牛的传说。他说在远古的时候,苗族还不会用牛来耕犁时,是姑娘们割草去喂牛,慢慢和牛混熟了,相互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姑娘们最终驯化了牛。后来苗族老人用牛来祭祀时,想到出嫁的女儿们驯化牛的功劳,于是让女儿来抬走牛脖颈和紧连的一只牛腿。从那以后,苗族杀牛祭祖都邀请姑妈或出嫁的姐妹来抬走牛脖颈1,并带来歌师歌唱关于牛的故事。这是一代代唱诵《榜郎歌》的歌师传说的关于杀牛祭祀与女性的关系,解说着以牛祭祀中姻亲参与的必然性。茂饶苗族在千百年传唱《榜郎歌》的过程中,集体加以创作,其叙事内容及表现手法得到无数代歌师的提炼加工,因而更加丰满。

《元史·本纪第十七》载:“(元至元)二十九年,正月丙午,从葛蛮军民安抚宋子贤请,招谕来附平伐、大瓮眼、紫江、皮陵、谭溪、九堡等处诸洞猫蛮。”2所记招谕来附诸洞苗蛮均在贵阳附近,其中平伐在贵定;紫江在龙里、贵定、开阳三县交界处;翁眼在龙里;皮陵在高坡,即今高坡乡批林;谭溪、九堡在新添附近。3在元初,高坡就已经生活着大量的苗族。歌师杨顺坤等歌唱的《榜郎歌》中有:“先有黑洋箐 ,后有贵州城”。4“央洛(亚鲁)来兴牛打场5在格桑(gail cangb,指贵阳)6的场上……第一次迁来到博老谟(bol lod mons),7第二次迁来到陡丛楼(ndoud congk loul),8第三次才迁来到茂蕉茂饶。”《榜郎歌》记载苗族曾经在黔中贵阳兴牛打场,举行隆重的祀祖活动。苗族后来迁移离开贵阳,因为水西安氏雄霸到了黔中一带。

蜀汉后主建兴三年(225),诸葛亮平定南中,表封土著首领济火为罗甸王,济火即为后来水西安氏之始祖,其势力曾雄霸黔中地区1470年,至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才衰竭;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在今贵阳地置矩州;宋太祖开宝七年(974),矩州土著首领普贵乞求内附,宋朝廷就其土音敕有‘唯尔贵州语句,是为“贵州”之名称见于文献之始。9唐宋称贵阳为“矩州”与“贵州”之时,曾经兴盛于此地的苗族势力已经微弱。但《榜郎歌》深刻地记住千年之前贵阳曾经称为“黑洋箐”(或“黑洋大箐”),苗语一直称为“格桑”,后来才有“贵州城”。《榜郎歌》在贵阳高歌的时代,“格桑”这个地名就已经印记在了歌中。《榜郎歌》的歌唱至少在苗族迁离贵阳时的千年前的唐宋就开始了。

到清代,乾隆《贵州通志》记载:“东苗在贵筑、龙里、清平,有族无姓……以中秋祭先祖及亲族远近之亡故者,择牡牛,以毛旋头、角正者为佳。时其水草以饲,至禾熟牛肥,酿酒砍牛,召集亲属剧饮、歌唱,延鬼师于头人之家,以木板置酒馔,循序而呼鬼之名,昼夜乃已。”10《黔南职方纪略》对唱诵《榜郎歌》有记载:“白苗,贵阳、定番、大塘、广顺、开州、贵筑、龙里、贵定、修文、归化、黔西、清江、黎平皆有之……每岁孟春,合男女于野,谓之跳月。择平地为月场,鲜衣艳装,男吹芦笙,女振响铃,旋跃歌舞,虐浪终日,暮掣所私而归,比晓乃散。祀祖择大牯牛,头角端正者,饲及茁壮,合各寨有牛者斗于野,胜即为吉,斗后卜,吉,斫牛以祀。主者服白衣、青套、红褶宽腰裙,祭后合亲族高歌畅饮。”1这样描述的情景,如今还盛行于茂饶苗族。

二、唱诵《榜郎歌》的仪式与时间

(一)打榜郎祭祀的时间

打榜郎的杀牛祭祀仪式一般在农历九月进行,但用来祭祖的榜郎必须于农历六、七月经过在牛打场打斗之后才能杀来祭祀。惠水县濛江街道办大坝地区的批弓狗场被称为牛打场的主场,苗语叫“阿丛格”(ghas congk gail), “阿丛”(ghas cong)是根底、源头和主要的意思,“格”(gail)是集市或定期举行集会与活动的场地。在农历六、七月,每逢戌日,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牵榜郎来批弓狗场进行踩场、斗场、跳场等祭祀仪式。除此之外,子日、丑日、寅日、卯日、辰日、午日、戌日、亥日等也在其它的牛打场举行活动,这样的牛打场有几十个。有的时候,这样的活动也会从农历五月开始,还可能会进行到农历八月。

