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城中追梦人
2019-03-29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漫长而又短暂的40年,40年间中国发生了举世瞩目、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首40年的风雨征程,一路艰辛却依然斗志昂扬。本期《中国民商》的专访人物,见证和亲历了40年的改革开放,并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激起了朵朵绚烂的浪花,他就是华商教育集团董事长廖榕就。
儒雅或许是形容廖榕就最贴切的词语,没有装腔作势、故作高深,也没有矫揉造作、自视清高,举手投足、言笑晏晏间都能让人感受到如沐春风的舒适感。有熟悉他的人说廖榕就是一位铭记初心、胸怀梦想的儒商,但是也有人说用儒商来描述廖榕就可能并不完全准确,因为廖榕就似乎早已经不把自己定位为一名商人——商人往往会以盈利能力衡量成功与否,而廖榕就的所作所为已经把商人盈利的这一主要属性抛在脑后、剥离几净。
改革开放大潮,商海追梦
上世纪70年代初,在家乡完成学业的廖榕就,最早被分配在广东增城的一家事业单位二轻工艺厂工作。1983年,不安于现状的廖榕就从二轻工艺厂辞职,到深圳闯荡打拼,经过多年辛勤耕耘,终于在贸易纺织行业取得了成就,成为改革开放浪潮中最早那批为了理想而奋斗的创业家之一;1988年,廖榕就举家移居香港,在这个国际化都市,廖榕就的创业才华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展示,也获得更大的成功;1994年,在香港經商有成的廖榕就重回增城,希望为家乡投资设厂做一番事业。当时的增城,经济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廖榕就以超前的眼光和过人的胆识,投资数亿元兴建了20余年后的今天仍是增城市地标建筑之一的“太阳城大酒店”;1997年,廖榕就又投资建设了“太阳城娱乐广场”——当时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豪华的歌剧院之一,进一步扩大了酒店的实力和影响。这些构成了廖榕就的“太阳城集团”最早的主要产业。
太阳城集团是廖榕就为之付出心血、精心打造的“家园”,也是他筑起教育事业之梦的地方。“太阳城”名字源于廖榕就的家乡——新塘,虽然只是增城下辖的一个镇,但是由于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每一个外出的“新塘人”都为家乡感到骄傲。新塘的粤语发音和英文的“Sun Town”很接近,所以廖榕就以“太阳城”命名了集团公司的名字。同时,太阳城的命名还有另外一层意义,“太阳是一颗恒星,每天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把光芒与温暖、憧憬与希望,平等无私地奉献给每个人,就像一位胸怀宽广、博爱慈祥、充满智慧的哲人化身。我们都是太阳之子,我希望将‘太阳城打造成百年品牌企业,要符合自己的名字,最首要的使命就是创造价值、回馈社会。”廖榕就表示。
“当时,太阳城酒店已经是相当成熟和有盈利的企业。当年,在广州打出租车,司机或许不知道增城市区在哪里,但一说太阳城大酒店,几乎无人不晓。”廖榕就微笑着介绍。
但是在经营企业、建设家乡的同时,廖榕就发现一个发展受到掣肘的问题——人才匮乏。廖榕就表示:“当我回到增城后发现,缺乏人才成了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这里不是北上广那种一线城市,即便企业给出很高的待遇也聚不起人才和人气。所以,在国家允许民间资本参与创办独立学院这一政策出台不久,我就开始调研、接洽,准备投资之前从未涉足过的教育产业了。”
人才匮乏不只是增城,不只是太阳城集团一家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当时大多数地方企业都有这方面的需求。而与此同时又有很多青年人苦于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而失去了这一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这时的廖榕就开始思索人才和教育的问题,很多企业家经营企业早已经不是为了自己消费需求,而是为了给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可以为更多的人提供帮助以实现企业家的自我价值,只有更多的人能够通过企业的雇佣给社会创造价值并且提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水平,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愈加和谐、强大。如何才能帮助青年人提高受教育水平,帮助企业培养可以为企业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的人才?在廖榕就看来,发展教育才是回报社会、报效国家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基础。“作为一个有志于为民族做出贡献的华夏儿女,投身教育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在美国,哈佛、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康奈尔等世界一流的名校都是私立大学。我的梦想,就是要打造一所中国的哈佛大学。”这成为廖榕就一生为之奋斗的梦想。
立志投身教育,办学追梦
有很多人对于廖榕就投身教育事业的决定并不理解,“把太阳城集团这样一个聚宝盆拿出去搞教学改革试验,很多人都说这是丢西瓜、捡芝麻。”廖榕就苦笑道。
而当时恰逢房地产异常火爆,赚大钱赚快钱可谓轻而易举。当时有一块地非常便宜,只要拿下就可稳赚。是先用手头的钱把地买下还是全都投入到办教育上?这对于一位商人来说前者肯定是不二选择,但是廖榕就最终还是义无反顾地投向教育事业。
