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砭术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探究

2019-03-29李海华吴炳传成坚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经络

李海华 吴炳传 成坚

砭术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探究

李海华 吴炳传 成 坚

(惠州仲恺高新区惠环社区服务中心,广东 惠州 516006)

基金项目: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7Y198)]

作者简介:李海华(1987-),男,汉族,广东惠州人,本科学历,康复治疗师,主要从事中医康复治疗工作。

【摘 要】

目的:旨在探讨研究砭术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探索如何通过现代科研手段和方法揭示中医药综合调理的优势。 方法:通过将2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双盲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砭术联合中药内服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醋酸环丙孕酮、短效避孕药、二甲双胍、克罗米芬等常规保守疗法治疗[1, 2]ADDINKYMRREF{EACF4192-A271-4430-B8B9-E3AD8D51DB1C}18,{EACF4192-A271-4430-B8B9-E3AD8D51DB1C}19,十四天为一疗程。两组患者在十四天、一个月、两个月及六个月后评价疗效,采用超声监测分别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卵泡发育、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改善及月经周期恢复等情况,所得的实验数据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包处理得出结论。 结果 临床疗效分级评定结果对比显示,治疗组患者显效3例(30%),有效5例(50%),无效2例(20%),对照组患者显效2例(20 %),有效4例( 40%),无效4例(40%),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砭术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砭石;经络;内分泌;温胆汤;多囊卵巢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 R65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2-03-124-01

无论国外指南还是国内专家共识均提倡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无论是否有生育要求,首先均应进行生活方式调整,戒烟、戒酒、减轻体重至正常范围等基础治疗,从而减轻月经紊乱、多毛、痤疮等症状,改善胰岛素抵抗。本研究采用砭术联合中药内服有机地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研究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8月~2018年10月本院中医科门诊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两组年龄、病程、主要症状以及体征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参照PCOS 鹿特丹诊断标准》)[3]ADDINKYMRREF{EACF4192-A271-4430-B8B9-E3AD8D51DB1C}11:①有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和/或生化改变;②稀发排卵或无排卵;③PCO:超声提示卵巢体积 ≥10 mL(卵巢体积 = 0.5 x 长 x 宽 x 厚),和/或同一个切面上直径 2~9 mm 的卵泡数 > 12 个。在该诊断标准中患者只需满足卵巢功能异常、高雄激素和 PCO 三条中的两条即可确立诊断。

1.3 病例纳入标准

(1)符合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2)年龄在24~39岁;(3)临床资料完整;(4)患者在治疗期间未采用其他治疗方法。(5)排除其他病因患者,如先天性肾上腺素皮质增生症、分泌雄激素的肿瘤等。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 采用砭术联合中药内服治疗:砭术以温补冲任、活血祛瘀为法,用砭具侧棱在任脉、足太阳经循行部位用刮法;点按气海、三阴交、太冲、太溪、血海、足三里;反复揉按气海至关元。内服中药以温胆汤为基础方:法半夏12g、陈皮9g、茯苓20g、竹茹15g、枳壳9g。痰湿壅盛者加藿香、佩兰、旋覆花;脾胃虚寒者去竹茹、枳壳,加蔻仁、党参;阴虚内热者,加北沙参、麦冬、石斛、知母。每日一剂,每剂加生姜5片,大枣1枚,加水600毫升,煎至250毫升,早晚温服,忌生冷油腻之品。

1.4.2 对照组 采用采用复方醋酸环丙孕酮、短效避孕药、二甲双胍、克罗米芬等常规保守疗法治疗。

1.5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规定,①显效:月经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实验室检查激素值正常,B超显示卵巢大小恢复正常,有排卵或者受孕;②有效:月经及临床症状较前有所改善,实验室检查激素值接近正常,B超显示卵巢较前有所缩小;③无效:临床症状、月经情况、激素值以及B超检查均无改善。