用来祭祀的榜郎一般都在六月之前要从其他人家买来,而且要从家族之外的人家那里买。买榜郎有特别的要求,要根据家族传下来的样式买,最为关键的是牛的身形、毛旋和牛角的形状要符合家族要求的模样。买榜郎来祭祀,通过举行一套完整的仪式,把榜郎送到去世的父亲或祖父那里(父亲在世则把榜郎送交给去世的祖父),让父亲或祖父有榜郎相伴,在另一个世界进行耕犁。在十二生肖年中,茂饶苗族都能杀牛祭祀,但视龙、狗、鼠年为大年,是祭祀的最佳之年。高坡乡批林村的大祭师罗朝贵说,一般忌牛年打榜郎祭祀。买榜郎来之后,要进行洗脚、走亲、踩场、斗场、跳场、吃开花酒等仪式。到农历九月,才选择时日杀牛祭祀,这个过程一般为期七天。大多数家族都选择在龙场天(辰日)和猪场天(亥日)杀牛祭祀,如惠水县濛江街道办板长杨氏家族主要选择龙场天和猪场天,同村的冗族杨氏家族则只选择猪场天杀牛,高坡乡批林村罗氏家族选择龙场天和鼠场天(子日)杀牛。杀牛的时辰一般选择在当天的巳时和午时。在农历九月举行杀牛祭祀时,仪式过程连续共用时间为七天,以杀牛之日为核心时间,杀牛的前三天及之后的三天都举行相关祭祀活动。除农历九月杀牛祭祀之外,有的也会提前在农历八月进行,还可能会延迟到农历十月,这样的情况一般是同一个家族的祭祀牛较多,而一个月就只有两三个辰日和两三个亥日,大多家族同一天不能杀两头牛祭祀,因而只能提前或者推延进行。

(二)歌唱《榜郎歌》场景及时段

打榜郎的祭祀过程要设经堂和歌堂,经堂设在堂屋,由牛主家族的祭师举行祭祀,念诵家族的祭祀经典;歌堂设在堂屋的侧房,由歌师唱诵《榜郎歌》。茂饶苗族的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多个祭师,掌握本家族的祭祀经典,这样的经典不外传其他家族的人,所以每个家族的祭祀活动只能由本家族祭师执掌进行。而唱《榜郎歌》的歌师,却可以在各家族中通用。

在长达数月的打榜郎祭祀过程中,有很多场合都唱诵《榜郎歌》,但几个重要的时段唱诵的时间比较长,唱得比较完整。一个时段是打榜郎之前,牛主(舅家)去姑妈2家请姑妈来抬牛脖颈,要请歌师跟着去姑妈家唱一天。另一个时段是杀牛的前一天,牛主的舅父请歌师来对唱一天一夜。如濛江街道办板长村杨氏家族选择龙场天(辰日)杀牛,舅父家的歌師就会在兔场天(卯日)来唱歌。杀牛当天(龙场天即辰日),姑妈家请歌师来歌唱,一直唱到第二天(蛇场天即巳日)姑妈家把牛脖颈抬出村寨为止。随着时代变迁,杀牛前一天,舅父家已经不请人来歌唱了。但在杀牛祭祀的当天,唱诵《榜郎歌》的程序依然完整保存着,唱词内容比较全面,一般歌唱的时间持续长达24小时。

作为同一祭祖单位的家族,在一个自然村寨里都有一个祭祖的杀牛场,这个杀牛场具有单一的归属性,只属于一个家族,其他家族不能使用。杀牛场上的每一根木桩,表明这个家族杀牛的次数,这对一个家族来说,是值得夸耀的一件事。茂饶苗族一生最荣耀的事情,就是进行一次杀牛祭祖。无论贫富,以一生杀一次牛来祭祖作为自己完美人生的一个追求和理想。杀牛祭祀当天中午左右,把水牯牛拴在家族特定的杀牛场新立的木桩上。在杀水牯牛之前,先由来抬牛脖颈的姑妈请来的“爸奏爸当”(baf zef baf ndang)1围绕着水牯牛正转三圈(逆时针)再反转三圈(顺时针)后,才进行杀牛。执刀杀牛由舅父来进行。“爸奏爸当”围绕水牯牛正反各转三圈后,不再观看杀牛仪式,立即来到歌堂里坐下陪伴歌师,开始唱《榜郎歌》。