当廖榕就作出决定后,就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一伟大事业中去,而平地起高楼又哪会那么简单——尘土飞扬的工地上支起一张桌子,就成了董事长的指挥部,已经50多岁的廖榕就为了梦想选择了继续挥洒汗水。每天早出晚归,中午和工作人员一起吃盒饭,建设现场时刻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处处留下他的足迹。当时的增城烈日当头,晒得他皮肤黝黑,多日不见的企业家朋友都认不出他的模样,把他当成了工头。
在华商学院建设中最大的困难是无水无电,廖榕就四处奔波,八方求援。当地领导也被一心为教育事业奔波的廖榕就所打动,积极协调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解决了水电问题。有亲历过华商学院建设的员工表示,“廖榕就董事长真的很不易,我们看到,老板在请求支持和帮助的时候,眼眶是湿润的。”
这就是为了梦想身体力行的廖榕就。他心无旁骛,亲力亲为,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把全部心血都投入到华商校园的建设中。他不仅把全部的钱都用于学校的滚动发展,甚至会调集自己其他产业项目的资金来帮助学院发展。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他要求为学生宿舍全部安装了空调;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知识运用技能,他毅然决定建设校内“经管学科跨专业综合仿真平台”,平台里有银行、企业、工厂等全套运作系统,可同时容纳上千名学生实习,这套设备在全国民办学校当中是少有的。
廖榕就喜欢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哪一块砖瓦摆放得不美观,他会马上叫人过来修好,看到哪一棵草木不漂亮,他会立即通知师傅前来修饰。他甚至对校园如何绿化、种什么树苗,都要仔细研究。在廖榕就眼里,校园里的小树苗就如同前来求学的学生,他希望校园的树木和学生们一起茁壮成长——学生们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而那些树木也会像武汉大学拥有的那一片樱花林那样,拥有让人流连忘返的魅力。
这就是真心实意办教育的廖榕就,他忠诚理想,坚韧不拔,始终如一,矢志不渝,自觉地践行和信守着那份沉甸甸的承诺。
培育华夏英才,报国追梦
在企业招聘中,实用型人才是竞相争取的香饽饽,而很多应届毕业生“眼高手低”“学历高能力低”的现象十分普遍。廖榕就在经营企业的时候就经常会遇到这种烦恼,他认为这与教育模式、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知都有关系。“让企业有人可用,让学生学有所用,才是教育的成功。我们要培养‘接地气的学生,这样的学生知识扎实并且实用,最受用人单位欢迎。”
“在德国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如果一个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省了钱,肯定就会用这些钱去建监狱,这句话曾经让我十分震撼,这充分反映了职业教育在德国人心中不可低估、无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廖榕就先后去过许多国家和地区参观考察教育,而给他印象和启迪最深的是德国的职业教育。“卡尔·奔驰是世界上发明汽车的人,费迪南德·保时捷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汽车设计师,他们都是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是职业教育开掘了他们的潜质,并将自身的这种创新实践能力发挥到极致,从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为了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廖榕就又创办了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和广东华商技工学校。职业学院和技工学校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建立起了一批实验实训室,教、学、做合一,让学生一走出校门,便能迅速适应社会要求,为用人单位创造价值和财富。
“专业技能人才的短缺,是中国制造最大的短板。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途径在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而如何发展职业教育成为摆在廖榕就面前的一个大问题——按照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发展和其他职业院校又有什么区别呢?经过调研考察,他想到了探索创新"教企结合、工学一体"的职业教育改革新模式,并作出一个让所有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决定:将自己产业中的太阳城大酒店和汽车销售维修4S店投入到华商教育集团,为办学所用,再设立独立的华商酒店管理学院、华商汽车工程学院。
有人认为廖榕就被办教育迷住了双眼,还有人算了一笔账,按照辦学校的要求建设酒店管理学院和汽车工程学院,不仅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对现有的酒店和4S店进行改造、装修,还要建厂房、实验室、教室和配套文体设施。另一方面,酒店3000元月薪可雇一个熟手,而学生边学习边实习也要给劳务费,但3个学生顶不了一个全职的熟练工,人工费用却会翻番。汽车店搞维修销售,几千元招一个技术工人就可解决问题,但是带学生,边学习边操作,就必须花高薪聘请师傅带徒弟。一面是成本大大提高,一面是收益大大降低,这样做实在是得不偿失。而且老师学生也可能会产生顾虑:老师觉得在校园里舒舒服服的教学就可以了,为什么要跑那么远去带学生?而学生担心老板会不会把我们当廉价劳动力使用?