1.6 统计学方法 所得的实验数据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得出结果。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组临床显效率与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中医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机[4, 5]ADDINKYMRREF{EACF4192-A271-4430-B8B9-E3AD8D51DB1C}20,{EACF4192-A271-4430-B8B9-E3AD8D51DB1C}21为肾虚、痰凝、血瘀、肝郁、阴虚。肾虚,冲脉失养,以致月经后期甚至闭经或不孕;痰凝或血瘀,胞脉受阻,冲脉不通,故月经不调、不孕;肝郁化火或阴虚内热,热伤冲脉,冲脉失调则发生月经不调或不孕。无论是七情失调,还是外感邪气,或是瘀血、痰涎等病理产物都容易引起局部或全身气血运行受阻,导致气机紊乱。气机紊乱可表现为气滞、气逆、气陷、气机横犯等多种形式,其中除部分气陷由气虚所致外,气逆、气机横犯则大多是在气滞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所以,气滞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初级的病理产物。胆腑对于全身气机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其与肝一起主司全身气机。肝与胆相表里,属木,均有疏泄功能。一般多论及肝主疏泄,而不谈及胆,其主要是受“胆附于肝”观点的影响,人们习惯于详肝略胆。肝与胆互为表里,虚证责之于脏,实证责之于腑。气滞属实证,痰气互结亦为实证,气滞和痰涎作为病理产物藏于中空的胆腑,导致郁胆扰胆,影响其正常功能。气机紊乱导致的痰气互结证的病理特点可以概括为:病在肝而表现于胆,即病起于肝气失疏,而产生的病理产物则蕴藏于胆。化痰以利胆,胆清則气转。《三因方》中所言:“气郁生涎,涎与气搏”道出了温胆汤所主的病因病机[6, 7]ADDINKYMRREF{EACF4192-A271-4430-B8B9-E3AD8D51DB1C}13,{EACF4192-A271-4430-B8B9-E3AD8D51DB1C}14。“百病皆由痰作祟”,气滞易生痰涎,同样,痰涎作为有形实邪也易壅塞经络,加重气滞不通,从而变生多种症状。温胆汤化痰力强,可以祛除痰涎实邪,疏通经络,有利于气机升降出入恢复正常。另外,肝随脾升,胆随胃降,脾胃气机的正常升降也会有助于肝胆气机的升降,肝气会协同脾气的宣布而条达全身,胆汁亦会借胃气的通降之力下行以助消化。

笔者根据这一原则,分清气血虚实,瘀血痰湿,标本兼顾。通过砭石的磁场、远红外线、超声波及热效应[8, 9]ADDINKYMRREF{EACF4192-A271-4430-B8B9-E3AD8D51DB1C}15,{EACF4192-A271-4430-B8B9-E3AD8D51DB1C}16促进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排除经络中障碍气血运行,尤其是皮肤深部经脉中的病理产物;本手法可温补冲任、活血祛瘀。气海、关元为任脉穴、补虚要穴,取之能补元气。太冲疏肝解郁,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太溪为肾经原穴,补肾养肝,滋水涵木。三阴交为肝、肾、脾三经交会穴,有滋养阴经的作用。同时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其中以半夏為君药,半夏“辛温善散,辛能理气开郁,温能攻表和中,所以风、寒、暑、湿四气相搏,郁滞不清,非半夏不能和,七情、六郁、九气所为,结塞于中,非半夏不能散”(《本草汇言》);陈皮、茯苓、枳实、竹茹为臣药;陈皮辛、苦,健脾理气和胃;茯苓淡渗;枳实苦降,下气消痞;竹茹更为“下气止呃之药也”(《本草汇言》);再以健脾和胃的姜枣为辅,全方以化痰为主,以降气为纲。故可以通降胃气,以利胆气,补养脾气,促使脾胃中焦气机恢复正常,从而疏解肝胆之郁,达到调畅全身气机的作用。诸药合用,对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症状疗效明显。

参考文献

[1] 路兴莉.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及其治疗.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0. (06): 1994.

[2] 陈婧婧. 浅谈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中国保健营养. 2013. (02): 464.

[3] 金博弘.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 2005. (03): 152-154.

[4] 田璐. 论多囊卵巢所致不孕症中医治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03): 94-96.

[5] 江丹. 多囊卵巢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环球中医药. 2010. (03): 190-193.

[6] 江玲. 温胆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01): 208-211.

[7] 杨鹏, 王彦晖. 温胆汤调畅气机的作用.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 (03): 646-648.

[8] 耿乃光. 砭石疗法新发现. 世界科学技术. 2001. (02): 58-61+66.

[9] 陈天驰, 黄泳, 劳沛良, 江洁慈. 砭石疗法的临床应用概况.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06): 968-970.

猜你喜欢

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经络
妇科内分泌失调的临床治疗研究
身体出现这5个现象 说明体内的经络不通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了解内分泌……
稳住内分泌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经达英—35及妈富隆治疗的效果观察
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药药理学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易经》养生法
经络养生