(三)祭祀歌堂的设置

唱《榜郎歌》的歌堂一般设置在作为经堂的堂屋的右侧(从正大门走进堂屋的左侧),唱诵《榜郎歌》与经堂祭祀活动同时成为祭祀的重要仪式。在歌堂里要摆设一排长桌,“姑妈”家请来的歌师和“爸奏爸当”坐里边,背靠墙,面向堂屋,其中两位歌师主唱《榜郎歌》,其他人附和唱。每唱完一句歌,主客双方众人一起附和着唱“哎呀哈”。主人家的歌师和村寨里的人或客人坐长桌的另一边,面向姑妈方的歌师,背对堂屋,也由两位主唱歌师进行对唱,其他人也附和唱。主人家村寨里的人和来参与活动的其他客人围在主人家歌师的背后听歌。一般在这样的歌堂里,主唱歌师相对固定,都是当地有名望而歌唱水平极高的歌师。附和唱的人不一定会唱《榜郎歌》,但能听懂。

在歌堂上对唱《榜郎歌》,姑妈一方的两位歌师的中间至少相隔坐着五六个人,两位歌师分别歌唱。同时,舅方的两位歌师在长桌的另一边与姑妈家的歌师相对而坐。姑妈家的歌师唱完一段2,舅家的歌师分别就相关内容进行对唱。比如,姑妈家的甲1歌师唱完一段,对面的舅家乙1歌师立即对应性地对唱;姑妈家的甲2歌师唱完一段,对面的舅家乙2歌师立即对应性地对唱。形成两组歌师同时歌唱的情状。每唱完一句歌词,众人一起附和唱“哎呀哈”,这是《榜郎歌》的一种固定伴音,表达对歌师歌唱内容的肯定,还增强歌唱的庄严浓烈氛围。每位歌师每唱完一段歌,众人提高声音附和唱“哎—嗨(玲)—呀—啊—哎—嗨—嘿—”,表示赞同、感动、感悟、感叹歌师的精彩所唱。《榜郎歌》的曲调旋律变换不大,但内容却是千变万化,涉及天、地、人、神以及礼、俗、理、义等等。

三、《榜郎歌》的内容及特征

(一)《榜郎歌》由多首长歌组成

《榜郎歌》是在打榜郎祭祀时唱诵的祭祀性礼仪古歌。茂饶苗族还有杀黄牛祭祀的习俗,但不唱《榜郎歌》。杀黄牛祭祀一般两三天时间就完成,在小范围的宗亲中进行,称为小祭;而杀水牯牛祭祀称为大祭,耗时长达三个月以上,牵动广泛的宗亲和姻亲。《榜郎歌》主要由《开天辟地歌》《活路歌》《开花酒歌》《贩牛歌》《牛路歌》《玩狗场歌》《交牛脖颈歌》《牛桩院歌》《搭桥歌》《鹿歌》《吃饭歌》《菜园歌》《白鲁歌》(射背牌歌)《把娅杆歌》《蚕歌》《生马歌》《满月酒歌》《护佑歌》《读书歌》《考试歌》《孔雀歌》《鼓歌》《鱼歌》《筛子歌》《蘑菇歌》《仓库歌》《祭师歌》《鼓师歌》等长歌组成。1惠水县濛江街道办板长村冗族寨的杨育海是当地有名的歌师,是最受人们喜欢受邀歌唱《榜郎歌》的几个歌师之一,他说《榜郎歌》涉及苗族的方方面面,内容非常多,需要七天七夜才可能唱完。板长村另一位有名的歌师杨顺坤说,唱《榜郎歌》从杀牛当天中午开始,到天黑,一般只唱完《开天辟地歌》《活路歌》《开花酒歌》和《牛路歌》。笔者曾请杨育海和杨顺坤到花溪轮换着不重复地歌唱,唱了三天两夜,有效歌唱的时间长达26个小时,两人说至少还需要三五天时间才能唱完,可见榜郎歌之庞杂繁复、恢弘巨大。