但是,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质疑,廖榕就并没有丝毫的迟疑,毅然决然地大力推进"教企结合、工学一体"的职业教育模式。令他欣慰的是,随着华商酒店管理学院和汽车工程学院的启动和运行,来自各个方面的疑问消失了,老师们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尝到了效率提升的甜头,同学们看到了自己未来走向社会的希望与光明,心定了,踏实了,学习劲头十足。这一教育模式真正实现了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极大降低了从学生到可以创造价值人才转变的再培训成本。
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正在摆脱低端竞争格局,中国制造正在向中高端迈进,而这一切,都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培养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任务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廖榕就表示:“这也为我们华商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把握历史机遇,为培养出一批批学有所长、术有专攻、一技在身的‘工匠,为塑造和传承心无旁鹜、铁杵成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臻于至善的‘工匠精神而辛勤耕耘,加倍努力。这也是我们华商教育始终葆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绵延不绝的创造力、长盛不衰的竞争力之根本所在。”
建设大湾区,新时代追梦
廖榕就的教育梦想自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注定会陪伴他一生,他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放在实现这一梦想上。而随着对教育事业认知的加深,廖榕就的梦想也在越来越大,就如同他对于太阳的理解,“太阳是上帝给予人类的恩赐。也正是因为有了人类的存在,太阳的价值才更显得弥足珍贵……要像太阳关爱人类一样去关心每一个人。”
除了国内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华商教育集团积极开拓国际教育领域,已经成立华商国际学院、华商启德学府国际学院、澳洲国际商学院,涵盖了国际班、留学预科班、中国民办教育的海外高校,其中澳洲国际商学院,获得澳大利亚技能质量管理局以及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招收海外学生院校及课程注册登记,获得提供国际认可课程以及在澳大利亚招收海外留学生和澳大利亚本地学生的资质。澳洲国际商学院是中国首个获得澳大利亚政府批准的创新型国际教育机构。
华商教育集团还在幼儿教育发力,已经成立包括3所国内幼儿园和1所海外幼儿园共4家幼儿教育机构:天悦拓慧国际幼儿园(中国·广州海珠区)、启航幼儿园(中国·广州增城区)、东江首府拓慧幼儿园(中国·广州增城区)、DoncasterEarlyLearningChildCare唐卡斯特幼儿园(澳大利亚·墨尔本)。
华商教育集团正在筹办华商外国语学校,学校涵盖幼儿、小学、初中及高中教育,将在吸取澳洲国际商学院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与国外教育资源进行无缝对接、优势紧密互补,将打造成“校园环境一流、学校管理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育质量一流、外语与国际化特色突出”的高标准设计、高规格建设的民办基础教育多语种教学学校。计划2019年秋季招生入学,办学规模1000余学生。这也将标志着华商教育集团为社会提供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高等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大学、海外留学等全方位覆盖的教育服务。
廖榕就还筹建创办了一所免费的私立公益性老年大学——华商常青大学,先期开设旅游英语、音乐欣赏、舞蹈与歌唱四门课程,他希望家乡的中老年朋友获得终身学习的机会,发挥余热,老有所为……
2018年是华商教育集团蓬勃发展、硕果累累、盛事连连的一年。聘请香港浸会大学原校长陈新滋院士就任华商学院校长,这是民办高校历史上头次出现的盛事,开了院士出任民办高校校长的先河;华商外国语学校动工建设,华商教育进入了中小学基础教育领域;华商职业学院通过了人才培养评估,高职高专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认可;中国高等财经教育校长论坛等全国性会议相继在华商学院召开,澳洲国际商学院参加上海进博会,华商教育在国内外的影响进一步扩大。谦逊的廖榕就真诚地表示:“这一切成绩的取得有赖于国家政策的指引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有赖于全体华商人齐心协力拼搏奉献。”
廖榕就眼神笃定地看着窗外的华商学院说:“2019年华商教育集团将继续深化华商教育内涵建设与转型升级,积极推进粤港澳教育合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始新一轮大发展。”廖榕就介绍,华商教育集团下属的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和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已于1月7日分别与香港东华学院签署合作办学备忘录,双方将在教育资源、人才培养、人才输送、学分互认等方面加强合作,培养出更多社会实用型人才,助力社会经济发展。除此之外还将积极推进在英国设立国际商学院,待条件成熟时也要在美国拓展国际教育,在亚洲地区也考虑在新加坡等地拓展国际教育……
廖榕就表示,“华商教育在新时期、新要求下要像习主席讲话所说的那样,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确保各项重大改革举措落到实处。要以创新实干面对各种不确定性的挑战,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以企业家的精神,拿出决心,拿出决断;要有新作为,有新氣象,有新成果。”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这个梦想注定会实现。在这个实现伟大梦想的路上,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一个属于的自己梦,廖榕就的梦想或许就是放置在华商学院校园中轴线中央石碑上镌刻的那十个大字:“创百年名校,育华夏英才”。他把全部心血倾注在这个梦想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相信廖榕就将会继续以只争朝夕的豪迈,续写华商教育更加美好的未来,创造更加壮丽的人生辉煌。
(责任编辑 李秀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