(二)《榜郎歌》的内容简述

唱诵《榜郎歌》时,开头有严格的顺序和内容要求,一般唱到深夜后就可以根据双方歌师对唱的兴趣进行选择性地歌唱了。歌师歌唱《榜郎歌》时要先唱这么一句:“酒唔,酒唔,唱我们的一路歌了啊!”接着就唱《开天辟地歌》:大元古时,是哪个造的蓝天/说是尤毋2来造的蓝天啊/大元古时,说是哪个造的大地/说是尤党3来造的大地啊/子年造天,牛年造地,虎年造人,兔年造民族/元古时代,尤毋造蓝天,尤毋哄尤党去瞌睡,他才去造牛天到牛天4,造成蓝天灰天亮晃晃,还造有很多星星月亮闪闪亮/元古时候,尤毋骗尤党去睡觉,尤毋造虎天到虎天5才去造成一个天,还造有许多星星月亮明铮铮/尤毋在天上扫眼看,尤党还在睡觉像鱼晕药闹,尤毋快步走下来,拍打尤党,尤党才惊过来/尤党慌慌张张六撮成为六座山,六手抓成六个洼/现在平天不平地,尤党造成到处都有龙洞/尤毋在高处看见,尤党还在睡觉像鱼倒苦药,尤毋快速走下来,打拍尤党,尤党才一下子醒过来/尤党惊慌失措六撮成为六个坡,六手抓成六个冲……6

唱完《开天辟地歌》之后,唱春天来了,主人家到田坝上犁田,在田边地角遇上了带来富贵的神灵,他就回家来询问祭师和鼓师,并举行仪式告诉离世后到神圣世界中去的父、祖。接下来是唱榜郎(水牯牛)通过“中间人”引导从生长地“白哈白岱”7来到贵阳,经过贵阳倒岩——燕楼党武——青岩——骑龙赵司,然后上山一路来到“格巴”(音译,苗语音为gail nbab,指高坡)的“大石头”(苗语叫ghas reak hleuk),主人家在这里与牛相遇,通过“交易”之后,牛便和主人一起回家。榜郎与主人相处共生产同生活,成为主人家的一“人”,与人进行礼仪交往。歌以宏长的叙事对这些交往过程进行描述,茂饶苗族的思想和行为千百年来被这首长歌进行规约与规范。

《榜郎歌》里除《开天辟地歌》之外,都在叙述用来祭祀的榜郎,或歌唱主人家需要榜郎,或叙述榜郎的劳作,或者打榜郎祭祖的某个仪式等等。歌中基本都以比喻和象征來叙述,把牛拟人为姑娘——“婑白哈”,“婑白哈”作为人,对她没有一个“杀”或“打”等血腥、凶残等暴强的字词在歌里出现。如榜郎去牛打场上举行祭祀的踩场仪式,在歌中唱为“婑白哈”精心打扮去参加跳场;亲友请“牛场酒”,拉榜郎去亲友家里的这个礼仪,在歌中唱为“婑白哈”去走亲;在家族的杀牛场进行杀牛的情景,歌中描述为“婑白哈”去参与射背牌;姑妈家把牛脖颈抬走,在歌中唱为“婑白哈”出嫁等等。每一首歌唱诵的内容简述如下:

1、《开天辟地歌》叙述元古时代尤毋造蓝天,尤党造大地。尤毋造蓝天有太阳、月亮、星星、云彩、雨雾。尤党造大地有龙洞、风水山、爱情坪、森林、田土以及万事万物。可是造出七个太阳和七个月亮,大地热得人们无法做活……最后,央洛(亚鲁)1(yangd lol)想办法射了太阳和月亮,天昏地暗。央洛让水牛、黄牛、马、羊、鸭去请太阳和月亮,都不愿意出来。最后是公鸡去请,太阳才出来一个,月亮也来一个。央洛送给公鸡五彩绸衣披在身上,送给红色梳子戴在头上,每天公鸡叫,太阳就准备出来……

2、《活路歌》叙述冬去春来,富公贵公2去犁田时遇上富贵的信使神灵。

3、《开花酒歌》叙述富公贵公遇上富贵的信使神灵后,请祭师鼓师来举行告祖仪式,请家族人和亲戚朋友来喝酒见证,将去寻找“婑白哈”姑娘,即去买榜郎。

4、《贩牛歌》叙述生意人到一个叫“白哈白岱”的地方去寻找“婑白哈”姑娘,和“白哈白岱”的官人进行交易后,得到了美丽的“婑白哈”。

5、《牛路歌》叙述“婑白哈”依恋不舍地离开她的家乡“白哈白岱”,一路来到贵阳,经历贵阳倒岩,住宿燕楼党武,到青岩吃早饭,到骑龙赵司洗澡,留宿高坡乡石板村,然后来到高坡市场的“大石头”。在市场上完成交易后跟着主人来到家里。

6、《玩狗场歌》叙述“婑白哈”精心打扮,从家里出发去批弓场,在斗牛场上看人家斗牛,自己寻找意中人,还谈情说爱,走亲访友。

7、《交牛脖项歌》叙述“婑白哈”的婚嫁,姑妈家接受相关礼仪,将获得尊贵与财富。

8、《牛桩院歌》叙述的内容是一种比喻,主要指杀牛桩的选择,以及在庭院里立起的一系列过程。

9、《搭桥歌》叙述一个搭橋过程,其中经历一系列的程序,最终搭建起一座完美的富贵与子孙桥。

10、《吃饭歌》叙述把糯米饭分给亲戚朋友一起吃。也称《宵夜歌》。

11、《鹿歌》叙述“婑白哈”形状完美,身体健壮,其中蕴含的诸多“秘密”,是一个能将病疫与鬼怪推出去的吉祥之物,能够给主人家勾来金银钱财和儿女等人们盼望的好东西。

12、《菜园歌》叙述种植的白菜巨大,分送给亲戚朋友。

13、《白鲁歌》(射背牌歌)叙述白鲁坡射背牌,最初兴在贵阳倒岩,后来迁到“博佬谟”,再迁到惠水牛场桥“定烟定超”,几经周折后才迁到濛江街道办板长村附近的白鲁坡。主要唱诵“婑白哈”参加射背牌的过程。

14、《把娅杆歌》叙述选择好的竹子来做祭祀的“把娅杆”(歌师杨顺坤说是蚩尤旗),以及修理、装饰和放置“把娅杆”等。把娅杆苗语叫“久把娅”(jiud bal yas),是杀牛祭祖的圣物。

15、《蚕歌》叙述“婑白哈”养好蚕,抽好丝,织好布,富有衣锦。

16、《生马歌》叙述生养骏马,让“婑白哈”的孩儿骑上好马上京城考试。

17、《满月酒歌》叙述“婑白哈”生产儿女满月,请孩儿的外婆和舅妈去祝贺。

18、《护佑歌》叙述给孩儿举行护佑仪式,让孩儿健康成长,不被病魔鬼怪侵扰。

19、《读书歌》叙述“婑白哈”儿女进入学堂读书,勤学好读,智慧聪明,成龙成凤。

20、《考试歌》叙述“婑白哈”的儿孙参与考试,考得官当,富甲一方,买田买土。

21、《孔雀歌》叙述的内容是赞美孔雀羽毛五彩,开屏美丽,也是一个祭祀仪式的比拟性描述。

22、《鼓歌》叙述鼓的来历,以及形状与模样,及其在祭祀中的作用和意义。

23、《鱼歌》描述鱼的形象美好,肉多鲜嫩,分送给众多亲戚朋友。

24、《筛子歌》叙述编织筛子及其在祭祀中的使用。

25、《蘑菇歌》叙述蘑菇的生长及形状多样,分给众人享用。

26、《仓库歌》叙述“婑白哈”勤劳耕作,粮食满仓。

27、《祭师歌》叙述祭祀师以特殊身份与祖先对话,完美完成了“婑白哈”的人生礼仪。是祭师请歌师及“爸奏爸当”到家里去吃饭喝酒时才唱。

28、《鼓师歌》叙述鼓师与祭祀师一起给“婑白哈”举行人生仪式。是歌师和“爸奏爸当”到鼓师家里吃饭时唱的祝词。

(三)《榜郎歌》的基本特征

《榜郎歌》是茂饶苗族的神圣经典,对天、地、神、人和动物的来源作了阐明,对一年十二个月的文化意义和生产生活与行事作了安排,指导着苗族的祭祀、生产、生活,指出生命的来源和最终的归宿,对世界的存在与事物的生存构建起一个独特的自我认知体系。这部恢弘巨大的叙事长歌中多用比喻、拟人和象征手法,形象生动地把水牯牛拟人为“婑白哈”姑娘,对“她”的生产生活和为人礼仪进行长篇叙述,生动描写。是在庄重严肃的以榜郎祭祖的场景才歌唱,而且歌唱的形式是主客双方进行对唱,是打榜郎祭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仪式。在歌唱的时候,一般都是主方两位歌师与客方两位歌师同时对唱。有牛主方歌师与舅父方歌师对唱,还有牛主方歌师与“姑妈”方歌师对唱,现在只保存了后一种对唱情景。除以上重要特征之外,《榜郎歌》还有三个显著的特征:一是歌唱的内容庞大,在打榜郎的杀牛祭祀时连续歌唱两天一夜,也只能唱整部长歌的五分之一。全歌有十万余行,需要七天七夜才能唱完,只有超群记忆和良好嗓音的人,才能胜任成为歌唱这部长歌的歌师。二是句子相当长,一般要换气三四次才唱完一句歌。每一句歌都以众人附和唱的“哎呀哈”结尾。三是必须在屋里拼数张桌子成为长桌宴,一边为客方歌师主唱,一边为主人方歌师对唱。在杀牛祭祀当天,要从杀牛倒地的中午持续唱到第二天中午“姑妈”家抬走牛脖颈才结束。

四、《榜郎歌》的文化意涵

(一)“榜郎”拟人为女性揭示了耕牛与苗民的血肉联系

打榜郎是茂饶苗族每一个家族中的祭祀大典,歌唱苗族的神话传说和历史,这些远古的内容主要由《榜郎歌》中的《开天辟地歌》来完成。之后的《活路歌》《开花酒歌》《贩牛歌》《牛路歌》《玩狗场歌》《交牛脖颈歌》《牛桩院歌》《搭桥歌》《鹿歌》《宵夜歌》《把娅杆歌》《读书歌》《考试歌》《蚕歌》《生马歌》等歌唱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榜郎。但歌中隐去了榜郎这个词,而是拟人化名为“婑白哈”,它在歌中不是牛,而是一位“姑娘”,“她”生长在名为“白哈白岱”的地方。“婑白哈”姑娘在歌中是一个有血有肉,能话语、会交流、懂情义、谈恋爱还出嫁的活生生的“人”。“婑白哈”在歌中一出现,就是活脱脱的“美丽”姑娘,她离开家乡“白哈白岱”,来到贵阳,再经贵阳倒岩,然后到燕楼党武、青岩、骑龙赵司……上坡来到高坡街上,在这里见到主人“富公贵公”,完成相关“交易”后,才一路经过一些较大的地名来到主人家里。成为主人家庭中的女儿后,一起生产、劳动、生活,以及到牛打场跳场、认亲,到亲戚家里去走访,还谈情说爱,到白鲁坡射背牌,再进行婚嫁等。茂饶苗族群体在历史上在《榜郎歌》中把用来祭祖的榜郎约定为姑娘“婑白哈”,其代表、暗喻、蕴含祭祀的多重含义,这样一种拟人化的象征思维方式,是一种更容易让人接受并获得与“牛”进行沟通交流的方式。1

《榜郎歌》在唱诵过程中涉及苗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婚丧嫁娶、伦理道德,具有宏大的叙事和生动的描述,内容丰富,篇幅巨长。

茂饶苗族妇女服饰有一块重要的饰件叫“背牌”,苗语称为“欧”(ef)。这个衣饰是一个独立的服饰件,分前后两块,前块为小正方形,后块为大长方形(白背牌为长方形)或大正方形(黄背牌为正方形),由两条布带连接。穿戴时贯首而下,前块在胸前,后块在背部正中,黄背牌几乎遮掩了妇女的背部。着装时前块的绣牌多隐匿在腰带及围腰里面,后块为整套茂饶苗族妇女服饰最精致最光彩最亮眼的绣片。“在几岁蒙童(女童)和垂暮之年的妇女身上,都可以看到背牌这一饰物,高坡苗族女性服饰上的其他饰件,如头饰等都可以随意处理或省略,但背牌却必须有。这种情形可比喻为:光身叫没有穿衣服,而没有戴背牌有如光身。”1因为背牌对茂饶苗族的女性是如此的重要,所以茂饶苗族也被称为“背牌苗”或“印牌苗”。

“‘以文饰之,这是人类文化的一种近乎天性的表现。每个种群或者族群,它都要在自己的文化结构中,并深刻地影响他們的文化发展和文化天性。同时,‘以纹饰之在文化中还不断地延展自己,并最终把它在各自的妇女服饰上,凝固成一双美神的眼睛……”2茂饶苗族服饰文化的创造是这个群体女性的审美创造,是女性审美的重要表现形式。背牌是一种特定的文化表现,这一表面为服饰的物件与茂饶苗族的其他文化有密切的联系,甚至与核心文化有深层次的关联,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茂饶苗族文化的基本色彩。把用来祭祀的榜郎称为“姑娘”,“她”在整个祭祀仪式过程中都有一块背牌相伴。尤其在牛打场上进行浓重的踩场和跳场活动时,给榜郎进行装扮,要把背牌捆扎于榜郎的背上,在牛角套上银角,视若苗族姑娘盛装参加节日活动。背牌是茂饶苗族的一种外显文化标识,也是情感文化的表现中心与特定的象征物,同时更是他们的审美文化的凝聚点。3背牌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一般意义上的服饰,它与茂饶苗族的婚姻文化、丧葬文化、祭祀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精神观念等深层结构文化紧密联接。服饰是一个民族最外显的标志之一,背牌作为茂饶苗族服饰中一个特别昭著的物件,大大超越了“外显标志”的意义。

榜郎拟人化为“姑娘”,主人特别制作一块属于“她”的背牌,使她具有了“人性”,还让“她”具有了神性,可以洞穿人世入达神祖世界。牛在人世,是苗族最亲密的伙伴。为了感恩于离世了的父和祖,把牛送给他们,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获得在人世间曾经拥有的亲密伙伴,牛就变成了最珍贵的礼物。

(二)展现茂饶苗族历史和现实的百科全书

打榜郎是茂饶苗族最隆重、最庄严的祭祖仪式,在这个仪式过程中在歌堂唱诵的《榜郎歌》,与经堂中唱诵的祭祀祷词同时成为祭祀大典的内容,两者同等的重要。经堂中祭祀祷词念诵的是请一个个祖神来享用供奉的祭品,祈求获得这些祖神的保佑和恩赐。而在歌堂中唱诵的《榜郎歌》却歌唱茂饶苗族的创世史、争战史、迁徙史、文化史,以及生产生活中的礼规习俗与伦理道德。歌的内容着重于表述宗教信仰与精神世界,歌唱的重点在于叙述茂饶苗族的文化心理、宗教尊崇、伦理规范、价值观念以及各种文化习规。歌师歌唱的《榜郎歌》和祭师念诵的祭祀祷词作为两条平行线同时进行,《榜郎歌》弥补了祭师念诵的祭祀祷词缺少民族历史和文化心理的内容,还完美地把礼规文化、爱情文化与祭祀文化作了结合。

在临杀榜郎的时候,祭师一边右手抓左手簸箕中的白米抛向榜郎,一边念诵:“……我打你一头去带来二三头,我打你一头去带来四五头,我打你一头去带来七八头,我打你一头去带来九、十头,我打你一头去带来十一、十二头,我打你一头去带来二十二三头,……我打你一头去带来一千一万头。”这是打榜郎祭祖的祈求,茂饶苗族坚信这样的祭祀能获得倍增的“回报”。在经堂中所念诵的,是把一个个祖先请到堂屋中来吃喝,祭师给他们供食后请求他们保佑家族兴旺,帮助子孙解决困难,驱逐邪魔侵扰。杀牛祭祀的含意不是杀死这头牛,而是把这头牛送给了世外的父亲或祖父,呼唤列祖列宗前来见证。父、祖在另一个世界拥有强壮的耕牛后,将赐予献祭的子孙以金子、银子和儿女……。

与此对应,《榜郎歌》歌唱“婑白哈”生出健壮美丽的儿女,去读书、考试、得官、发财,买田地,置庄园,再打榜郎祭祖。这是在经堂里祭师祭祀祖神后祈望获取的目标愿景,而《榜郎歌》对这个愿景作扩展描述,人们常常在聆听的过程中被歌声描绘的意境与“美景”所感化,激发更加丰富的思想和感情。1因为《榜郎歌》描述的“美景”,以致茂饶苗族热心地去打榜郎祭祖,以一种感恩的价值观去感念祖、父,从而获得祖、父的关照、护佑和赐福。

(三)构建茂饶苗族来路去途的灵性世界

对世界的存在与人的灵魂的去向,茂饶苗族构建了自己的认知体系。《榜郎歌》开篇在《开天辟地歌》中唱尤毋在造蓝天时,造有太阳、月亮、星星。尤党在造大地时造有溶洞、高坡、山谷,有河流池塘,有田土箐林。住在大地上除了有人以外,还有鱼、米、鸟、牛、鹿、猴、虎、鹰等,人与大自然中的这些众多生命都是平等的关系。《榜郎歌》相当于西方人的《圣经》,它是苗族生命哲学的根基,是茂饶苗族宇宙观、世界观的总纲领,规范了茂饶苗族的文化模式,因而要读懂茂饶苗族及其文化,需要读懂《榜郎歌》。

在茂饶苗族的打榜郎祭祀经典中,构建了一个神圣的“夜郎汪”(苗语yed langs vangs)世界。“夜郎汪”是一个具有四界精灵共生的世界,神灵在这里居住,祖灵在这里居住,鬼魅在这里居住,人的灵魂也在这里。虽然这四灵共生于“夜郎汪”中,但却是各有其“生存”之道,为神者供人类祈求,为祖者荫护后代、赐予子女和金银财富,为鬼者阴恶地扰乱人间。神、祖、鬼也可能会走出“夜郎汪”来到人间与人“相会”,人与神相会就通运,与祖相会就得福,与鬼相会就灵魂出身去到“夜郎汪”。“夜郎汪”是一个包涵了仙神、祖神、鬼魅以及活人的灵魂共居的世界,超越了一般概念的神界和阴界之分,人死后到这里可以成神灵、可以成祖灵、可以成鬼灵,这是一个神、祖、鬼与人的灵魂和合的世界。

歌中给出打榜郎祭祀去寻找“婑白哈”的理由,是主人家在田坝犁田时在田边地角遇上了“多督”(dlonk nghuk)鬼和“把娅”(bal yas)鬼。在苗语语境中,把鬼分为的两类,作恶、凶煞者为鬼,为善、成美者为神和祖。“多督”鬼和“把娅”鬼是送来富贵的信使,“多督”是富贵神,“把娅”是保佑神。遇上“多督”鬼和“把娅”鬼,是令人高兴的事,将成全人发财富贵。因此,主人家要去寻找“婑白哈”,让她带来财富、尊贵与多子多孙。打榜郎祭过祖的人称为“黑身(乌身)”,视为以乌牛祭祖超度的金贵之身,大部分家族在他们的苗名前加“奏”(chef),“奏”是打榜郎祭祀人的特殊身份象征,是记载他们曾经举行过盛大的祭祀活动感恩于父与祖的标识;没有打榜郎祭过祖的人则称为“白身”,“白身”的人只能加“地”(dif),身份苍白无價。那些经过超度为金贵身份的人们,在世受人敬仰,死后祭师们给他们加以封号,每个家族在请列祖列宗一起来享用祭祀盛宴,或过年过节时分享酒肉,必须要请到这些加了封号的先灵。

在人生终点时,茂饶苗族离开人世走上通往神、祖、鬼合居的“夜郎汪”世界的路时,还要去重走《榜郎歌》叙述的牛打场。一路上有榜郎相伴,有锣声、唢呐声、枪声、炮竹声和穿着黄袍的祭师、鼓师组成的壮观队伍,这些不寂寞、不孤单的场景,让死者的灵魂在结束人生时获得美好的交割。人们热心打榜郎祭祖,还因为在另一个世界有牛在父祖那里等待,同时获得尊荣的面子和身份前去见到父与祖,在“夜郎汪”尊严的生活。人的灵魂最初从“夜郎汪”出来,到人间出生为人,经历过人生的许许多多,举行过生礼、婚礼、丧礼等生命过程的仪式,又回到“夜郎汪”,经过杀牛祭祖的人在这里体面地成为神祖。

《榜郎歌》这部长歌用叙事体裁记录了茂饶苗族的历史变迁、民族发展、神话故事、人物传说与知识寓言,以及榜郎牛拟人为“婑白哈”的人生历程,用比喻、拟人与象征的手法进行宏大的叙事,构建了神圣的苗族精神世界,即人、神、祖、鬼交合的“夜郎汪”世界,是口传的活态的历史和民间文学传唱,在茂饶苗族的文化系统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榜郎歌》诞生于生态和谐的时空环境,历经久远,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是茂饶苗族的精魂所在。茂饶苗族的歌者以及众多听者,在农历九月深秋的杀牛祭祖仪式中,经夜不眠不休地歌唱和聆听《榜郎歌》,他们获得的欣慰和快感,在附和唱诵的“哎呀哈”中表现出来。千百年来,茂饶苗族在这样的歌声中产生心灵共鸣,用一种坚守与感恩之心祭祀着自己的父、祖,传承着自身的文化血脉。

The Research On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Implications Of Banglang Song In Narrative Poem Of Mid-Guizhou Miao

Wang Bingzhong

Abstract: When Miao killed cow to worship ancestor, Miao in Gaopo Township of Huaxi district of Guiyang city in the Mid-Guizhou sing Banglang song. The ritual ancient song includes devotion and the great achievements of ancestor,and that sacrifice water bull is personified as a girl's "Ebaiha" story. Its content is magnificent,as well as covers ancient and modern people and gods.It is not only a sacrificial classic story,but also an encyclopedia of the Miao in Maorao.This paper discusses on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implications of Banglang song, which has not been paid attention to by academic circles.

Keywords: Mid-Guizhou Miao Banglang song narrative poem characteristics cultural implications

责任编辑:朱伟华

猜你喜欢

文化意蕴
中国古代诗词歌曲词曲用韵的共生性特征探析
品读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蕴和艺术魅力
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艺术及其文化意蕴
简述民族舞中的文化意蕴
言外之意话“红”色
法语俗语、 俚语的特点及文化意蕴
元杂剧爱情婚姻剧文化意蕴探究
论诗歌中的悖论语言及其文化意蕴
晚清铁路论争中的文化意蕴
中国梦的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